問:應徵住院醫師,需不需有論文?我聽到兩種不同版本的說法,現在好徬徨!

 

 

 

01_OfficeHour_94

 

 

問:校長好,有件事情我真的不太確定該怎麼去思考跟看待,想請問你的意見。

 

進醫院後有聽到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很多醫學中心的老師們看不慣現在年輕人臨床都還沒學好,就整天寫論文的風氣,所以在招收住院醫師的時候,有論文不見得會加分,他們希望的是全人評估,能夠收進可以一起當同事的住院醫師。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因為評鑑跟醫院本身的要求,學術論文的寫作能力是剛性需求,偏偏有這種能力的人又很稀缺,所以能夠有發表,證明自己有學術寫作的能力,在多數的醫院其實是會加分的。

 

我現在雖然離應徵還有兩年,但我也知道,寫論文需要時間。到底我該不該去發展學術寫作的經驗,並充實自己的履歷?

 

答:(蔡依橙)

 

這是個好問題,事實上這兩種說法都存在,也都沒有錯,但他們會適用於不同的醫院。

 

招收住院醫師絕對是一個全人評估的過程,你論文再多,但人很難相處,而且面試的時候看起來氣場就與主考官不合,那是不可能會被錄取的。

 

但相對來說,如果兩個人不管在各方面都各有千秋,面談過程也沒出明顯的問題,科部又有發表需求,當然是有發表,證明自己有學術寫作能力的人比較吃香。

 

書面審查的部分也會有差別,論文只是一個記錄,他真正代表的是你對這個科別是不是有持續性的興趣,是不是專心致力於發展這方面的能力。大家都知道,對於醫學生 PGY 來說,寫論文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事實上對主治醫師也不容易),如果你年輕的時候就能夠克服困難的事情,那麼住院醫師訓練期間給你一些更有挑戰性的臨床訓練,學習新技術,應該也是沒問題的。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問:應徵住院醫師,需不需有論文?我聽到兩種不同版本的說法,現在好徬徨!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吳青陽醫師團隊,關於腫瘤護理人員透過 3D 模擬訓練以提升使用植入式靜脈導管意願之研究,獲 Seminars in Oncology Nursing 刊登!

 

 

01_SON_WuCY_25

 

 

文章介紹

 

植入式靜脈導管無法直接被護理人員肉眼辨識,只能透過手動觸摸來識別。這種缺乏可視性的狀況,可能導致臨床流程操作不當。為了減少這些操作風險,吳青陽醫師團隊設計了一個互動視覺訓練課程和 3D 模擬器供參與者使用,並給予問卷評估課程的效果。

 

從 2020 年 8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團隊找來了 159 名接受互動視覺訓練課程,並在課程前後填寫問卷的護理人員。透過比較課前和課後問卷,評估課程的效果。

 

互動視覺訓練課程包括護理人員的維護講座和 3D 模擬器上的實際操作。問卷結果顯示訓練課程提升了護理人員對操作技術的共識,也增加了使用正確方式沖洗植入式靜脈導管的意願。

 

吳青陽醫師團隊,對於癌症照護的各種細節非常注重,尤其對於植入式導管的研究,從結構到臨床照護,持續對每個環節做深度優化,並以國際期刊發表作為記錄,值得學習。

 

 

恭喜吳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吳青陽醫師團隊,關於腫瘤護理人員透過 3D 模擬訓練以提升使用植入式靜脈導管意願之研究,獲 Seminars in Oncology Nursing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陳曉瑱醫師團隊,關於魷魚骨對末期腎臟病患者降低血清磷的效果與安全性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刊登!

 

 

01_FP_ChenHT_03

 

 

文章介紹

 

在末期腎臟病患者中,魷魚骨對治療高血磷的效果與安全性仍不明確。

 

為了探討這個議題,陳曉瑱醫師團隊從 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Airiti Library 和其他主要的中文資料庫中,搜尋比較魷魚骨與傳統治療干預效果的隨機對照試驗,截至 2023 年 2 月 1 日。主要結果是血磷濃度,次要結果包括循環鈣和 iPTH、鈣磷乘積和治療相關的副作用。

 

最後納入 9 個研究,726 名參與者。結果顯示,在魷魚骨組中,血磷濃度比對照組低,並且魷魚骨對高血磷具有劑量依賴性的效果。在短期(1-2 個月)和長期(3-6 個月)治療後,均觀察到治療效果。

 

此外,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對魷魚骨的反應比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更好。在循環鈣方面沒有差異,然而接受魷魚骨治療的患者,顯示出較低的 iPTH 和鈣磷乘積。在便秘、腸胃不適和血鈣升高風險方面,兩組之間沒有差異。

 

陳曉瑱醫師團隊發現,與傳統的磷結合劑相比,魷魚骨能更有效地抑制高血磷症,並有劑量依賴性效果。

 

 

恭喜陳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快訊] 陳曉瑱醫師團隊,關於魷魚骨對末期腎臟病患者降低血清磷的效果與安全性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刊登! 已關閉迴響。

有研究能力的人,隨時能把握住發表的機會。

 

作者:邱家佑 醫師(Mayo Clinic)

相關文章:[快訊] 邱家佑醫師團隊,關於 GATA2 基因變異引發侵襲性真菌感染之病例分享和文獻回顧,獲 Mycoses 刊登!

 

 

Meta-analysis_20190505_0055_Mycoses

 

 

這個病例是一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患者在第一次化療後產生白黴菌病(mucormycosis)感染。特別的點在於,這個病人其中一個基因異常 GATA2 mutation。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基因異常,常常伴隨肢體淋巴水腫、聽力異常、皮膚癌症、血癌、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以及人類乳突病毒感染。

 

文獻上已經有零星報告顯示 GATA2 mutation 會使免疫系統發生異常,似乎比較容易有黴菌感染的發生,因此我在回顧文獻後,連同我自己的病人,一共整理出有四十六起黴菌感染發生。

 

我再把這四十六個病人分成有血癌和沒有血癌,用一個簡單的統計分析來敘述我的觀察(例如:比較容易發生哪些黴菌的感染、感染的部位、其他併發症、死亡率)。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80505_第二十一梯次課程紀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有研究能力的人,隨時能把握住發表的機會。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邱家佑醫師團隊,關於 GATA2 基因變異引發侵襲性真菌感染之病例分享和文獻回顧,獲 Mycoses 刊登!

 

 

01_Mycoses_ChiuCY_19

 

 

文章介紹

 

GATA2 基因編碼一種轉錄因子,主要調控血液細胞分化。當生殖系統致病性變異(PVs)的時候,其特徵是細胞數量減少,進而影響免疫系統,增加病人罹患骨髓異常綜合症(MDS)/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肺泡蛋白沉積症和淋巴水腫的風險,也可能引發侵襲性真菌感染(IFIs),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

 

邱家佑醫師團隊分享一位 40 歲男性病人,患有全血細胞减少症和 Emberger 綜合症(即患有 GATA2 PV 的生殖細胞,表現出淋巴水腫、MDS / AML 和聽力損失的三大特徵),在接受 AML 的首次化療後產生白黴菌病感染。儘管進行一連串適當的密集護理,在持續細胞減少和缺乏造血緩解的情況下,患者的臨床狀況惡化,在化療的第 25 天不幸去世。

 

為深入了解 GATA2 基因變異對免疫功能的影響以及感染風險,邱家佑醫師團隊透過 PubMed 使用關鍵詞「infection」和「infectio」(可涵蓋 infections 和 infectious)結合「GATA2 mutation」的方式,搜尋過往至 2023 年 5 月的文獻,回顧了 46 名有 GATA2 變異且經證實患有 IFI 的患者(其中 8 名患有 AML,14 名患有 MDS,24 名沒有骨髓惡性腫瘤)。

 

這份研究以病例報告和文獻回顧的方式,揭示 GATA2 基因變異的患者有較高感染風險,即使在缺乏骨髓惡性腫瘤和抗腫瘤治療的情況下亦是如此,對臨床醫護人員深具意義。

 

繼肝炎系列作,邱醫師首次產出與黴菌感染相關的研究,從開始到發表僅歷時兩個月!他在生涯早期已具備學術寫作能力,持續耕耘個案報告、原創研究、統合分析,不放過任何發表的機會,專業和學術並進,相當值得學習!

 

 

恭喜邱醫師!

 

 

入門寫作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80505_第二十一梯次課程紀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邱家佑醫師團隊,關於 GATA2 基因變異引發侵襲性真菌感染之病例分享和文獻回顧,獲 Mycose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林鼎彥助理教授團隊,關於 SERS 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設計、製造和應用之回顧,獲 Micromachines 刊登!

 

 

01_micromachines_LinDY_03

 

 

文章介紹

 

永續和安全的食品是全球重要的議題,在檢測方面需要有良好的敏感性和實用性,且符合成本效益的工具。

 

然而,傳統的食品安全檢測標準化學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譜(HPLC)、氣相色譜(GC)和串聯質譜(MS),有成本高和測試時間長的缺點,阻礙專家獲取足夠資訊,以確保食品的安全。

 

此外,食品安全檢測,例如生物檢測法,由於樣本的瑕疵,通常會導致偽陽性或偽陰性結果。

 

到目前為止,食品安全分析目前仍依賴於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聚合酶鏈反應(PCR)、HPLC、GC、紫外可見光譜法和質譜法,所有這些方法都需要長時間培訓合格的食品安全檢測實驗室操作員,阻礙了發展快速食品安全檢測系統的機會,尤其是在偏遠地區或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

 

林鼎彥助理教授團隊透過文獻回顧,發現近年來,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已成為食品安全檢測的首選工具之一,可以克服過去幾十年來面臨的困境。SERS 相對於色譜質譜分析具有便利攜帶性、非破壞性和較低成本等優勢。然而,SERS 在食品安全檢測應用方面遇到許多挑戰,如定量準確性、複製性不佳和大分子檢測的不穩定性。因此,SERS 成為全球檢測食品安全的工具的仍不普及。

 

林鼎彥助理教授團隊回顧了 SERS 當前的設計,彙整所有未來可能面臨到的需求和挑戰,希望提高相關領域對 SERS 的興趣,並促進未來 SERS 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

 

 

恭喜林老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快訊] 林鼎彥助理教授團隊,關於 SERS 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設計、製造和應用之回顧,獲 Micromachines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