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邱家佑醫師團隊,分享結核菌治療過程中新產的頸部淋巴結之個案報告,獲 Case Report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刊登!

 

 

01_CRID_ChiuCY_07

 

 

文章介紹

 

邱家佑醫師,在紐約的林肯醫學中心擔任住院醫師,這次要報告的,是一位在治療結核菌過程中,出現頸部淋巴結的患者。

 

一位 66 歲多明尼加裔女性,沒有 HIV,但有糖尿病,且在 15 個月前診斷有鳥形結核分枝桿菌感染,並開始用藥。開始治療結核病後,就把菸戒掉了,糖尿病控制也算不錯。

 

不過,這次來院就診,是因為脖子發現了新的淋巴結。因為結核菌本身也可能造成淋巴結,所以在初步檢查排除惡性後,決定先觀察,但隨著結核菌的治療持續有效,肺部狀況持續改善 6 個月後,淋巴結依然不變,於是決定切除並做切片檢查。

 

病理報告顯示為弓漿蟲感染,為良性疾病,可用抗生素治療。

 

這個案例的確為臨床上的難題,邱醫師整理了整個臨床思路,以及後續處理,提供給讀者們參考。

 

批評者可能會認為,邱醫師為什麼最近持續發表一些個案報告,而且登在沒有 impact factor 的期刊,這樣有意義嗎?

 

其實是有的,以一個在美國基層擔任住院醫師的外國醫學系畢業生來說,證明自己適合這份工作,並有臨床與學術能力,對於自己日後要在美國,作為一個獨當一面的主治醫師生存下來,是重要的。

 

在疫情期間,紐約的醫療一線,尤其邱醫師所在的公立醫院,曾被 WSJ 報導過,幾乎是醫療煉獄,許多住院醫師抱怨訓練不足,太早接觸大量生死。

 

 

但邱醫師沒有抱怨,在疫情期間,他認為這是難得的機會,可以增加訓練量,提早讓自己成熟。

 

同樣在疫情期間,他也沒有停止寫作的腳步,也許疫情造成的相關管制,讓新進醫師不太容易做回溯性研究,更別說前瞻性研究了,但他立刻著手統合分析的撰寫,只要網路沒斷,找到主題就可分析。

 

 

還沒找到好主題的時候,把手上的個案報告逐步整理投稿,也證明了自己的英文書寫整理,與學術寫作的能力。以本文來說,對於多明尼加裔背景、弓漿蟲、結核感染的討論,都可以看見,雖然邱醫師來自亞洲,但迅速的對於美國多族裔移民的醫療狀況,有精確的理解。

 

個案報告本就不容易找到有 impact factor 的期刊刊登,但美國是個多元價值的社會,JCR 發行的 impact factor 只是眾多參考「之一」。最重要的,能在國家稅金支持且公開可見的 PubMed 找到,就有強大的能見度,也呈現出漂亮的線上學術履歷。

 

有意義嗎?當然有,而且對於一個正在崛起的住院醫師來說,意義很大。

 

 

恭喜邱醫師!

 

 

邱醫師學過的入門寫作

 

 

期刊介紹

 

Case Report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創刊於 2011 年,由 Hindawi 發行,目前沒有 impact factor。

 

Hindawi 曾經被 Jeffrey Beall 認定為 predatory publisher,例如使用大量不是太精準的 email 名單行銷,以及不設 editor in chief 的做法等。但隨著時間過去,學術界漸漸理解到,其實 Beall’s list 本身具有一些新殖民主義色彩,對於非英美國家經營的期刊,略有偏見。

 

而 Hindawi 這幾年也在努力的經營,有些評論認為,他比 Frontiers 集團要來得好,至少對於退稿與審閱過程沒有干涉。

 

 

而 predatory journal 這個詞,也開始被認為其定義模糊,相當主觀。漸漸的,對期刊生態比較了解的人,會改稱 deceptive journal,也就是說,收錢、經營模式不同、OA 都沒有關係,誠實揭露相關資訊,不要欺騙就好。

 

Case Report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來說,APC 網頁上寫得很清楚,也沒有誤導研究者他有 impact factor,收取的費用做行政處理以及提供 PubMed 能見度,並沒有 predatory 或 deceptive 的問題。

 

 

邱家佑醫師與新思惟

 

 

 

入門寫作

 

 

本篇發表於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