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學費貴,那就努力用 publication 把它賺回來吧!

 

作者:邱家佑 醫師(The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 /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相關文章:[快訊] 邱家佑醫師團隊,關於癌症患者同時感染 E 型肝炎之研究,獲 Transplantation and Cellular Therapy 刊登!

 

 

Meta-analysis_20190505_0485_TCT

 

 

距離上一次發 paper 已經超過一年。停滯的原因,一方面是在準備內科專科考試;另一方面是離開住院醫師訓練的醫院,搬到德州做 fellowship,適應新的環境跟指導教授磨合展開新的計畫,而在一年之後終於產出第一篇,也是自己目前 impact factor(IF 5.6)最高的一篇。

 

 

研究 E 型肝炎,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之一。

 

這一篇聚焦在 hepatitis E 在癌症病人的表現,以回顧性研究呈現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十年來,檢測多少病人 hepatitis E serology(IgG,IgM,RNA)、有多少 positive、有多少需要治療以及預後。其中發現一個病人在 CAR-T cell therapy(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療法)之後,產生 chronic hepatitis E,以傳統的 ribavirin 治療仍然沒有辦法緩解。

 

CAR-T cell therapy 是一種相對新的癌症治療方式,大多用於 lymphoma。大家比較熟知的肝炎是 hepatitis A / B / C or D,而 hepatitis E 翻成中文就是「戊型肝炎」,聽起來就倒人胃口。不過坦白說,做起來還蠻有成就感的,因為你會成為對這個領域最了解的人之一,甚至比你的指導教授還要了解什麼是 hepatitis E。

 

比較有趣的是在台灣,感染科也在處理肝炎,甚至相當擅長;但在美國是交給 GI 來處理,甚至很多 GI 也沒有看,畢竟 GI 還是做 procedure 才賺錢,便有一個次專科叫 hepatologist 的來處理。不過在美國,如果感染科醫師願意看 hepatitis,可以成為自己以後執業的一個利基。

 

在 fellowship 一開始的第一個月,有一兩個小時的會議,所有的主治醫師會公布他們自己有多少個潛在新計畫可以給 fellow 做,或是有哪些正在進行的計畫可以讓 fellow 加入,這些題目包羅萬象、包山包海。

 

我當初會選擇這個題目,是因為自己從來沒聽過 hepatitis E,也不知道感染這個疾病會有什麼併發症或是要怎樣治療,所以選了一個最冷門的來做。一方面不選太熱門的(例如 COVID),這樣不會有時間壓力;一方面也沒有選擇到實驗室,畢竟自己實在不是做基礎實驗的料。

 

 

首次不選 OA,只鎖定傳統期刊,歷時五個月成功發表。

 

在投稿方面,對我來說是一大挑戰,因為指導教授指定不要 open access,也就是不要花一毛錢就可以刊登的期刊,這和我之前所有以 first author 的 publication 幾乎都是花錢刊登的策略不一樣,畢竟在住院醫師時期有發表期限的壓力,當 fellow 壓力相對較小(其實還是有,畢竟沒發表出去的東西就是沒路用)。

 

我在 2022 年 3 月底寫完這一篇投出,於 8/18 收到 accept。拒絕我的期刊有 Blood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最後刊登在 Transplantation and Cellular Therapy(這個雜誌在 2021 年前叫 Biology of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投到第一個期刊,editor 直接拒絕;第二、三個有經過 reviewer,卻還是被拒;改正論文之後,投到 Transplantation and Cellular Therapy,有一次 minor revision(其實改動快要到 major revision 的感覺),最終被接受。

 

我發現現在傳統期刊(no open access),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慢,感覺傳統期刊自己也在加快審查步調,不過只投傳統期刊,選擇就會少很多,雖然指導教授給我一堆他以前投過有上或是他喜歡的雜誌,但是適不適合,還是要自己去琢磨。

 

 

課程有沒有用?我用論文發表數,賺回自己的學費!

 

很多大學同學或是醫界的朋友私下問我,新思惟的課程到底值不值得?會不會覺得太貴?有沒有真的學到東西?

 

我覺得大家當醫生,都很清楚我們這個領域是終身學習,縱使我現在總共發表超過 10 篇,而這一個研究是我第 10 篇擔任 first author,也是第一篇 impact factor > 5,但無論是以量、以 impact factor、以 citation 來說,都差很多人一大截。我投稿每一個期刊,都還是在學習研究的方法學、如何寫論文、如何回覆 revision letter,一樣每投必被 reject 好幾次才被 accept。

 

至於寫論文或是念碩士班、博士班,就如同蔡校長所說「要回歸到自己的初心跟動機」;這一切是為了升等而做?是為了保住現在的位置而做?還是真的想回答臨床問題,或是為了自己的學習?當然動機不會只有一種,差別在於以上考量所佔的比例多少。(人生很短,找到能使自己開心的事情比較重要。)

 

既然覺得新思惟學費那麼貴,那就努力用 publication 把它賺回來吧!而且新思惟目前也沒有設定門檻,說上課幾年內發表才算數,或是拿到多少禮券就不可以再發表心得拿禮券。大概只要新思惟不倒,禮券就可以一直領到飽,把學費賺回來!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80505_第二十一梯次課程紀錄,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