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介紹
熊偉醫師團隊想要研究「僵直性脊椎炎」(AS)患者的骨質密度(BMD)測量。研究對象包含有或沒有「竹竿狀脊椎」(BS)的患者。團隊比較了兩種測量方式:一種是使用未施打顯影劑的電腦斷層(CT)掃描,測量第一節腰椎(L1)的 HU 值;另一種是使用傳統的脊椎 X 光片。
團隊同時也評估了「竹竿狀脊椎」(BS)是否會影響傳統「雙能量 X 光吸收儀」(DXA)對於骨質疏鬆症的診斷,並使用 L1 的 CT HU 值來輔助判斷。
研究共納入了 524 名 AS 患者,他們都接受了 DXA、CT 掃描和脊椎 X 光片檢查。患者分為兩組:BS 組(189 人)和非 BS 組(335 人)。在這項研究中,將骨質疏鬆症的 CT HU 閾值設定為 135。
研究發現,BS 組患者的脊椎(p < 0.001)和髖部(p < 0.001)的 T-score 顯著高於非 BS 組,但他們的 L1 HU 值卻顯著較低(p < 0.001)。
在相關性方面,非 BS 組患者的最低 T-score 與 L1 HU 值呈現正相關(R-value, 0.437; p < 0.001);而在 BS 組患者中,L1 HU 值與髖部 T-score 之間也觀察到微弱但顯著的相關性(R-value, 0.341; p < 0.001)。
值得注意的是,當使用 CT HU 值的 135 作為標準時,那些原本被 DXA 診斷為「沒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中,有 77.8% 的 BS 組患者和 55.2% 的非 BS 組患者,會被「重新分類」為骨質疏鬆症。
總結來說,使用 CT 的 HU 值是否能提高 AS 患者骨質密度評估的準確性,還需要未來更大規模的世代研究來進一步證實。
恭喜熊醫師!
文獻搜尋有什麼方法,如何有效率的整理?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