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熊偉醫師團隊,關於 以 CT HU 值作為「竹竿狀脊椎」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骨質疏鬆症的替代評估之研究,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01_SR_HsiungW_03

 

 

文章介紹

 

熊偉醫師團隊想要研究「僵直性脊椎炎」(AS)患者的骨質密度(BMD)測量。研究對象包含有或沒有「竹竿狀脊椎」(BS)的患者。團隊比較了兩種測量方式:一種是使用未施打顯影劑的電腦斷層(CT)掃描,測量第一節腰椎(L1)的 HU 值;另一種是使用傳統的脊椎 X 光片。

 

團隊同時也評估了「竹竿狀脊椎」(BS)是否會影響傳統「雙能量 X 光吸收儀」(DXA)對於骨質疏鬆症的診斷,並使用 L1 的 CT HU 值來輔助判斷。

 

研究共納入了 524 名 AS 患者,他們都接受了 DXA、CT 掃描和脊椎 X 光片檢查。患者分為兩組:BS 組(189 人)和非 BS 組(335 人)。在這項研究中,將骨質疏鬆症的 CT HU 閾值設定為 135。

 

研究發現,BS 組患者的脊椎(p < 0.001)和髖部(p < 0.001)的 T-score 顯著高於非 BS 組,但他們的 L1 HU 值卻顯著較低(p < 0.001)。

 

在相關性方面,非 BS 組患者的最低 T-score 與 L1 HU 值呈現正相關(R-value, 0.437; p < 0.001);而在 BS 組患者中,L1 HU 值與髖部 T-score 之間也觀察到微弱但顯著的相關性(R-value, 0.341; p < 0.001)。

 

值得注意的是,當使用 CT HU 值的 135 作為標準時,那些原本被 DXA 診斷為「沒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中,有 77.8% 的 BS 組患者和 55.2% 的非 BS 組患者,會被「重新分類」為骨質疏鬆症。

 

總結來說,使用 CT 的 HU 值是否能提高 AS 患者骨質密度評估的準確性,還需要未來更大規模的世代研究來進一步證實。

 

 

恭喜熊醫師!

 

文獻搜尋有什麼方法,如何有效率的整理?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熊偉醫師團隊,關於 以 CT HU 值作為「竹竿狀脊椎」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骨質疏鬆症的替代評估之研究,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2025 / 11 / 9(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崔百青醫師、陳韻文醫師

 

 

00

 

 

同學匿名回饋與學習歷程

 

這次同學手寫的匿名回饋很多,大家普遍提到本次活動設計了一個有趣的題目,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動機。參與者能夠自行探勘問題,運用正確的統計方法計算結果,並親手製作出達到SCI期刊等級的圖表。這個過程不僅帶來高度的成就感,也讓大家認為這樣的學習方式非常有幫助。

 

從初始的好奇心,到後續的執行與完成,最後拿出完整的成品,整個流程皆可自行掌握,這讓參與的同學都感到非常開心。

 

以下我們將針對同學們所提交的作品,給予一些細節上的回饋與建議,並一同欣賞兩位得獎同學的優秀作品。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51109_第七十四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2025 / 11 / 9(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崔百青醫師、陳韻文醫師 已關閉迴響。

2025 / 11 / 9(日)報名截止

 

 

01-2Thank

 

 

感謝各位舊雨新知的支持,11 / 9(日)《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現已報名截止。

 

若您對我們的各種課程有興趣,歡迎追蹤新思惟國際,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訊息。

 

 

追蹤訂閱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51109_第七十四梯次課程記錄 | 2025 / 11 / 9(日)報名截止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關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急性腎損傷之統合分析,獲 Cancer Immunology, Immunotherapy 刊登!

 

 

01_CII_ChenJY_17

 

 

文章介紹

 

ICI 造成的 AKI(ICI-AKI),在不同研究中的發生率都不太一樣。雖然一般認為用類固醇治療可能對腎臟復原有幫助,但到底效果如何,還需要更多研究來證實。而且,如果病患發生過 ICI-AKI 之後,又重新使用 ICI(稱作 ICI rechallenge),那腎臟會不會再次受傷(recurrent AKI),風險有多高,也是個未知數。

 

陳鋭溢醫師團隊想要研究 ICI-AKI 的發生率到底是多少?用類固醇治療到底有沒有效?如果重新用 ICI,再次發生 AKI 的風險高不高?

 

團隊搜尋了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這幾個主要的醫學資料庫,收集了截至 2024 年 5 月份的相關文獻。他們關注的結果有三個:ICI-AKI 的發生率、類固醇治療後腎臟恢復的情況、以及 ICI rechallenge 後再次發生 AKI 的風險。在分析這些資料時,研究是採用「隨機對照模型」(random-control model)來做統合分析。

 

這份統合分析總共納入了 16 篇研究,包含了 10,726 位受試者。一年追蹤下來,ICI-AKI 的綜合發生率是 1.4%(95% CI 1.0-2.1%)。如果用發生「速率」來看,則是每 100 個病患年(per 100 patient-years)會有 4.3 次 ICI-AKI 發生(95% CI 2.3-6.3 per 100 patient-years)。

 

對於得了 ICI-AKI 的病患,使用類固醇治療,他們腎臟恢復的機會確實比較高(勝算比 OR 1.82,95% CI 1.17-2.83,p = 0.008)。不過,研究發現,同時使用靜脈注射和口服類固醇,並沒有額外的好處(OR 0.928,p = 0.863)。

 

另外,如果病患在發生 ICI-AKI 之後又重新接受 ICI 治療,再次發生 AKI 的機率是 18%(95% CI 13.2-23.9%)。

 

這項研究讓我們更清楚地知道,接受 ICI 治療的病患中,發生 ICI-AKI 的比例其實是蠻可觀的。雖然類固醇治療確實能幫助腎臟恢復,但是不用特別追求合併靜脈注射的類固醇,因為看來效果並沒有比較厲害。

 

最重要的是,對於那些曾經發生過 ICI-AKI 的病患,如果還要再次使用 ICI,再次發生 AKI 的風險會比較高。

 

 

恭喜陳醫師!

 

寫好了統合分析,投稿到國際期刊,雖然兩個審閱者給不錯的評價,意見也好回覆,期刊社給我 revision,但其中一個 reviewer 2 認為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不是 original article,審閱意見很不友善,用 review 文章的要求從頭刁到尾。但是因為我真的需要這篇 original 升等,如果改成 review 格式又很奇怪,請問怎麼辦?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論文寫作 / 統合分析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關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急性腎損傷之統合分析,獲 Cancer Immunology, Immunotherapy 刊登! 已關閉迴響。

10 月 86 篇!校友 PubMed + SCI 成果發表 (2025/10)

 

 

202510_PubMed_sci_banner

 

 

Original article x 62

 

原創論文連續三個月維持在 50 篇以上,7 月(53 篇)、8 月(53 篇)、9 月(75 篇)平均每天至少都有一位學員發表!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10 月 86 篇!校友 PubMed + SCI 成果發表 (2025/10) 已關閉迴響。

寫臨床論文有什麼意義?還不是為了升等在那裡硬寫?

 

 

01_officehout_160_20251103

 

 

答:(蔡依橙)

 

 

被逼著努力,誰都會想逃。

 

最近看到一些網路上的討論(抱怨?),我能理解生活壓力下的發言,也想補充一下我的看法。

 

人生有不同的階段,你會有不同的「喜歡的事情」。

 

自己打從心裡想做,的確是很重要的,沒有動機、被強迫做,升學過程已經經歷太多,出了社會還繼續這樣,真的很辛苦。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Office Hour,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 , , , , | 寫臨床論文有什麼意義?還不是為了升等在那裡硬寫?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