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港醫院 骨科 沈柏因 醫師
從資深村民到恍然大悟
8 月 10 日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對我這位「新手村資深村民」來說,收穫真的超乎預期。
坦白說,我是在親身經歷過論文撰寫、製圖、投稿,甚至進到修改階段後才報名。
雖然起步比其他人慢,但正因為完整走過每個艱辛的環節,課程中的每個細節都顯得格外有感。當老師講解到那些我曾卡關的點時,頓時有種「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感,甚至上完課後,我就能直接動手修改自己的論文。
這種「即學即用」的成就感,是任何事前的想像都無法比擬的。
作者:小港醫院 骨科 沈柏因 醫師
8 月 10 日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對我這位「新手村資深村民」來說,收穫真的超乎預期。
坦白說,我是在親身經歷過論文撰寫、製圖、投稿,甚至進到修改階段後才報名。
雖然起步比其他人慢,但正因為完整走過每個艱辛的環節,課程中的每個細節都顯得格外有感。當老師講解到那些我曾卡關的點時,頓時有種「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感,甚至上完課後,我就能直接動手修改自己的論文。
這種「即學即用」的成就感,是任何事前的想像都無法比擬的。
作者:林口長庚醫院 呼吸治療科 林玫君 呼吸治療師
今天參加《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對我而言非常有價值。課課程緊湊且完整,結合了概念講解、實務技巧、案例分享與實作練習,補足了我在統計繪圖與投稿策略上的知識缺口。
開場的「今天學什麼:協助你知識吸收更有效率的介紹」。講師清楚點出論文寫作的核心挑戰與盲點,並建立明確的學習路徑,讓我知道每個技能如何串成一條完整的產出流程。
作者:彰化秀傳 營養部 洪可紜 營養師
我就是像課程中所介紹的那一類人,想要寫論文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
總覺得哪一天靈感來時,就能夠流暢地寫出一篇還算不錯的論文,但對於研究的主題雖有一點感覺,卻無法抓住最核心的問題。
就在那個時候,我在臉書上看到這個課程,非常期待並迫不及待想要參加。
整天課程緊湊、環環相扣,與一般中間有多次休息的在職課程不同,幾個小時的課程,時間流逝的相當快,讓我全程沉浸在學習之中。
第一堂課就直觀點出寫好論文的重點,老師用自身經驗說明新手常遇到的問題,幫我們搭起一座橋,跨過那道長久卡住的門檻,重新打開寫論文的大門。
不只是搭了一座橋讓我們順利進入,老師同時給了我們一張「論文寫作地圖」,從 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 到 Discussion,都提供了清楚的行前說明,讓我們知道每個部分該寫什麼內容。
對於我們這些論文新手來說,這無疑就是一本武功秘笈,讓我們在寫作過程中能快速找到方向,避免走太多冤枉路、浪費時間。
我也學到,許多地方其實可以參考既有文獻的寫法,例如別人的研究方法與條件設定。這樣對我而言,就不是從零開始,而是有範本可借鏡,能更快展開研究,不再只是空想而止步不前。
如今已是 AI 的時代,ChatGPT 的出現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在 AI 強大的演算法與龐大資料庫支援下,搜尋文獻、修飾文章,甚至生成初稿的速度與品質,對於像我們這樣既忙於工作又要完成論文的人來說,確實有極大幫助。
但「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 AI 不如無 AI」,AI 產生的內容仍需我們自行審視與修正。唯有人腦與 AI 腦相互配合,才能激盪出更好的論文寫作方法。
在上「新思惟」的課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實作環節。
這次的統計實作課程中,不囉嗦就是扎實地超過兩個小時。我相信學過統計的人,都會對各種統計學專有名詞、不同方法與解讀感到畏懼。過去在學校雖學過相關軟體,但現在已忘得差不多了。
這次的統計軟體教學,搭配完整的使用說明與講義步驟,讓我一步步操作,彷彿「開掛」般將所有統計圖表完成。當看到成果時,真的很有成就感!
而且說明書中不僅教如何繪製,還解釋圖表間的關係與意義,讓原本對統計恐懼的我與統計的距離更近了一步。
最後,很感謝這次有開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讓我們在直觀了解論文規則之餘,也能一步步實際操作圖表製作。課程中含金量很高的,還揭露了平時難得知道的「潛規則」,例如與老師討論時該注意什麼、投稿期刊的排版要點等。
課程不斷提醒我們「魔鬼藏在細節裡」,只要能掌握細節的精妙之處,圖表與文獻就能呈現流暢易讀的效果。希望有了這本「葵花寶典」後,我能更加順利完成論文。
作者:南華大學 諮商組 洪可倢 同學
身為一位護理師,同時也是諮商所的研究生,學位論文對我而言既是挑戰,也是一次自我成長的機會。雖然已確立研究主題,但面對龐大的資料、複雜的分析與學術寫作規範,仍感到不知從何下手。
因此,當我得知新思惟國際舉辦《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時,內心的期待感油然而生。我希望透過這堂課,不僅能釐清論文撰寫架構,更希望學會如何善用 AI 工具來提升寫作效率與品質。我也期待藉由專家的經驗分享,了解論文在內容安排、圖表呈現、語言修飾等方面的專業技巧,讓自己的研究成果,能以更精準與專業的方式呈現出來。
作者:雙和醫院 胸腔外科 陳綉玉 醫師
這次參加新思惟的課程,對我而言是一段非常充實且有啟發性的學習經驗。整天的內容緊湊卻不顯得壓迫,課程安排循序漸進,從投稿前的準備,到實際撰寫與投稿的流程,都有全面性的涵蓋,讓我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了系統化的知識與實務技巧。
作者:三總 松山分院 吳姿穎 督導
這次參加新思惟國際的課程,讓我對研究設計、統計方法、論文寫作以及期刊投稿策略有了更全面而務實的掌握。
課程從 Introduc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Results、Discussion 切入,強調開頭要精準指出研究的主要困境與目的,避免冗長歷史回顧,把焦點放在具體且重要的問題(Be specific)。
方法部分,要明確交代受試者來源、研究設計、資料收集與分析方式,以及使用的統計方法與軟體,確保研究可被複製與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