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紹
在長期照護機構中的老年人常常面臨睡眠品質不佳、活力下降以及憂鬱等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可以透過非藥物治療方法,如雙耳節拍音樂(BBM)和節奏性光刺激(RPS)來緩解。然而,這些方法的效果還未被廣泛研究。
楊尚育博士團隊從台灣的日間照護中心選出 88 名有憂鬱症狀的老年人,並將他們分為 BBM 與 RPS 組和偽照護組,每組各 44 人。這些參與者每天進行 20 分鐘的指定治療兩週。BBM 與 RPS 組的參與者聽取 10 Hz 的雙耳節拍音樂,並配戴 10 Hz 的光刺激眼鏡。而偽照護組的參與者則接受非刺激性的音樂和眼鏡。
治療後,BBM 與 RPS 組的參與者在活力和憂鬱情緒上顯著改善,並明顯增加交感神經系統活動。相反地,偽照護組的參與者在活力和心理健康上顯著惡化,並顯著增加副交感活動。此外,與偽照護組相比,BBM 和 RPS 組在活力、心理健康和憂鬱上顯著改善,並顯著增加交感神經活動。
楊尚育博士團隊的研究結果顯示,BBM 和 RPS 作為非侵入性的介入,可能可以改善長期照護機構中老年人的活力、心理健康和憂鬱情緒。這項研究為未來針對長期照護機構中的老年人,進行非藥物治療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恭喜楊博士!
如何判斷自己的論文可以投到幾分的期刊?來看看講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