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的生涯首篇:從臨床收案研究,到發表統合分析。

 

作者:林口長庚醫院 教學部 彭麒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彭麒醫師與其參與團隊,關於槌狀指治療該用手術或夾板矯正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and Hand Surgery 刊登!

 

 

MEPA_20200726_0313

 

 

在得知文章被 accept 的幾天後,馬上就收到新思惟的通知信件,心裡非常讚嘆新思惟的高效率,以及讓人感到開心的小巧思。原來蔡校長的團隊無時無刻在關心我們這些努力寫作的校友們。

 

 

當你具備寫作能力,只要老師給題目,就能把握住發表的機會。

 

這篇文章最早的主題發想來自於「目前對於槌狀指(Mallet finger)的治療沒有一個明確的共識」。部分專家認為開刀治療,有的則認為可以使用保守的固定板進行治療,除此之外,在手術及保守治療當中,還有許多不同方式。

 

當指導老師給予這樣的題目之後,原先以為會是像傳統的收案研究一樣,打開醫院電腦,輸入病歷號進行收案,將病人的各種資料記錄起來,並且在整理完之後進行統計分析等等;結果並不如我所想的一樣,指導老師希望我進行文章回顧,並且進一步做成統合分析。

 

在因緣際會之下,真的將此題目以發表統合分析為目標(當初參加新思惟的課程為《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不是《統合分析工作坊》,如果有機會也非常希望能夠參加一場),寫作這篇文章,也算是讓我踏入統合分析的研究領域當中。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00726_第三十二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新手的生涯首篇:從臨床收案研究,到發表統合分析。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彭麒醫師與其參與團隊,關於槌狀指治療該用手術或夾板矯正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and Hand Surgery 刊登!

 

 

01_JPSHS_PengC_01

 

 

文章介紹

 

槌狀指是臨床上常見的狀況,治療究竟要用夾板矯正的保守療法,還是乾脆開刀,目前並無定論。作者群們預計針對這個問題,做統合分析。

 

收入 3 篇隨機對照研究,以及 13 篇觀察型研究後,用伸展剩餘角度、彎曲伸展、活動範圍等作為評估,手術並沒有勝過保守治療。作者總結,遇到槌狀指患者時,兩種治療方式的預後相差不大,可根據患者偏好或實際臨床狀況做考量即可。

 

本研究比較有意思的是,分組時發現,觀察型研究會比較偏向手術有效,但隨機對照研究則否,全部加總之後也沒有。這也跟多數其他主題研究相合,也說明了隨機對照研究去除偏誤的優點,及其重要性。

 

 

恭喜彭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彭麒醫師與其參與團隊,關於槌狀指治療該用手術或夾板矯正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and Hand Surgery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江杰穎博士團隊,使用反向跳表現參數評估高強度柔道訓練後之疲勞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刊登!

 

 

01_IJERPH_ChiangCY_02

 

 

文章介紹

 

反向跳配合測力板,是可以簡單施測且得到許多寶貴數據的檢測,對於柔道選手的表現預測也有許多研究確認。在訓練柔道選手時,怎樣才是一個適當的訓練量,不至於過度疲勞導致受傷,一直是科學化訓練中很重要的一環,江博士團隊,希望能從反向跳數據中,去尋找適當的參數,優化柔道訓練後的疲勞量測。

 

研究收入了 20 位男性柔道運動員,在高強度柔道訓練後,0、12、24 小時,量測無負載反向跳與負載反向跳數據,並用修改版的感知用力量表 mRPE 評估疲勞感。

 

結果發現,負載反向跳是比較好的評估工具,能更精確量測疲勞狀態,而高強度訓練後,24 小時才能觀察到疲勞對神經肌肉連結的影響。這些資訊,都有助於安排適當訓練課表,避免疲勞積累,以及運動傷害的發生。

 

江博士針對容易施作卻能取得大量資訊的反向跳深入研究,應用在各種不同的情境,持續開發應用模式,是很好的系列論文深耕法。

 

 

恭喜江博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江杰穎博士團隊,使用反向跳表現參數評估高強度柔道訓練後之疲勞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江杰穎博士團隊,使用反向跳評估動態離心肌力強度之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刊登!

 

 

01_IJERPH_ChiangCY_01

 

 

文章介紹

 

肌肉運動分為向心、等長、離心等三種收縮方式,其中離心收縮對於減速、穩定、轉向很重要,在各式競技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單次最大重量背蹲舉 1RM-BS 配合測力板,是量測運動員離心收縮肌力的常用方式。

 

不過 1RM-BS,需要較多的器材設置,在安全上也需要較多的輔助,如果能用更為容易且安全的方式測定離心收縮肌力,則能更容易取得相關數據,應用也更廣。

 

江博士團隊,想利用更為容易施作的反向跳,來看看其測得數據與 1RM-BS 的關係,分析其信度與效度,於是有此研究。

 

收入 33 位大學男性運動員後,在熱身與足夠休息間隔的狀況下,分別在測力板上做了反向跳與 1RM-BS,相關數據分析後發現,反向跳的離心期肌力數據,是與 1RM-BS 的最大和平均離心肌力有關的,可作為一個替代性的離心肌力量測方式。

 

如果一個重要參數有標準的量測方式,但較為複雜且需要器材,選擇更為容易施作的檢查,並確認其信度效度,就是很好的主題。延伸了應用可近性,並了解其準確性。

 

 

恭喜江博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江杰穎博士團隊,使用反向跳評估動態離心肌力強度之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刊登! 已關閉迴響。

新思惟提供統計與圖表的必修技能磨練,讓投稿之路更順遂。

 

作者:烏日林新醫院 心臟內科 李榮基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李榮基醫師團隊,關於新診斷糖尿病患者,治療高血壓也可幫助血糖控制之研究,獲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刊登!

 

 

00_FB_MEPA_20190324_1261_fie_lijc_01_share

 

 

第一次聽到新思惟,是從同事不經意的話語中聽說,似乎口碑不錯,對於寫論文相當有幫助。當時心想,正好我也想做些研究,就開始看看上課學員的課後心得。然後是身邊一位朋友去上課了,回來之後有非常好的評價,心想,那就去上看看吧。

 

如學員們的評價,的確課有所值,甚至是課超所值。回來後一邊想著如何做研究,一邊忙著考次專科的各項證照。很幸運的證照都考過了,這才有辦法專心繼續研究,於是同時忙碌著工作與研究。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90324第二十五梯次課程紀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 | 新思惟提供統計與圖表的必修技能磨練,讓投稿之路更順遂。 已關閉迴響。

[快訊] 王博醫師團隊,關於使用 TAE 緩解慢性骨骼肌肉疼痛並增進功能之文獻回顧,獲 Diagnostics 刊登!

 

 

01_diagnostics_WangB_03

 

 

文章介紹

 

王博醫師在臨床專業上,發展以經導管動脈栓塞 TAE 技術治療各種慢性疼痛,已有相當經驗,這次,他將過去所吸收到的知識,配合文獻閱讀,加上自己的臨床經驗跟切入角度,寫成文獻回顧。

 

文章中說明了慢性骨骼肌肉疼痛,很多時候跟不正常的新生血管有關,TAE 若能針對這些地方治療,是有效的。相關的病生理機轉、臨床適應症、重要的研究文獻,都整理在本文中。

 

這是個很好的策略。因為即使我們引進新技術,可能這個技術在國外,已經有很多的個案報告跟對照研究被發表,我們剛起步做臨床,也不見得有那個環境可以執行更大更嚴謹的隨機對照研究。這時,把自己的臨床技術練好,配合大量文獻的閱讀,直接以回顧文章切入,並在文中展示自己的個案,分享寶貴經驗,也是展示治療技術的好方式。

 

 

恭喜王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王博醫師團隊,關於使用 TAE 緩解慢性骨骼肌肉疼痛並增進功能之文獻回顧,獲 Diagnostics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