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選擇全攻略:從需求出發的評估

 

 

06_MEPA_journals2025

 

 

這幾年,我們聽到不少這類的故事:同學們早早就找好老師,也全心全意地投入寫作,但後來因為老師認為要投傳統期刊,而且要從高分投下來,但偏偏每一本都審個三個月半年,最後全數被退稿,在應徵的時候,履歷上什麼都沒有,感到相當挫折,甚至憤怒。

 

 

你的需求跟老師的考量不一樣

 

這個問題在於,你的需求跟老師的考量不一樣。對同學來說,你有清楚的時間限制,希望在投出履歷表的時候能夠有一篇自己作為主要作者的文章。但對老師來說,他下次升等可能是三年後,目標是希望多幾篇高分論文可以升等,分數當然越高越好。尤其是,也有些老師好不容易有個學生願意來幫他寫,終於有一篇可以投稿,當然不想要為了速度而失去他認為應得的分數。

 

但事實是,初學者能夠完成的文章,要能夠一次挑戰傳統期刊 5 分以上的機率,說實在的並不高,所以你在傳統期刊浪費掉的這些時間,最後並不見得真的能轉換成更高的分數。

 

同樣的問題並不是只有在 PGY 應徵住院醫師的時候有,許多資深主治醫師想要升助理教授或升副教授的時候,所進行的研究,也可能因為研究所老師的投稿偏好,而遙遙無期,根本無法預測什麼時候能被刊登、什麼時候能夠畢業、什麼時候能夠提升等?

 

 

大家的利益其實是不一致的

 

這些故事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大家的利益其實是不一致的。你有很嚴格的時間限制,只要打出安打就可以。但老師時間限制較為寬鬆,卻希望你幫他寫的這一篇,最後能變成全壘打。即使老師也知道機率不大,對他來說,試一試反正沒差。(但對你有差)

 

所以,該怎麼認識自己領域的期刊呢?又該怎麼知道跟老師寫作的時候,投稿策略應該怎麼去規劃呢?這就是這堂課我們要跟你分享的。

 

你要有能力看穿期刊世界的風風雨雨,才能知道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也才知道怎麼去跟老師或合作夥伴談。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你可能會需要不同的雜誌收你的文章,起步的時候先求有,當你有一天變成老師的時候,你也會想要慢慢磨一篇高分傳統期刊。但你總要對這一切有些概念,才有辦法做出正確的決定,而不會徬徨。

 

 

 

20220326_feedback_00001

 

20220626_feedback_00002

 

20221218_feedback_0009

 

 

活動內容

 

 

發表於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已標籤 , , , , , , , | 期刊選擇全攻略:從需求出發的評估 已關閉迴響。

2025 / 7 / 19(六)線上報名

 

  1. 請先線上刷卡,早鳥 / 老朋友價 41000 元。不註冊綠界帳戶也可刷卡。
    發票一經開立無法更換,請詳閱「活動內容」「刷卡發票」部分。
    【一次付款】https://p.ecpay.com.tw/515E0C2
    或【分期付款】https://p.ecpay.com.tw/46ED21B
    * 分六期 0 利率,可支援銀行:兆豐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上海銀行、富邦銀行、國泰世華、台灣企銀、台中銀行、匯豐銀行、華泰銀行、臺灣新光銀行、陽信銀行、三信商銀、聯邦銀行、遠東商銀、元大銀行、永豐銀行、玉山銀行、凱基銀行、星展銀行(含花旗銀行)、台新銀行、安泰銀行、中國信託、台灣樂天
  2. 名額以刷卡為準,並請填寫以下表格。
  3. 承辦人員確認,回信告知,並分享 Dropbox 資料夾。
  4. 業務聯絡人:廖婉君 innovarad.inc@gmail.com

 

發表於 20250719_第七十二梯次課程記錄 | 2025 / 7 / 19(六)線上報名 已關閉迴響。

互動實作時間:親手跑出全套統計圖表

 

 

05_MEPA_interactive2025

 

 

新思惟課程的互動實作時間,一直是業界類似課程中很特別的存在,因為我們內容設計讓同學們在中午時間也能覺得有趣,全神貫注地去解決問題,而且有非常高品質的老師與助教群,能夠持續協助。

 

 

在自己的電腦上做出整套圖表

 

更特別的是,我們請同學們帶自己的筆電來,而且確定你能在上面做出全套圖表。這樣你才能夠有把握,今天學會之後,回去用這樣的硬體、這樣的軟體,就能夠再練習 5 次。日後遇到自己的臨床資料,也才懂得如何探勘、如何統計、如何製圖製表,而且是 SCI 期刊等級的水準。

 

為什麼「一舉手就有老師可以問,而且在你的電腦示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因為太多人在自學的過程中,一個按鈕找不到而卡關,一個觀念不懂就此耽誤,兩個禮拜,或甚至兩個月就這樣過去。又因為太頻繁的卡關,半年完全沒成績,就開始對自己失去信心,於是放棄。

 

但其實這些在你自學過程中耽誤兩個禮拜或甚至兩個月的問題,在現場有老師示範給你看,只要兩分鐘你就懂了,那種「在面前,用你的滑鼠電腦完成」的衝擊性很大,因為你將會近距離感受到,其實自己也做得到。

 

正是因為這樣的差異,在互動實作時間結束後,所有同學都會感受到煥然一新、醍醐灌頂,瞭解到,自己只是欠栽培,並不是資質差。一個規劃良好的課程跟一群願意幫助同學的老師,會改變很多很多事情。

 

 

不只統計,還學資料探勘!

 

每天課程開始的時候,所有同學幾乎都是半信半疑的,他們總會懷疑,我昨天才剛把軟體灌好,今天中午真的能夠讓我做出 SCI 等級的圖表嗎?真能理解這些統計之後要用在哪裡嗎?

 

這樣的懷疑一次又一次地被破解,到中午時都會煙消雲散。因為在自己的電腦上真正看到自己的雙手能夠做出那些統計數值跟統計圖表,是非常令人雀躍的。

 

這次的互動實作,最特別的在於,我們除了教各位如何操作統計軟體之外,更帶入了許多資料探勘,以及觀察圖表找出有趣切入點的細節,讓大家真正把統計軟體變成一種工具,在大量臨床資料裡面找出有趣的點出來做寫作。

 

除此之外,也能夠讓大家理解,一個科學研究者如果懂得統計之後,在媒體識讀以及破除謠言上會有很大的幫忙。因為你會開始理解到,連續個案容易造成認知偏差,局部觀察也容易讓人得到錯誤的解讀,只有拿出數值、拿出比例、跑一下統計,才能夠真正看到事情的全貌。

 

統計是很好玩很有趣也很實用的工具,歡迎一起來學!

 

 

 

20210821_feedback_00002

 

20220925_feedback_0001

 

20230917_feedback_0002

 

 

活動內容

 

 

發表於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已標籤 , , , , , , , , , , , | 互動實作時間:親手跑出全套統計圖表 已關閉迴響。

聽得懂的統計教學:以應用為基礎,很好懂!

 

 

04_MEPA_boost2025

 

 

為什麼我們在大學和研究所都上過統計課,但還是沒能讓統計變成自己能自由運用的工具,沒辦法做出好看的圖表,沒辦法寫出論文?

 

因為,只是用看的,只是用聽的,是學不會的。

 

 

先試著投出時速 100 公里的直球,穩穩進入好球帶。

 

就像只是「看」大谷翔平的比賽,我沒有機會變成世界一流的投手,我也不會變成世界一流的打者。即使大谷翔平投得很棒,打得也很好,就像資深老師的發表很棒,聽他講我也覺得厲害,但不是我的,就不是我的。

 

所以怎麼辦呢?

 

如果你真想打棒球的話,要從學校社團開始打,從社區棒球隊開始打,先不要把標準訂在時速 160 公里的快速球,先試著投出時速 100 公里的直球,穩穩進入好球帶,是比較務實的開始。

 

 

一堂課的時間,學會臨床常用到的醫學統計。

 

你需要的不是大谷翔平的教練,不是大聯盟等級的講評,你需要的是長期懂得如何啟蒙新進者的專業耐心教練,能看出你出什麼問題,不會不耐煩,在你舉手發問的時候總能協助你提升到下一個境界的這種教練。

 

統計當然有一些核心知識必須要先掌握,我們在這一堂課會用很短的時間帶過一次,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所講述的內容,都是等一下你就會實際操作的,只有當你看到聽到之後馬上去做,感受到自己實務能力上的落差,才是進步的開始。而且這時候並不是放任自己在挫折與沮喪之間停滯,而是舉個手就有更厲害的人能夠拉你一把、支持你,直接示範給你看,讓你知道,其實你也做得到。

 

不要放棄自己,也不要放棄統計,給我們一次機會,帶你一起飛。

 

 

 

20200509_feedback_00004

 

20200613_feedback_00002

 

20200726_feedback_00002

 

 

活動內容

 

 

發表於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已標籤 , , , , , , , , , , , | 聽得懂的統計教學:以應用為基礎,很好懂! 已關閉迴響。

接受或退稿?統計圖表與排版,超重要!

 

 

03_MEPA_visual2025

 

 

Reviewer 通常開始看文章的前 5 分鐘,就已經大致決定一篇文章他要給機會 revision 還是要退稿 reject。

 

這讓你覺得很訝異嗎?如果你問過許多很積極在回饋學術社群幫忙審稿的人,就知道這樣的數字,可能還是高估的。

 

 

願意幫審閱的學者們,是在做社會服務。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絕大多數的審閱,都是無償的回饋社群,只有少數的出版社還提供日後投稿的出版費抵用券,但絕大多數的期刊都沒有提供任何的實質回饋,所以幫忙審閱的這些學者們,是真的在做社會服務。他們願意幫忙,但也希望能夠快一點做完。

 

目前的傳統學會期刊,如果有個兩三分的,接受率就已經在 20% 以下了。也就是說,他收到任何一篇文章要審的時候,有八成的機會,這篇文章是被退稿的,只有兩成的機會有可能考慮接受。

 

所以,審閱者一開始一定是先找到一些蛛絲馬跡,篩選出稿件品質不到 80 百分位的,然後找幾個理由寫一寫,就把它退掉,只有剩下的那最強 20 百分位被考慮的,他才會認真地讀一下內文,並給予一些讓稿件變得更好的改進建議。

 

 

如何避免圖表與排版看起來外行?

 

審閱開始 5 分鐘內就被放棄的那 80% 的論文是怎麼回事呢?通常是稿件排版看起來犯了很多初學者錯誤,以及圖表看起來就是學術界的外行人。學術上有點成績並且願意回饋的審閱者們都知道,如果連圖表都做不好、排版都搞不定的話,稿件本身有嚴肅科學內容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同樣的科學內容,光只是呈現的方法不一樣,最後得到的審查結果就會不一樣。你可能會抗議「這不科學」,是的,這真的不科學,但卻很真實。

 

這很像我們應徵工作,接受面試時,你的衣著、你的談吐、你的履歷、你的臨場反應,都不是你這個人的全部。但現實世界就是根據這些資訊,快速的去評估是否要錄用。

 

為了協助各位度過困境,這堂課我們將從文獻分析、視覺心理、閱讀行為的角度,直接回答「我該怎麼準備我的稿件排版與圖表設計,才能最大化被接受的機率?」這個困難的問題。

 

你總要先通過第一關,讓人家把我們的稿件放進會考慮的 20% 那堆裡,才有機會讓自己的科學內容被仔細審視。這堂課就是要教你,想辦法至少讓自己長得像那前 20% 的好稿件,得到公平審閱的機會。

 

 

 

20210912_feedback_00017

 

20220213_feedback_00002

 

20230917_feedback_0003

 

 

活動內容

 

 

發表於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已標籤 , , , , , , , , , , , , , , , , , , , , | 接受或退稿?統計圖表與排版,超重要! 已關閉迴響。

正確使用 AI:輔助論文撰寫,不犯愚蠢錯誤!

 

 

02_MEPA_writing2025

 

 

錯有千百種,最好寫法只一種。

 

作為資深的論文指導者,每年看著許多新手的稿件,深感錯誤的方法有千百種,但實際上,最好的寫法只有一種。與其我們去指出一千種錯誤,不如直接告訴你最好的寫法,從照做開始。這堂課,就是要與你分享「最好的寫法」。

 

這個「最好的寫法」,是陳一銘醫師與蔡依橙醫師,以合計超過三百篇的投稿經驗,以及數百篇的國際期刊審閱經驗,歸納而成。清楚簡潔,更重要的是,非常容易遵循。

 

有人說,寫論文要靠「靈感」,這其實是錯的。經由我們的架構歸納,即使沒有靈感,你都能一段一段的完成您的文章。由有經驗的人,教你如何把工作切細,並逐步完成。讓你不用得在清心寡欲、齋戒沐浴後才能動筆,讓你即使利用零碎時間一段一段的寫,也不會偏離主題。

 

 

AI 不會幫你思考,你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價值!

 

在學術寫作上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想寫什麼」。英文不夠好、用詞不優美、文法怕犯錯,這些都沒有關係。後面這些技術性的東西 AI 可以幫你搞定,而且免費版的就可以。

 

但你要知道自己想寫什麼,四大段落、十六小段該寫什麼、又不該寫什麼?以及常見的錯誤是什麼?這些都避開之後,不管你寫的是中文或中英文夾雜的初稿,AI 都可以幫你處理成流暢的的英文。你有明確的內容、有專業上的細節,AI 會是你的好工具。

 

然而,最近越來越多的大學老師在抱怨,學生們雖然廣泛使用各種 AI 工具來做報告,雖然交報告速度變快了,但敷衍到令人生氣的報告卻更多。

 

 

AI 怎麼用,才不會惹怒老師和 reviewer?

 

對於學有專精的大學老師,或者是醫學期刊的審閱者來說,使用 AI 生成出來的文字內容是很容易辨認的。當他們意識到這是 AI 生成的內容後,會感到敷衍、沒誠意,就不會有很好的印象,甚至會退回要求重寫。如果你今天在學術論文寫作上不當使用 AI 來寫作,就會反覆得到 reject 的結果,浪費掉自己半年一年以上的時間。

 

因為 ChatGPT 或是其他大型語言模型,是由全人類公開的知識去訓練的,所以當他面對專精領域的細節時,由於訓練資料不足,會選擇使用浮泛的語言混過去,讓他生出來的東西,看起來像一篇有模有樣的報告,但內容並不專業,不是胡扯就是亂聊,文字流暢但沒有重點,甚至有誤。

 

因為學生或投稿初學者,沒有能力去鑑別浮泛亂講跟專業論述,所以會把這樣的東西交出去。但老師與專業學術從業者,一看就知道這個很糟糕。

 

AI 工具大量出現的時代,人類最核心且無法取代的價值,就是知道自己「想」寫什麼、知道自己「該」做什麼。除了學術寫作的核心之外,如何正確使用 AI 工具來輔助寫作,也是這堂課的重點之一喔!

 

 

 

20230318_MEPA_03

 

20230709_feedback_02

 

20230709_feedback_03

 

 

活動內容

 

 

發表於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已標籤 , , , , , , , , , , , , , , | 正確使用 AI:輔助論文撰寫,不犯愚蠢錯誤!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