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王博醫師團隊,關於經動脈栓塞術治療冰凍肩的臨床療效之研究,獲 Kor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刊登!

 

 

01_KJR_WangB_06

 

 

文章介紹

 

肩關節沾黏性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又稱「冰凍肩」)好發於 40 歲以上的成年人,會出現嚴重疼痛與活動受限等症狀,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傳統治療方式如復健、類固醇注射或水擴張術(hydro-dilatation),雖然可以改善,但往往需要長時間治療,且效果不一。近年來,醫學界開始探索「經動脈栓塞術(TAE)」作為替代治療的選項,透過導管將藥物注入肩部異常增生的血管,來減少發炎與疼痛。

 

為了評估 TAE 治療冰凍肩的效果,王博醫師團隊收集了 25 位患者的數據,其中 14 位為女性、11 位為男性,平均年齡為 54.9 歲。這些患者經過 3 個月以上的保守治療,肩膀疼痛仍未改善,因此接受了 TAE 治療;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和治療 3 個月後,都接受磁振造影(MRI)檢查,並記錄疼痛指數、肩部活動度與日常功能。

 

研究結果顯示,TAE 在治療冰凍肩方面具有顯著效果:治療後 1、3、6 個月,患者的疼痛指數從 7.0 分降至 1.2 分;肩部活動度明顯提升,前屈角度從 98.0° 提高到 152.4°,外展角度從 79.2° 提高到 149.6°。MRI 結果也進一步支持 TAE 的療效,關節囊發炎與異常血管增生明顯減少,腋窩關節囊增強訊號從 64% 降至 24%,旋轉間隙的發炎訊號也顯著下降。

 

對於長期受冰凍肩困擾的患者來說,TAE 可能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替代療法,未來有機會成為標準治療之一。

 

 

恭喜王醫師!

 

傳統期刊審稿時間長,但退稿率高;Open Access 審查快,又容易被醫院、學校針對,到底該怎麼選?資深研究者分享多年投稿心法,教你如何在時間壓力下做出最佳選擇,讓論文投稿事半功倍。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10508_第三十八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快訊] 王博醫師團隊,關於經動脈栓塞術治療冰凍肩的臨床療效之研究,獲 Kor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邱家佑醫師團隊,關於胸腔移植病患之 B 型肝炎疫苗接種狀況與免疫反應研究,獲 Transplant Infectious Disease 刊登!

 

 

01_TID_ChiuCY_30

 

 

文章介紹

 

在接受心臟或肺臟移植的病人中,B 型肝炎(HBV)疫苗接種是預防感染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對於移植後病人是否願意接種疫苗,以及疫苗是否能有效產生保護力,相關的研究資料仍然不足。

 

邱家佑醫師團隊回顧分析 2018 年至 2023 年間,在美國 Mayo Clinic 進行胸腔器官移植的 1116 名成人病患,並評估他們在移植後的 B 型肝炎疫苗接種狀況與免疫反應。

 

研究結果顯示,這些病患在移植後都有接受 B 型肝炎表面抗體(HBsAb)檢測,其中有 67%(751 人)的抗體濃度低於 10 IU/L,代表他們缺乏免疫保護,符合疫苗接種條件。然而,在這 751 名適合接種疫苗的病人當中,只有 16%(117 人)完成了完整的疫苗接種程序,而在這 117 人當中,只有 40 人再次接受抗體檢測,發現其中只有 37.5%(15 人)成功產生免疫保護力。

 

此外,邱醫師團隊比較了不同疫苗的效果,不管是用 Recombivax HB 還是 Heplisav-B,疫苗的保護效果沒有顯著的差別。另一項發現是,在移植後的第二週,病患的 B 型肝炎抗體濃度通常會降到最低,但到了第四週時會回升。此外,如果病人在移植前的抗體濃度超過 100 IU/L,則 5 年內仍能維持良好的免疫保護。

 

總結來說,這項研究發現,心臟或肺臟移植病人在移植後的 B 型肝炎疫苗接種率偏低,即使完成接種,疫苗的保護效果也不如預期,顯示目前的疫苗接種策略仍有改進空間。邱醫師團隊建議應加強對移植病人的疫苗教育,並考慮調整疫苗施打方式,以提升病人對 B 型肝炎的保護力。

 

 

恭喜邱醫師!

 

審稿者意見很嚴肅,導致不敢輕易回覆?

 

在 reviewer 回覆的時候,其實有一點點比較像是政治考量,就是怎麼讓他很 happy,而且可以接受!」(點擊連結,觀看完整回覆。)

 

 

入門寫作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80505_第二十一梯次課程紀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邱家佑醫師團隊,關於胸腔移植病患之 B 型肝炎疫苗接種狀況與免疫反應研究,獲 Transplant Infectious Diseas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關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發急性腎損傷,對患者存活率與健康影響之回溯性研究,獲 BMJ Open 刊登!

 

 

01_BMJO_ChenJY_13

 

 

文章介紹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Pi)是近年來癌症治療的重要突破,幫助許多患者延長壽命。然而,這類藥物可能引發「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影響皮膚、腸胃道、心臟與腎臟。根據現有研究數據,約 3% 至 5% 的癌症患者接受 ICPi 治療後會發生「急性腎損傷(AKI)」,但這是否影響存活率或導致長期健康問題,仍缺乏明確證據。

 

陳鋭溢醫師團隊透過 TriNetX 資料庫,回顧了 2011 至 2024 年間 49073 名癌症患者,其中 926 名發生 AKI,48147 名未發生 AKI,並透過「傾向分數匹配」確保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況相似,以便公平比較。研究聚焦於「ICPi 引發的 AKI 是否會影響存活率」,還有「重大腎臟不良事件」與「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評估 AKI 是否與其他健康問題有關。

 

研究顯示,發生 ICPi-AKI 的患者,死亡風險比未發生的患者高 27%,而且腎功能惡化風險增加 3.8 倍,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 1.35 倍。由此可見,ICPi 引發的 AKI 不僅影響腎臟,還可能增加其他併發症風險。

 

由於許多發生 AKI 的患者,腎功能無法完全恢復,對健康有害,這項研究也提出建議,使用 ICPi 治療時須嚴格監測腎功能,特別是血清肌酐(Creatinine)與腎絲球過濾率(eGFR),若患者在治療期間腎功能異常,應及早調整治療策略。

 

 

恭喜陳醫師!

 

當回覆審稿意見時,除了單純的文字說明,更重要的是有條理地呈現每條意見的處理方式。如何讓你的回應更清晰、完整且不遺漏任何重要細節呢?來看看蔡校長怎麼說。

 

 

 

 

論文寫作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80505_第二十一梯次課程紀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關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發急性腎損傷,對患者存活率與健康影響之回溯性研究,獲 BMJ Open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韓晶彥教授團隊,觀察虛擬實境模擬應用在護理系學生照護訓練之研究,獲 JMIR Medical Education 刊登!

 

01_JME_HanCY_05

 

 

 

文章介紹

 

在 COVID-19 疫情爆發前,護理系學生很少有機會進入負壓隔離病房,直接參與傳染病患者的照護訓練。然而,疫情的衝擊,凸顯了這類訓練的重要性,也讓全球更關注如何培養護理人員應對傳染病的能力。隨著科技進步,虛擬實境模擬(VRS)教學成為護理教育的新工具。這種方式提供學生一個安全且具臨場感的學習環境,並能即時獲得回饋,提高學習成效。

 

韓晶彥教授團隊想瞭解 VRS 是否能有效幫助護理學生提升照顧感染症患者的理論知識、學習動機與態度,並了解學生對於這種學習方式的體驗。

 

研究招募了台灣某大學護理系的三年級學生,並將他們分為兩組,一組採用 VRS 進行教學,另一組則以傳統方式學習。

 

研究方法包括兩個階段:

 

  • 透過筆試、學習動機量表與態度問卷,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
  • 訪談學生的學習經驗,針對參與 VRS 課程的學生,進行深入訪談,以了解他們對這種教學方式的看法。

 

研究結果顯示:

 

  • 兩組學生的理論知識都有提升,但 VRS 組的進步幅度 顯著高於 傳統教學組。VRS 學生的 專注力與學習信心 也較高,表示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更能吸引學生投入學習。
  • 在訪談中,學生表示 VRS 讓他們更能將理論知識應用在臨床照護中,並提升他們對感染控制的熟悉度與信心。

 

透過研究,韓教授團隊認為,VRS 不僅能有效提升護理學生的感染控制知識,還能增加他們的學習動機與自信心。在 COVID-19 疫情之後,這種遠距教學的護理教育,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臨床環境,未來可望成為護理訓練的重要工具。

 

 

恭喜韓教授!

 

除了用臨床經驗與學理推測找出變數,還有其他方法能事先預測嗎?一起來看看講師怎麼說!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20820_第四十八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快訊] 韓晶彥教授團隊,觀察虛擬實境模擬應用在護理系學生照護訓練之研究,獲 JMIR Medical Education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張耕閤醫師團隊,研究肝硬化患者深頸部感染的病原體及預後,獲 Laryngoscope 刊登!

 

 

01_Lary_ChangGH_20

 

 

文章介紹

 

同時有肝硬化和深頸部感染(Deep Neck Infection, DNI)的病人,跟只有深頸部感染的病人,他們感染的細菌有什麼不一樣?肝硬化是否影響感染的細菌種類,以及這些病原菌是否會影響治療效果與死亡風險?這些都是張耕閤醫師團隊想知道的!

 

張醫師研究團隊分析了長庚醫院的資料庫,從 2004 年到 2018 年的資料,總共找到 11455 個深頸部感染的病人,其中 76 個同時有肝硬化。研究發現:

 

  • 有肝硬化的病人,比較常需要開刀清創,也比較常住進加護病房,而且容易有縱膈腔炎。
  • 雖然兩組的死亡率差不多,但因為縱膈腔炎而死亡的比例,有肝硬化的病人比較高。
  • 細菌培養結果發現,有肝硬化的病人,最常見的是「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而沒有肝硬化的病人,最常見的是「草綠色鏈球菌」(Viridans streptococcus)。
  • 厭氧菌方面,兩組都是「微小消化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micros)和「中間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比較多。

 

肝硬化患者的深頸部感染病原菌與一般患者不同,最常見的是克雷伯氏肺炎菌,而非草綠色鏈球菌。因此,對於這類患者的經驗性抗生素治療,應選擇能有效對抗「厭氧消化鏈球菌」與「厭氧菌」的抗生素,以提高治療成功率並降低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張醫師研究團隊認為,面對肝硬化合併深頸部感染的患者時,應特別警覺其感染的細菌種類不同,治療策略需有所調整,以改善患者的預後。

 

 

恭喜張醫師!

 

當論文資料很多,需要使用大表格時,怎麼呈現會比較好看?來看看講師遇到類似狀況都是怎麼做!

 

 

 

 

最新活動

 

 

期刊介紹

 

Laryngoscope 是創刊於 1896 年的耳鼻喉專科期刊,以頭頸部為主要領域,歷史悠久,目前是下列三個美國相關學會之官方期刊:The Triological Society(即 American Laryngological, Rhinological and Otological Society)、American Laryngological Association、American Broncho-Esophagological Association。2023 年 impact factor 為 2.2,在 Otorhinolaryngology 領域排名 Q1(16/66),在 Medicine, Research & Experimental 領域排名 Q3(113/189)。

 

 

張耕閤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發表於 20160409_第十一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快訊] 張耕閤醫師團隊,研究肝硬化患者深頸部感染的病原體及預後,獲 Laryngoscop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針對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比較腎上腺切除術與藥物治療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刊登!

 

 

01_JAHA_ChenJY_12

 

 

文章介紹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 PA)」源於腎上腺皮質分泌過多的醛固酮,不僅讓血壓升高,還可能導致血鉀過低、影響心血管健康。過去的研究已發現,PA 患者罹患心臟病、中風、心臟衰竭的風險遠高於一般高血壓患者,但目前仍有許多未確診的個案,導致患者錯失適當的治療時機。

 

為了探討 PA 患者接受不同治療方式後,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率是否有差異,陳鋭溢醫師團隊彙整了全球 20 項研究,分析 16,927 名 PA 患者的健康狀況;這其中 5,939 人做了腎上腺切除手術,10,474 人接受礦物皮質素受體拮抗劑(MRA)的藥物治療。研究團隊希望找出哪種治療方式對於降低心血管風險更有效,並進一步探討年齡、糖尿病病史及「腎素活性(PRA)」是否會影響治療效果。

 

結果顯示,接受治療的 PA 患者心血管風險仍然比一般高血壓患者高,但是,治療方式有顯著影響;接受腎上腺切除手術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為每 100 人年 2.00 次,而使用 MRA 藥物治療的患者則是 3.30 次。此外,年齡較大(p < 0.001)及患有糖尿病(p = 0.001)的患者,心血管風險更高,需要特別關注;而治療後 PRA 維持在 1.0 至 2.0 ng/mL/hr 的患者,心血管風險最低。

 

研究提供了明確的證據,證實手術比藥物治療更有效降低 PA 患者的心血管風險,也發現 PRA 可作為評估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讓醫師能精確地監測病情,進一步調整治療策略。

 

 

恭喜陳醫師!

 

為什麼在進行統合分析時,通常建議至少收集五篇以上的文獻?是否是因為較少的文獻數量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檢力來驗證研究假設,進而影響結果的穩定性?來聽聽張凱閔醫師的建議!

 

 

 

 

論文寫作 / 統合分析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80505_第二十一梯次課程紀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針對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比較腎上腺切除術與藥物治療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