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中沒有足夠資源時,新思惟能提供最大的幫助。

 

作者:奇美醫院 放射科 楊傑宇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楊傑宇醫師團隊,關於不同磁振造影條件對金屬植入物校正效果之研究,獲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 刊登!

 

 

MEPA_20191201_1304

 

 

新思惟國際的課程,在醫界已經是家喻戶曉的等級,不需要過多介紹,而對於研究資源較為匱乏的地區醫院及診所醫師來說,依然是個理想的選擇。

 

剛轉換跑道到放射科,我隨即報名了《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過去在地區、區域醫院工作時,未有足夠的資源能請教,對於有志於寫作論文的人來說,新思惟國際的課程無疑是必要的。

 

 

新思惟不只有精實課程,校長也提供與時俱進的見解。

 

現在我已經進入訓練的尾聲,深刻感受到醫學中心相較於小醫院,在研究資源上確實擁有更多的優勢。訓練會有定期的時段,對住院醫師介紹研究的基礎知識,或有人分享自身的研究成果。當初我認為工作坊的重要部分,如論文架構和圖表製作,院內的前輩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且樂於分享,即便關注的細節不盡相同。儘管如此,很多前輩都參加過新思惟的課程,也會向年輕醫師推薦。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91201第二十八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環境中沒有足夠資源時,新思惟能提供最大的幫助。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楊傑宇醫師團隊,關於不同磁振造影條件對金屬植入物校正效果之研究,獲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 刊登!

 

01_JCAT_YangJY_01

 

 

文章介紹

 

隨著醫學治療的進步,現在能夠透過手術和金屬植入物治療越來越多的脊椎疾病,包括退化性疾病和創傷相關疾病。磁振造影(MRI)和電腦斷層掃描(CT)是重要的影像檢查方式,用於追蹤和評估復發病變和植入物相關併發症。

 

相較於 CT,MRI 能夠提供更多關於軟組織、骨髓和神經根的資訊,然而金屬偽影的問題,可能導致影像品質不佳,包括平面內和平面外的失真,限制了疾病的評估,故減少金屬偽影是 MRI 的重要任務。

 

研究顯示,傳統用來減少金屬偽影的方法,例如減少回波時間和增加頻寬,效果相當有限,因此研究者們開發了一些更有效的方法,包括切片編碼金屬偽影校正(SEMAC)。

 

切片編碼主要用於減少平面外失真,許多研究顯示,SEMAC 相比傳統 T1 和 T2 加權成像序列具有更好的影像品質,然而,在脊椎 MRI 中,對於檢測骨髓和椎旁軟組織水腫非常重要的抑制脂肪 T2 加權影像中,通常有更多金屬偽影。

 

在減少金屬偽影的標準方法中,Short-Tau 反轉恢復(STIR)成像最常推薦用於改善金屬植入物患者的脂肪抑制影像品質,卻很少有研究比較 STIR 和 SEMAC 影像。只有三項針對 3.0T MRI 的研究,探討了使用 SEMAC 和 STIR 序列進行抑制脂肪成像的優勢,至今尚無研究比較 1.5T MRI 下獲得的 SEMAC 和 STIR 影像。

 

因此,研究的目的是探討使用 SEMAC 序列減少金屬偽影的影像品質,並在有金屬脊椎植入物的患者中,比較 SEMAC 和 STIR 序列進行 1.5T MRI 的效果,去了解使用 SEMAC 序列是否能更有效地減少金屬偽影,有助於醫療人員在診斷和評估時,能夠選擇最適合的影像檢查方法,為脊椎疾病患者的影像診斷提供更加準確可靠的依據,來改善他們的治療方案。

 

研究結果相當正面,確認了 SEMAC 在 1.5T MRI 的優異表現。

 

 

恭喜黃醫師!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91201第二十八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楊傑宇醫師團隊,關於不同磁振造影條件對金屬植入物校正效果之研究,獲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林伯翰醫師團隊,關於台灣老年人接受經導管或外科主動脈瓣膜置換之一年和五年預後結果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01_JCM_LinPH_01

 

 

文章介紹

 

林伯翰醫師團隊研究台灣老年患者在不同風險群組中,進行 TAVI(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或 SAVR(外科主動脈瓣膜置換),並提供實際結果數據。

 

團隊從 2011 年 3 月到 2021 年 12 月,在一家醫療中心進行 177 名年齡 ≥70 歲的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的 TAVI 或 SAVR。根據 STS 評分,將患者分為三組,然後比較臨床特徵、手術併發症和全因死亡率。

 

在所有風險組中,TAVI 組和 SAVR 組在住院期死亡率、1 年和 5 年死亡率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在所有風險組中,TAVI 組的患者住院時間較短,主動脈瓣旁漏率較高。在單變量分析中,BMI<20 是 1 年和 5 年死亡率較高的風險因素。在多變量分析中,急性腎損傷是預測 1 年和 5 年死亡率惡化的獨立因素。

 

結果顯示台灣老年患者在 TAVI 組和 SAVR 組之間的死亡率沒有顯著差異。然而,在所有風險組中,TAVI 組的患者住院時間較短,主動脈瓣旁漏率較高。研究結果有助於臨床醫師制定治療決策和改進患者預後。

 

 

恭喜林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林伯翰醫師團隊,關於台灣老年人接受經導管或外科主動脈瓣膜置換之一年和五年預後結果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2023 / 7 / 9(日)課程滿意度 與 手寫回饋

 

 

01_20230709_radar

 

 

感謝各位給籌備團隊的匿名回饋,各項分數都在 4.79 以上,謝謝大家的肯定。

 

根據課前的統計分析,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各種匿名建議,我們均已在會議中提出討論,將持續改進。感謝各位的參與和鼓勵!

 

關於外科系的研究課程,新思惟也針對外科領域所打造,學習有限個案數相關的統計,由外科雜誌 editor 與 reviewer 第一手教學;若想從個案報告、技術發表或文獻回顧著手,打造更完整的學術歷程,我們的課程也提供了撰寫重點;而缺乏資源的研究者,不用 IRB、免收案的統合分析是必須留意的趨勢。新思惟針對不同需求,量身設計了不同的課程。

 

 

而上過新思惟課程的同學,常提到我們的內容都特別好吸收,進而產生好奇,同樣都是教學,為什麼我們的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課程中會詳細分享,精準製圖的重點和傳達資訊的要訣。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個人品牌是不可或缺的。

 

 

所有工作坊,都有售後服務喔!詳細辦法,請參考 Office Hour 頁面說明。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0709_第五十六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2023 / 7 / 9(日)課程滿意度 與 手寫回饋 已關閉迴響。

2023 / 7 / 9(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羅惠鈴醫師、潘道愔秘書

 

 

00cover

 

 

統計是絕大多數醫學研究新手最沒有把握的部分,在我們的課程中,不只會讓各位順利起步不再害怕統計,而且實際帶各位操作過一次,建立起信心!

 

多數人的目標不是成為統計學家並了解背後的各種複雜公式跟假說,而是學會使用這些已經由專業學者們建立起來的知識體系以及應用軟體,去達成我們想要完成的工作:撰寫醫學研究論文。

 

在我們規劃的有趣教案中,配合助教講師的協助,所有同學都能夠理解什麼時候可以使用統計、統計能幫助我們什麼、該怎麼解讀統計軟體給出的內容,以及如何把它整理成 SCI 期刊能夠接受的圖表。

 

這過程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也讓許多本來害怕統計的人,對自己開始有信心。

 

以下是我們作為老師,看到同學們初步的成果後,想要提醒的細節。並不是說同學做得不好,而是每一個人在一開始進入新的領域,能有初步成果已經很值得鼓勵,希望這些我們所建議的細節,能被各位所看見,而且知道怎麼樣在第一時間就把它修改好。目標是投稿出去的稿件能呈現最理想的狀態,讓審閱者一看就知道我們是很嚴謹的在對待自己的研究。

 

最後,我們也一起欣賞兩位得獎同學的作品。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0709_第五十六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2023 / 7 / 9(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羅惠鈴醫師、潘道愔秘書 已關閉迴響。

2023 / 9 / 17(日)活動內容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Medical papers writing hands-on workshop

2023 年 9 月 17 日(日)9:00a – 4:40p

台北捷運忠孝復興站旁 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

陳一銘醫師 / 吳爵宏醫師 / 蔡依橙醫師

 

 

2016_MEPA_FBbanner01

 

 

面對人生重大的升等關頭,學術履歷是一片空白,論文難產讓人很棘手?其實一篇論文從無到有,不必坐等緣分,只要掌握核心技巧,初學者也能快速從 0 到 1!

 

這門課針對研究入門者常見的問題,量身打造出系統性教學;從寫作架構、排版編輯、統計製圖、選投期刊到申請研究計畫,通通都有教!無論你是初次涉足論文撰寫,或是想在學術領域更上層樓,都能在繁忙職涯中加快研究產出的速度,日後不用靠感覺寫論文,懂方法就能從容應對。

 

每月都有校友登上 PubMed 的論文工作坊,開班超過 50 梯次,協助超過 1500 位同學,提供「最好的論文寫法」、「直覺的統計軟體」、「高效的投稿策略」、「研究計畫的秘訣」,將寫論文這件事,從問答題變成填空題!

 

 

 

 

立即報名 9/17(日)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0917_第五十八梯次課程記錄 | 2023 / 9 / 17(日)活動內容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