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楊鎮源醫師團隊,使用前骨間神經轉移至尺神經運動分支手術,治療 13 歲兒童尺神經損傷之個案研究,獲 Frontiers in Pediatrics 刊登!

 

 

01_FIP_YangCY_05

 

 

文章介紹

 

兒童玩耍時,手肘附近骨折是常見的意外,醫生通常會使用「交叉固定」的治療方式,讓骨頭更穩固地癒合,然而,這類手術有時候會傷到尺神經,可能會導致手部無力、感覺異常,嚴重影響兒童的日常生活。

 

根據統計,這類手術有 4% 機率造成尺神經損傷。楊鎮源醫師團隊為了改善手術後兒童尺神經損傷無法恢復的問題,深入研究「前骨間神經轉移至尺神經運動分支」的新技術,希望能加速神經的恢復。

 

這次研究對象是一名 13 歲男孩,因骨折接受手術後,出現了明顯的尺神經損傷問題。男孩經歷傳統的保守治療,像是服用維他命 B 和復健訓練,但症狀仍然沒有顯著改善。因此,楊鎮源醫師團隊決定使用這項新技術,嘗試解決孩童手部無法正常運作的問題。

 

研究結果顯示,這名 13 歲男孩接受新技術治療後,手部功能和力量有明顯改善:術後六個月,原本變形的手指恢復正常,手指與拇指的抓握力從原本的 7 公斤增至 22 公斤,並且手指的夾持力也有顯著提升,且術後沒有發生任何急性或慢性併發症。

 

這項新技術為那些歷經傳統保守療法卻無效的兒童患者,提供另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協助患者早日恢復手部功能。

 

 

恭喜楊醫師!

 

不想錯過臨床上任何一個有發表機會的個案嗎?這支影片分享梁醫師的獨特經驗,教你如何把握住這每一次發表的機會,並運用創新的方法解決臨床難題!

 

 

 

 

臨床研究 / 論文寫作 / 個案研究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60903_第十三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快訊] 楊鎮源醫師團隊,使用前骨間神經轉移至尺神經運動分支手術,治療 13 歲兒童尺神經損傷之個案研究,獲 Frontiers in Pediatric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2024 / 10 / 20(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伍錫孝醫師、王恩盈醫師

 

 

00

 

 

所謂的「會統計」其實包括很多部分。

 

包括:拿到資料之後,如何去產生有意義的問題。嘗試用正確的統計方法,去回答自己想知道的事情。並且把這些自己好奇的內容,串成一個有意思的研究。也就是說,「會統計」並不是只有統計本身,它還包括從數據一直到圖表的整個流程。

 

我們的課程就是為了這樣的需求所打造的。

 

所以,提供給同學數據之後,會教大家怎麼看這些數據,如何選用正確的統計方式,以及圖表呈現方式。畫出圖表之後更進一步以 SCI 期刊的水準去帶大家把圖表作漂亮。

 

用這樣完整的教學,才能夠讓研究新手在取得臨床研究資料之後,真正能夠找到有趣的細節,說出一個好故事,並且把他寫成完整的醫學論文全文。

 

很高興在一天的課程裡,這些都能夠有效率地傳遞給大家,並讓大家能夠實際畫出 SCI 期刊等級的圖表。

 

以下我們來看看一些「如果老師作為審閱者,看到之後會想要跟你提醒」的細節,以及兩位傑出得獎同學的作品賞析。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41020_第六十六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 , | 2024 / 10 / 20(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伍錫孝醫師、王恩盈醫師 已關閉迴響。

2024 / 10 / 20(日)課程滿意度 與 手寫回饋

 

 

01_20241020_mepa_radar

 

 

感謝各位給籌備團隊的匿名回饋,各項分數都在 4.67 以上,謝謝大家的肯定。

 

根據課前的統計分析,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 新朋友佔 80%,近年來新朋友的比例大多高於老朋友,感謝大家支持。新思惟的研究課程協助諸多校友突破困境登上 PubMed,良好評價不只讓校友屢屢回訪,更不乏好友相揪一同進修,甚至課後合作寫論文。擁有撰寫論文的基礎功,無論是單打獨鬥做研究,或是靠行尋找團隊,不僅是為自己打下穩固基礎,更能成為毛遂自薦的技能。想找人合作,需要具備哪些能力,推薦你看這支影片:需要團隊合作來協助醫學研究,但大環境資源匱乏,如何突破困境呢?
  • 無發表經驗的同學佔 60%,而有發表經驗的同學,最多有達到 9 篇,課程不只適用於新手,對經驗豐富的老手也相當有幫助。由於國際學術界逐年變化,我們也持續調整課程,協助各位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寫作要訣、瞭解入門重點,讓自己的學術生涯快速起飛,不只賺回學費,甚至是院內獎金
  • 年齡區間最年輕者為 23 歲的醫學生,學員年齡最長者為 47歲的副教授。課程專為初學者量身規劃,內容易懂好吸收,無論年齡或資歷深淺,均能輕鬆上手。醫學生也可以,課後半年成功投稿!擁有寫論文的能力,日後找老師,甚至跨界、跨領域、跨空間的合作,都能更順利。資深研究者,更能用有效指導學生,與學生一起登 PubMed
  • PGY 到研究醫師佔 50%,醫學生則佔 10%。由於目前的環境從應徵住院醫師開始就要看 SCI 論文,年輕醫師、醫學生提早讓自己具備做研究的能力,日後找團隊、找老師,合作都能更順利。根據 2023 年的校友成績統計,新思惟課後從零起步的同學共 97 位!且其中 39 位為住院醫師或實習醫師,顯示出即使是研究新手也能成功發表
  • 本次的學員組成:主治醫師、醫學生、護理助理教授、醫療器材公司負責人等。工作坊過往也有醫檢師營養師藥師等專業校友課後順利發表,不管是在哪一專業領域,具備研究與寫作能力很重要,擁有自己的發表更有機會走出不一樣的路。

 

各種匿名建議,我們均已在會議中提出討論,將持續改進。感謝各位的參與和鼓勵!

 

關於外科系的研究課程,新思惟量身打造,由外科雜誌 editor 與 reviewer 第一手教學,指導有限個案數相關的統計;若想從個案報告、技術發表或文獻回顧著手,打造更完整的學術歷程,我們的課程也提供了撰寫重點。

 

 

對於資源缺乏的研究者,想要免 IRB、免收案就能學術起步嗎?現在有兩個選擇囉!無論是評估一種治療對一個疾病的療效,或是評估多種治療對一個疾病的效果,兩種工具在手,產線更多。

 

 

而上過新思惟課程的同學,常提到我們的內容都特別好吸收,進而產生好奇,同樣都是教學,為什麼我們的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課程中會詳細分享,精準製圖的重點和傳達資訊的要訣。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個人品牌是不可或缺的。

 

 

所有工作坊,都有售後服務喔!詳細辦法,請參考 Office Hour 頁面說明。

 

 

新思惟提供傳統教育體制外的學習管道和經營策略,致力協助你突破人生的關卡,讓未來有更多的選擇。而新思惟的 YouTube / IG / Facebook,不論在簡報、研究、人生,許多常見的問題,我們也整理了許多應用經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剛好是您常用的學習平台,也歡迎追蹤訂閱,並且加入最愛,我們也會不定期推出新的內容唷~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41020_第六十六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 2024 / 10 / 20(日)課程滿意度 與 手寫回饋 已關閉迴響。

問:被撤稿的文獻,還可以引用嗎?

 

 

 

office_115

 

 

問:我在看參考文獻的時候,發現有些參考資料裡面,竟然引用已經被撤稿的論文(retracted paper)。有篇研究,甚至還引用了兩篇。已經被撤稿的論文,真的可以引用嗎?

 

答:(蔡依橙)

 

結論是,我個人不會去引用已經 retracted 的論文。

 

只有一種狀況例外:我今天做的研究就是跟撤稿有關。

 

例如,我去分析撤稿作者的國家分布,或者是分析撤稿時出版社所給的原因。在這種狀況下,因為我要分析的就是撤稿這件事,所以引用這些被撤稿的論文,當然是 OK 的。

 

又例如,我今天在 introduction 或 discussion,想討論撤稿文獻是否跟其他文章有結果上的不同,這種也可以。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Office Hour,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問:被撤稿的文獻,還可以引用嗎? 已關閉迴響。

2024 / 10 / 20(日)報名截止

 

 

01-2_thanks

 

 

感謝各位舊雨新知的支持,10 / 20(日)《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現已報名截止。

 

若您對我們的各種課程有興趣,歡迎追蹤新思惟國際,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訊息。

 

 

追蹤訂閱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41020_第六十六梯次課程記錄 | 2024 / 10 / 20(日)報名截止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周吟怡醫師團隊,研究機器學習預測住院老年病人之衰弱辨識,獲 BMC Medical Informatics and Decision Making 刊登!

 

 

01_BMCMIDM_ChouYY_04

 

 

文章介紹

 

衰弱是一種常見於老年人的臨床狀況,容易導致健康惡化,增加住院、跌倒及死亡風險。周吟怡醫師團隊想知道,如何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及早發現住院老年人的衰弱情況,並及早介入治療來減少後續醫療負擔。

 

周醫師團隊納入 3367 位 65 歲以上住院病患的資料,包括血液檢查、診斷代碼、住院次數等 21 項指標。他們運用了四種不同的機器學習模型,包括邏輯回歸、隨機森林、XGBoost 及支援向量機(SVM),來預測衰弱風險,結果發現 SVM 模型的表現最佳,準確率達 73.15%。

 

研究還發現,「年齡」是預測衰弱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血紅素濃度、是否使用導尿管等。大約 78 歲以上、血尿素氮高於 47、血紅素低於 12、腎功能不佳等,都與較高的衰弱風險有關。

 

周醫師團隊認為,預測模型的優點是使用簡單易得的臨床資料,醫院很容易導入使用。可以幫助醫護人員在病人入院時,就識別出高風險族群,及早給予適當的照護和介入。

 

 

恭喜周醫師!

 

Linear regression 與 logistic regression 的差別在哪裡?先想一下,再往下對答案!

 

 

 

 

最新活動

 

 

期刊介紹

 

BMC Medical Informatics and Decision Making 創刊於 2001。2023 年 impact factor 為 3.3,在 Medical Informatics 領域排名為 Q2(19/44) 期刊。

 

 

周吟怡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發表於 20150517_第六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周吟怡醫師團隊,研究機器學習預測住院老年病人之衰弱辨識,獲 BMC Medical Informatics and Decision Making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