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周吟怡醫師團隊,評估骨質疏鬆肌少症與社區老年族群的失能、營養和認知關聯之研究,獲 BMC Geriatrics 刊登!

 

 

01_BMCG_ChouYY

 

 

文章介紹

 

全球人口老化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公共衛生議題,隨著患有多重健康問題的老年人數量急遽增加,骨質疏鬆和肌肉減少也成為常見疾病。越來越多研究數據指出「骨質疏鬆肌少症」不利於老年人的營養狀況和認知功能,導致他們晚年越發衰弱。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周吟怡醫師團隊為了深入瞭解骨質疏鬆肌少症對老年族群的影響,在台灣醫學中心、鄰近的社區護理站著手進行研究,於 2015 年 1 月至 2022 年 2 月期間,一共招募 337 名老年人(68.6% 女性),對他們的骨質密度、身體功能、認知狀態等進行多方面的檢測,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骨質疏鬆的定義,以及國際上對低肌肉力量的標準,將參與者分為四組:正常、僅有骨質疏鬆、可能有肌少症、可能有骨質疏鬆肌少症。

 

研究結果顯示,這四組人在慢性疾病的患病率、身體表現、認知障礙和營養不良的發生率均有顯著差異。而且相較於只有骨質疏鬆或肌肉減少的老年人,同時存在這兩種症狀的人更容易出現認知障礙。

 

由此可見,未來在關心老年人的健康時,不僅是關注單一面向,還要留意多重疾病同時存在的情況。若能及早發現和治療骨質疏鬆肌少症,將有助於改善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減少跌倒風險,進而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

 

 

恭喜周醫師!

 

論文影響求職升等大事,你想要快點學術起步,可是一談到寫文章、跑統計、選期刊、找老師……每一關都是坎。作為學術菜鳥,不知道該怎麼辦嗎?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提供發表 SCI 文章必備的 3 大能力:學術寫作、統計製圖、投稿期刊,讓你日後寫論文不用靠靈感!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50517_第六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周吟怡醫師團隊,評估骨質疏鬆肌少症與社區老年族群的失能、營養和認知關聯之研究,獲 BMC Geriatric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2023 / 12 / 24(日)報名截止

 

 

thanks-01

 

 

感謝各位舊雨新知的支持,12 / 24(日)《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現已報名截止。

 

若您對我們的各種課程有興趣,歡迎追蹤新思惟國際,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訊息。

 

 

追蹤訂閱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1224_第六十梯次課程記錄 | 2023 / 12 / 24(日)報名截止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研究原發性高醛固酮患者腎上腺切除手術後的臨床預後,獲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刊登!

 

 

01_JCEM_ChenJY_07

 

 

文章介紹

 

原發性高醛固酮症(PA)治療後會導致腎功能惡化,但腎絲球過濾率(eGFR)在腎上腺切除手術後的下降以及其長期影響尚不清楚。陳鋭溢醫師團隊想針對這個議題進行深入研究。

 

研究把 445 名符合條件的病患,根據術後 6 個月與術前比較,估計 eGFR 下降的比例分為 4 組,發現有 16.6% 的病患腎功能會下降超過 30%。這些腎功能明顯下降的患者,通常術前有較高的血壓、較高的血清醛固酮濃度,以及低血鉀症狀。

 

在平均 5 年的追蹤期間,雖然 4 組病患,在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方面沒有顯著差異,但是腎功能下降超過 30% 的一組,發生慢性腎衰竭需要洗腎、或腎功能持續惡化的比例最高。多元分析發現,術前血壓及鉀離子過低,都是腎功能會顯著下降的危險因子。

 

陳鋭溢醫師團隊建議,原發性高醛固酮症患者切除腫瘤後,要密切追蹤腎功能,特別是那些術前就有高血壓、低血鉀症狀的高危險族群。如果發現腎功能下降超過 30%,要儘早積極處理控制危險因子,才能避免腎功能持續惡化產生不可逆的腎功能損害。

 

 

恭喜陳醫師!

 

臨床研究多少都會碰到這些問題,外科術式的結果雖好,但自己手上沒有對照組,該如何做比較並寫成論文?有正面的研究結果(results),文獻上卻沒有相關數據的支持,這時該怎麼寫?甚至,向藉由現今技術成熟的大環境下,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找到創新應用的方法?一起來看看,怎麼解決這些難題。

 

 

 

 

 

 

論文寫作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80505_第二十一梯次課程紀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 [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研究原發性高醛固酮患者腎上腺切除手術後的臨床預後,獲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吳政彥營養師團隊,關於重症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 2 感染患者的營養不良性貧血及急性後遺症之研究,獲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刊登!

 

 

01_JMV_WuJY_06

 

 

文章介紹

 

貧血對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 2 感染後病人的影響目前尚不明確,因此,吳政彥營養師團隊探討了營養不良性貧血(NDA)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後續症狀之間的關聯。

 

研究回顧了 2022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1 月 30 日期間 COVID-19 患者的數據,並將患者分為 NDA 組和對照組。結果顯示,在 COVID-19 診斷後的 90 – 180 天內,NDA 組患者有較高的風險出現後續症狀、住院或死亡。NDA 和這些不良後果有密切聯繫,對於病人的健康影響甚鉅,值得進一步關注和研究。

 

透過吳營養師團隊的研究,能夠發現到 COVID-19 患者中貧血可能與後續不良病情發展相關,而了解貧血與後續併發症、住院或死亡的關聯性,有助於提早辨識高風險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和護理,以改善 COVID-19 後遺症的預後。

 

 

恭喜吳政彥營養師!

 

您也想知道如何找出適合研究的題目,或是從現有發表期刊中找到好的研究主題嗎?根據不同的狀況,有不一樣的解法。陳一銘醫師在課堂上的回覆,也許帶給您一點靈感,歡迎參考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0514_第五十四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 [快訊] 吳政彥營養師團隊,關於重症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 2 感染患者的營養不良性貧血及急性後遺症之研究,獲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鍾承澍博士團隊,關於貓科動物局部和轉移性腫瘤血清中 α1 酸性醣蛋白與白介素-8 升高之研究,獲 Americ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 刊登!

 

 

01_AVMA_ChungCS_03

 

 

文章介紹

 

鍾博士團隊想知道貓咪罹患不同種類腫瘤以及轉移狀態時,急性期蛋白質和血漿細胞激素的表現,因此著手調查了 5 隻健康貓和 22 隻罹患腫瘤的貓並進行 CT 掃描,根據腫瘤種類和轉移情況,分成不同組別。

 

所有貓在接受 CT 掃描前皆進行血液檢查,收集的血漿樣本冷凍保存,用來測量 α-1 酸性醣蛋白、血清澱粉狀蛋白 A 和貓科細胞因子,研究將這些結果和健康貓的數據進行對比,也比較了不同轉移狀態和腫瘤類型之間的差異。

 

結果顯示,只有 4 隻貓(18%)的血清澱粉狀蛋白 A 升高,而 16 隻貓(73%)的 α-1 酸性醣蛋白升高。在患有腫瘤的貓中,α-1 酸性醣蛋白明顯增高(p = .016),而血清澱粉狀蛋白 A 則沒有明顯變化,只有白介素-8(IL-8)在原發腫瘤和有轉移疑慮的貓之間顯示出顯著差異(p = .002)。

 

總的來說,雖然 α-1 酸性醣蛋白在貓咪罹患腫瘤時表現比較明顯,但尚未確定轉移和特定腫瘤類型對 α-1 酸性醣蛋白與血清澱粉狀蛋白 A 的影響,也需要再進一步了解 IL-8 在腫瘤發展和轉移中的潛在作用。

 

研究探討了血液中特定蛋白質和細胞激素在腫瘤和轉移狀態中的表現,有助於更了解貓咪的健康狀況,雖然目前尚未發現確定的指標,但這些潛在生物標誌,能幫助未來早期偵測或治療腫瘤。

 

 

恭喜鍾博士!

 

對於有興趣的研究主題,要如何構築系統性的流程,才能夠分階段逐步完成乃至發表?這是同學們經常提出的問題,怎麼從零開始寫一篇 original,蔡校長給了詳細的建議,一起來看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00726_第三十二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鍾承澍博士團隊,關於貓科動物局部和轉移性腫瘤血清中 α1 酸性醣蛋白與白介素-8 升高之研究,獲 Americ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使用機器學習預測病人血清中 VPA 濃度的研究,獲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刊登!

 

 

01_JAD_HsuCW_19

 

 

文章介紹

 

許智維醫師團隊研究利用機器學習模型,從醫院的研究資料庫中,獲取了 2002 年至 2019 年的醫療記錄,建立模型去預測病人血清中 valproic acid(VPA:治療憂鬱症的常用藥物之一)的濃度。模型可以預測 VPA 濃度是否在治療有效範圍的(1–50 μg/ml 或 51–100 μg/ml),也可以估計出更精確的濃度數值(連續值預測)。

 

模型訓練是使用 5142 筆血液樣本,並在 644 筆獨立樣本上進行了測試。發現在二元分類結果方面達到了 0.80 – 0.86 的平均準確度,而在連續變數的預測準確度則介於 0.72 – 0.88 之間。

 

與較高血清 VPA 濃度相關的十大特徵包括:更高的最近一次 VPA 劑量和每日劑量、患有雙極性疾患或思覺失調症診斷、血清白蛋白、鈣離子、肌酸酐升高、血小板減少、白血球百分比較低、紅血球分布寬度變異係數百分比較低。

 

透過 12 項主要關鍵特徵(佔總特徵數的 10%)建立的簡化模型,其預測準確度與使用全部特徵的模型相近。這表示,模型如果在加上外部測試數據進行驗證,可能可以在醫院系統中,用較少參數實作。

 

許醫師團隊認為,機器學習模型是有潛力整合真實世界的數據並預測 VPA 濃度,在臨床中為減少對血清頻繁監測的需求,進而提升病人護理品質。

 

 

恭喜許醫師!

 

論文的標題要怎麼寫才能吸引審閱者的目光?如何判斷自己的論文可以投到幾分的期刊?來聽聽陳一銘醫師怎麼說。
 

 

 


 

 

論文寫作 / 臨床研究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60228_第十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使用機器學習預測病人血清中 VPA 濃度的研究,獲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