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大腸急躁症」與「躁鬱症」之統合分析與系統性回顧文章,獲 Medicine 刊登!

 

 

01_Medicine07_TsengPT

 

 

文章介紹

 

大腸急躁症 (IB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為沒有腸胃道疾病下,出現腹痛及排便型態改變的症狀,目前仍不清楚病因。不少 IBS 患者也有精神疾病相關問題,如焦慮症、慢性疲勞症候群、憂鬱症。

 

2015 年的一篇 case-control trial 顯示細胞激素 (cytokines:TNF-α、IL-8、IL-10) 濃度異常與 IBS 症狀、以及抑鬱情緒之嚴重度皆有顯著相關。一般認為,細胞激素在躁鬱症 (bipolar disorder) 的病理學上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臨床上有時會用抗憂鬱劑作為 IBS 的輔助藥物,若患者合併有躁鬱症便可能增加 phase-shift、躁期發作之風險。故作者團隊假設 IBS 與 躁鬱症有某些共同的病理學機制,進一步分析這兩種疾病的共病症比率 (comorbidity rate) 為何。

 

曾醫師團隊以統合分析與系統性回顧方法進行研究,發現與對照組相比,IBS 族群顯著有較高的躁鬱症盛行率。因此在治療 IBS 患者時,若考慮開立抗憂鬱劑作為輔助藥物,需小心躁期發作的風險。

 

 

期刊介紹

 

Medicine 創刊於 1922 年,曾是一般內科學 (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 分類中的 top 10% 期刊 (2014 ranking: 15/154),2014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5.723 分。

 

2015 年起,撤除 paywall,改為全面開放,並將營運模式轉成 open access,向投稿的作者收取文章處理費。與 PLOS ONE 原生 open access 不同,Medicine 是從傳統期刊轉型,在學術圈引起不少討論、如臉書的 [open access journal 討論:PLOS ONE vs Medicine] 討論串。

 

Medicine 的 2015 年 impact factor 在 2016 年 6 月 JCR 公布的資料為 1.206,從 Q1 期刊摔到 Q3 期刊 (77/151)。但是 2016 年 7 月 JCR 公布的資料則顯示其 impact factor 回升到 2.133(Q2 期刊),對此現象有興趣的朋友請觀看這一則蔡校長的臉書發文

 

 

再次恭喜曾醫師!

 

 

曾秉濤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50823_第七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