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課程最後的這半個小時,我們還是會繼續把握時間跟各位分享。在中午的時候大家都做完了互動實作,也出了整套的圖表,我們請同學們上傳到臉書的新思惟之友社團,是為了讓校長能夠迅速的全部看過。

近年來,全球憂鬱症患者數量逐漸攀升,抗憂鬱藥物也在治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有許多患者對現有的抗憂鬱藥物反應不佳,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品質和社交功能。為了應對這個趨勢,臨床急需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Zuranolone 自 2017 年以來一直作為新型抗憂鬱藥物進行開發,近期的隨機對照試驗(RCTs)探討 Zuranolone 的治療成效,特別是針對產後憂鬱症的族群,顯示出這種藥物能在神經系統中發揮作用,可以改善憂鬱和焦慮症狀,同時也記錄一些副作用。
因現有研究尚未對 Zuranolone 的成效和安全性做統合,許智維醫師團隊透過系統性回顧,先檢視有關 Zuranolone 的相關研究,再進行統合分析。研究一共收錄七個隨機對照試驗,納入 1789 名患者;主要結果是改善憂鬱症狀,次要結果包含對憂鬱的反應和緩解率、焦慮症狀的改善、副作用等等。此外,還對一般憂鬱症、產後憂鬱症進行子群體分析,以及劑量反應的統合分析,來觀察劑量和成效之間的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使用 Zuranolone 在治療憂鬱症方面表現良好,患者不僅減輕憂鬱症狀,增加反應率和緩解率,同時焦慮症狀也得到改善;但是,若使用超過 30 毫克的劑量,副作用也相應增加。考慮到治療效果和副作用,每日 30 毫克是較為適當的劑量。
許智維醫師團隊的研究以客觀的科學數據,驗證新型抗憂鬱藥物 Zuranolone 是能夠提高治療效果,並為那些現有治療方案反應不佳的患者提供了一個新的治療選擇。
恭喜許醫師!
在學術路上,回應審閱意見是發表前的必經過程。然而,有時候一不小心說錯話,可能成為拒稿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支影片將帶你深入探討,為何在回覆審閱意見時「一定要」避免無禮用詞!

當人們年紀漸長,身體也逐漸變得衰弱,容易摔倒、身體功能失常、住院甚至死亡的風險也隨之增加。而老年人多藥治療也是一大難題,不僅增加醫療開支,還可能加重住院和死亡的風險。更麻煩的是,某些抗膽鹼藥物會帶來不良影響。周吟怡醫師團隊想要了解多藥治療、抗膽鹼藥物負擔和衰弱性與死亡之間的關係,並查看性別是否有影響。
周醫師團隊邀請了 2015 年 1 月至 2020 年 7 月間,65 歲以上的老年門診患者參與研究,收集完整的老年評估資料,並根據 Fried 的標準使用 Cox 回歸和 Kaplan-Meier 曲線,找出五年存活的危險因素和組間差異。
研究共有 2077 位參與者,其中 47.5% 是女性。衰弱的盛行率和多藥治療率分別為 44.7% 和 60.6%。而年齡較大、男性、體重指數較低、思考能力較差、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差、多藥治療、共病指數高、以及抗膽鹼負擔,都是與五年全因死亡相關的顯著風險因素。
與非衰弱男性相比,衰弱男性的多藥物治療與更高的五年死亡率有顯著關聯;在衰弱的女性中,使用抗膽鹼藥物的人也有較高的死亡風險。
周醫師團隊的這篇研究結果指出,多藥治療和抗膽鹼負擔會與衰弱狀態相互作用,增加了五年內死亡的風險,因此,為減輕死亡風險,臨床醫師應謹慎識別老年人群中的多藥物治療和抗膽鹼負荷。
恭喜周醫師!
不論是決定題目、收集資料或寫作過程中,經常會有許多問題產生,新思惟剪輯了課程上同學們的精華提問做成影片,近期也同步製作了短影音版本,提供給大家在時間寶貴的時代裡,能快速尋找是否有自己想問的問題,歡迎至新思惟的 YouTube 觀看,若影片有所幫助,也歡迎訂閱頻道!

問:我目前是助理教授,準備要升副教授,往教授邁進。喜歡做的主題,累積了很多年資源,但在這個領域,卻沒有辦法登上前 10% 或前 15% 的期刊,在升等上非常弱勢,該怎麼辦?
答:(蔡依橙)
我的建議是,到了這個階段,就不是你喜歡做什麼研究就做什麼研究的狀態了。因為前 10% 的頂尖期刊,它的本數有限,所收的文章有限,期刊雜誌社也需要為它的 Impact Factor 負責,所以他們在挑選的主題是非常有限的。
我建議同學可以先鎖定你要升等所需要登上的這些期刊,鎖定個幾本,把它過去一整年的目錄,也就是所謂的 table of contents 全部看完,你就會知道哪些主題是熱點主題,而哪些是在你的實驗室、手中有的資源,或是比較有興趣的領域,是你可以做的主題。
作者:林口長庚 整形外科 彭麒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彭麒醫師與其參與團隊,關於 Stack 與 Te 技術在血管化趾近指間關節移植中心滑動重建的比較研究,獲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刊登!

回想第一次在網站上,按下新思惟《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的報名鍵時,對我而言是一場未知的學習挑戰之旅。課程之後,在這段時間內,已發表了三篇論文,其中第三篇更是刊登在整形重建外科代表性期刊上。這次的學習經歷不僅提供寶貴的學術資源,更讓我深刻體會到學習的得與失,是一段充實而難忘的心路歷程。

腎臟病患中,血清鎂離子與鉀離子的濃度不平衡在患者中很常見,但同時出現的低鉀血症和低鎂血症的臨床意義尚未完全了解。陳鋭溢醫師團隊想針對這個議題進行深入研究。
陳醫師團隊追蹤 444 名透析病患兩年,根據病患血清鎂離子與鉀離子濃度乘積,由最低至最高,共分為 5 個組別。
結果發現,第一組病患共存疾病較多,營養和發炎指標也較差,兩年後死亡風險最高。相反的,鎂鉀乘積較高的第四組和第五組病患,營養指標較佳,發炎指標較低。研究顯示鎂鉀乘積愈高,代表病患營養狀態較好、發炎指標較低、死亡風險也較低。
研究團隊推測,鎂鉀乘積低代表營養不良和發炎狀態較嚴重,因此死亡風險增加。鎂離子與鉀離子濃度常存有正相關,鎂離子低的病患,鉀離子也傾向偏低,反之亦然。
陳醫師團隊研究證實,鎂鉀乘積可以作為評估透析病患長期預後的生物標誌。建議醫護人員,可以多留意鎂離子與鉀離子濃度,維持兩者在正常範圍,有助提升透析病患的存活率。
恭喜陳醫師!
長輩交辦的題目已被做過,資料也不新,新手寫作論文時,如何快速找出關鍵文獻?一起來看,如何用課程教學的寫作架構,讓文章能有機會被刊出?
Scientific Reports 是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於 2011 年開始發行的 open access 期刊,2022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4.6。在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 分類中為 Q2(22/7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