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紹
根據台灣癌症登記年報的統計資料,頭頸部癌症在新診斷的惡性腫瘤中名列前茅,而手術通常是治療頭頸部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當手術切除腫瘤後,可能需要進行自由皮瓣重建來修復組織缺損;不過,這種手術未必總是成功,有時會出現併發症,需要進行額外的手術治療。
近年來,營養和炎症狀態在治療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吳靖農醫師團隊希望找出一些營養指標來預測這些併發症,以便在術前做好準備。他們分析長庚研究資料庫,收入 8066 名頭頸部癌症患者,這當中有 8.5% 的患者出現自由皮瓣併發症,需要進行額外的手術修復;2.4% 的患者甚至要重做自由皮瓣手術或帶蒂皮瓣手術。
吳靖農醫師團隊透過預後營養指數(PNI),發現血清白蛋白低於 4g/dL 的患者,以及 PNI 低於 40 的患者,併發症風險大幅增加。研究結果進一步顯示,淋巴球計數、血紅素水平和白蛋白水平等血液指標,與併發症風險相關;此外,患有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末期腎臟疾病以及有過放射治療史的患者,更容易出現併發症。
這篇研究為臨床提供一個更清楚的風險預測指標,讓醫師在術前仔細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相關風險因素,以制定更好的治療計劃和預防措施,有助於提高頭頸部癌症手術的成功率。
恭喜吳醫師!
現在 AI 協助論文寫作已經是時代趨勢,然而,要怎麼用才能避免讓人一眼看出是 AI 生成的內容?來聽聽陳醫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