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 8 / 19(六)課程滿意度 與 手寫回饋

 

 

00_20230819_rader

 

 

感謝各位給籌備團隊的匿名回饋,各項分數都在 4.85 以上,謝謝大家的肯定。

 

根據課前的統計分析,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各種匿名建議,我們均已在會議中提出討論,將持續改進。感謝各位的參與和鼓勵!

 

關於外科系的研究課程,新思惟也針對外科領域所打造,學習有限個案數相關的統計,由外科雜誌 editor 與 reviewer 第一手教學;若想從個案報告、技術發表或文獻回顧著手,打造更完整的學術歷程,我們的課程也提供了撰寫重點;而缺乏資源的研究者,不用 IRB、免收案的統合分析是必須留意的趨勢。新思惟針對不同需求,量身設計了不同的課程。

 

 

而上過新思惟課程的同學,常提到我們的內容都特別好吸收,進而產生好奇,同樣都是教學,為什麼我們的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課程中會詳細分享,精準製圖的重點和傳達資訊的要訣。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個人品牌是不可或缺的。

 

 

所有工作坊,都有售後服務喔!詳細辦法,請參考 Office Hour 頁面說明。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0819_第五十七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2023 / 8 / 19(六)課程滿意度 與 手寫回饋 已關閉迴響。

2023 / 8 / 19(六)「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郭之凡醫師、吳昱甫醫師

 

 

00

 

 

經過一個早上的教學,讓大家對學術寫作有些概念之後,簡介一下統計基礎概念,尤其以醫學學術論文最需要的核心知識做複習,馬上進入實際操作的互動實作時間。

 

原本一早報到時,對自己能不能上手統計還半信半疑的同學,在看到自己竟然能夠親手在筆電上把 SCI 等級的統計圖表畫出來,也把相關數據算出來,都覺得非常感動。

 

其實同學們的資質都非常不錯,只是欠栽培,如果有好的教學課程與團隊,就能讓自己發揮到很棒的境界。

 

以下是老師們給現場同學的回饋,希望協助大家在周三前回家做五遍時,能夠有更好的基礎起步。一起看看自己仍有哪邊還能夠繼續調整改進的細節,把這些做好了,日後處理自己的稿件就能夠不被 reviewer 挑剔,顯著增加被接受的機率。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0819_第五十七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 | 2023 / 8 / 19(六)「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郭之凡醫師、吳昱甫醫師 已關閉迴響。

2023 / 8 / 19(六)報名截止

 

 

thanks-01

 

 

感謝各位舊雨新知的支持,《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8 / 19(六),現已報名截止。

 

若您對我們的各種課程有興趣,歡迎追蹤新思惟國際,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訊息。

 

 

追蹤訂閱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0819_第五十七梯次課程記錄 | 2023 / 8 / 19(六)報名截止 已關閉迴響。

對現有研究有所懷疑,那就用論文來證明自己!

 

作者: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骨科 熊偉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熊偉醫師團隊,研究脊椎手術後減少手術部位感染的最佳生理食鹽水量,獲 The Spine Journal 刊登!

 

 

MEPA_20210821_0447

 

 

對研究有所質疑,成為日後文章的賣點。

 

你為什麼要做研究?可能是為了申請住院醫師需要刷履歷,也可能是為了升等以及求畢業,也可能是對現有的事實有所懷疑。

 

這篇研究的起源很意外,當時看很多預防脊椎感染的文章,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怎麼大家開始研究 Intrawound vancomycin 或者 Intraoperative povidone-iodine 沖洗傷口的文章時,感染率比沒使用的高將近有 3-5% 左右?但 2000 年以前的文章,那時候還沒有這兩種想法,人家的感染率也沒這麼高。說不定是因為過去沒招,所以人家乖乖沖了很多水,預防傷口感染?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10821_第四十一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 | 對現有研究有所懷疑,那就用論文來證明自己! 已關閉迴響。

[快訊] 熊偉醫師團隊,研究脊椎手術後減少手術部位感染的最佳生理食鹽水量,獲 The Spine Journal 刊登!

 

 

01_SJ_HsiungW_01

 

 

文章介紹

 

使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幾乎在所有類型的手術中,已被全球廣泛接受且安全。但手術後,生理食鹽水有最佳沖洗量嗎?脊椎手術後如果使用合適的生理食鹽水沖洗量,是不是可以減少手術部位感染(SSI)?

 

熊偉醫師團隊針對這個問題,收入 444 名患有退化性腰椎疾病,並接受一至五節段開放性脊椎手術的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希望找出不同沖洗量的效果,以預防術後 SSI。

 

研究比較了兩組患者:一組使用總沖洗量為 2000 毫升的球形注射器進行灌洗,另一組使用總沖洗量超過 6000 毫升的史賽克噴射沖洗器進行灌洗。結果顯示,沖洗量較高的組別中,總體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率較低。

 

總結來說,患有糖尿病且手術期間沖洗生理食鹽水少於每小時 1400 毫升的患者,發生術後 SSI 的可能性較高。

 

為了降低脊椎手術的手術部位感染風險,熊偉醫師團隊建議,在手術中可使用每小時超過 1400 毫升的生理食鹽水進行沖洗。

 

臨床醫師每天處理著病患的種種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著患者的健康,也潛藏著科學探索的契機。我們可以發現那些關鍵的疑點,並尋求解決方案。熊偉醫師,嘗試用手邊有的資源,來驗證自己的疑惑,並且提出解決方案,是很棒的論文寫作切入點。

 

 

恭喜熊醫師!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10821_第四十一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快訊] 熊偉醫師團隊,研究脊椎手術後減少手術部位感染的最佳生理食鹽水量,獲 The Spine Journal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劉文智醫師團隊,關於掌側板插入成形術,治療近端指間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炎之最少 5 年追蹤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01_JCM_LiuWC_08

 

 

文章介紹

 

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疾病,包含兩個主要亞型:「炎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在骨關節炎這一類別裡,「創傷後骨關節炎」發生在近端指間關節的機會比其他關節高,主因是其承受的分散應力較高、較多的軟骨細胞死亡,導致關節疼痛或指頭活動範圍受限,造成患者的日常生活不便。

 

掌側板成形術最初是用於填補指間關節的軟骨缺損,特別適用於骨折脫位患者。後來有研究發現,應用這一門技術在近端指間關節骨關節炎患者亦有不錯的療效,於是加以改良這項手術,強調插入屏障的部分,稱為「掌側板插入成形術」,確實為患部創造更好的活動範圍,且保存功能和緩解疼痛的效果令人相當滿意。

 

然而,目前現有研究僅提供最少 2 年的追蹤結果,仍不確定插入的掌側板是否能夠承受長期應力,並導致功能結果的改變。

 

為了評估「掌側板插入成形術」治療近端指間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炎的成效,劉文智醫師團隊分析高雄醫學大學醫院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找到 30 名在 2004 年至 2018 年間接受相關治療的患者,其中有 8 位患者的創傷後骨關節炎影響近端指間關節,並追蹤最少 5 年的時間,為這份研究提供長期的寶貴數據。

 

研究結果顯示,在接受手術後最少 5 年的追蹤期內,患者的疼痛明顯減輕,手指功能得到改善,且近端指間關節的活動範圍增加。這份研究有助於醫師瞭解手部創傷後骨關節炎的治療方法,也對於需要進行相關手術的患者提供更好的選擇,為醫療決策的進步作出貢獻。

 

本文的照片、圖片、表格,整理得都相當不錯,值得一看。

 

 

恭喜劉醫師!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60409_第十一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劉文智醫師團隊,關於掌側板插入成形術,治療近端指間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炎之最少 5 年追蹤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