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製圖大賽:讓你更上層樓的作品回饋,與最好兩份作品的頒獎與講評。

 

 

08_MEPA_comment2025

 

 

在課程最後的這半個小時,我們還是會繼續把握時間跟各位分享。在中午的時候大家都做完了互動實作,也出了整套的圖表,我們請同學們上傳到臉書的新思惟之友社團,是為了讓校長能夠迅速的全部看過。

 

 

讓大家在沒有任何壓力的狀況下,有效學習。

 

看過之後,校長會針對多數人所犯的錯誤,或者是那些雖然只有你犯這個錯誤,但下課前一定要跟你講的細節,來做講評。而且大家都是社會人士,不要再承受沒有意義的壓力,所有的講評都就作品論作品,不會出現你的名字,讓大家在沒有任何壓力的狀況下,有效學習。

 

為什麼要這樣去講評呢?因為你第一次學習一門新的技術,照著老師的建議學,可能可以做到 65 分,但你自己可能還不知道那 35 分到底是怎麼丟掉的,需要有人告訴你,這裡還有 35 分,你應該怎麼去拿到它。有這樣的認識之後,回家再練習做 5 次,就能夠逐漸地從 65 分變成 75 分、85 分、90 分、95 分,甚至往 100 分邁進。

 

接著當你回家做了 5 次,覺得很滿意之後,我們會請你上傳最好的作品到 Dropbox 的個人資料夾裡面,而老師會在周四的時候,針對你的新作品以及練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做錄影回饋,是針對你個人的客製化一對一回饋。

 

 

我們真的很希望你變強

 

好好把握這個機會,上課學統計、實際操作統計,回家練習 5 次,並取得回饋,就真正可以讓統計軟體變成你的手上的一個新工具。

 

除了講評之外,我們也會針對今天互動實作做得最好最仔細的兩位同學的作品做講解,以及送出獎狀與獎品。

 

一切的課程設計跟互動實作,都是以同學為中心。每個人來上課過的資深校友都能深刻的感受到,我們真的很希望你變強,也有讓你變強的各種工具跟課程內容。

 

給自己一次機會吧!

 

 

 

20201108_feedback_00002

 

20220515_feedback_00001

 

20230318_MEPA_01

 

 

活動內容

 

 

發表於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已標籤 , , , , , , , , , , | 統計製圖大賽:讓你更上層樓的作品回饋,與最好兩份作品的頒獎與講評。 已關閉迴響。

都找老師了,為何還是寫不出來?解決之道分享

 

 

07_MEPA_whyfail2025

 

 

許多同學總會覺得,找到了指導老師,不管是在醫院裡面或是研究所裡面,接下來就是康莊坦途,老師會帶著自己把論文寫完,並且發表。自己也能成為所謂學術界的一員。

 

但如果你聽過夠多的故事的話,就會發現這種幸福快樂的日子,比例上並不高。(這樣講已經很委婉了)

 

 

得罪了老師而不自知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同學們並不是很理解究竟社會是怎麼運作的,以及社會人士們是怎麼說話的。很多時候在一些行為的互動中,得罪了老師而不自知,而且有一定社會經驗的人,不見得會選擇直接跟學生衝突,而是漸行漸遠。

 

對許多失敗例子來說,在學生這邊的角度,只是覺得老師為什麼指導我並不積極?但並不清楚知道,自己其實曾經擁有過很棒的機會,只是沒把握住。

 

 

一起創造出 PubMed 上的傑出成績

 

我們這堂課就會針對找老師、跟老師合作以及最後的投稿過程,把許許多多我們聽過的醫療學術界的真實故事做整理,也直接告訴大家該如何避免。

 

讓你聽得懂人家到底在說什麼,也知道自己該準備些什麼,才能夠把握住這些難得的機會。

 

我們的課程,就是來協助各位老師,能遇到準備得更完整的學生。也是協助各位同學,讓自己成為更準備好,能把握住機會的那個人。

 

就算你還沒有找到老師,先知道這些事情,找到好老師的可能性更高,真找到了,也更能夠把握住,一起創造出 PubMed 上的傑出成績。

 

 

 

20230610_feedback_0001

 

20230610_feedback_0005

 

20231224_mepa_feedback_01

 

 

活動內容

 

 

發表於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已標籤 , , , , , , , | 都找老師了,為何還是寫不出來?解決之道分享 已關閉迴響。

期刊選擇全攻略:從需求出發的評估

 

 

06_MEPA_journals2025

 

 

這幾年,我們聽到不少這類的故事:同學們早早就找好老師,也全心全意地投入寫作,但後來因為老師認為要投傳統期刊,而且要從高分投下來,但偏偏每一本都審個三個月半年,最後全數被退稿,在應徵的時候,履歷上什麼都沒有,感到相當挫折,甚至憤怒。

 

 

你的需求跟老師的考量不一樣

 

這個問題在於,你的需求跟老師的考量不一樣。對同學來說,你有清楚的時間限制,希望在投出履歷表的時候能夠有一篇自己作為主要作者的文章。但對老師來說,他下次升等可能是三年後,目標是希望多幾篇高分論文可以升等,分數當然越高越好。尤其是,也有些老師好不容易有個學生願意來幫他寫,終於有一篇可以投稿,當然不想要為了速度而失去他認為應得的分數。

 

但事實是,初學者能夠完成的文章,要能夠一次挑戰傳統期刊 5 分以上的機率,說實在的並不高,所以你在傳統期刊浪費掉的這些時間,最後並不見得真的能轉換成更高的分數。

 

同樣的問題並不是只有在 PGY 應徵住院醫師的時候有,許多資深主治醫師想要升助理教授或升副教授的時候,所進行的研究,也可能因為研究所老師的投稿偏好,而遙遙無期,根本無法預測什麼時候能被刊登、什麼時候能夠畢業、什麼時候能夠提升等?

 

 

大家的利益其實是不一致的

 

這些故事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大家的利益其實是不一致的。你有很嚴格的時間限制,只要打出安打就可以。但老師時間限制較為寬鬆,卻希望你幫他寫的這一篇,最後能變成全壘打。即使老師也知道機率不大,對他來說,試一試反正沒差。(但對你有差)

 

所以,該怎麼認識自己領域的期刊呢?又該怎麼知道跟老師寫作的時候,投稿策略應該怎麼去規劃呢?這就是這堂課我們要跟你分享的。

 

你要有能力看穿期刊世界的風風雨雨,才能知道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也才知道怎麼去跟老師或合作夥伴談。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你可能會需要不同的雜誌收你的文章,起步的時候先求有,當你有一天變成老師的時候,你也會想要慢慢磨一篇高分傳統期刊。但你總要對這一切有些概念,才有辦法做出正確的決定,而不會徬徨。

 

 

 

20220326_feedback_00001

 

20220626_feedback_00002

 

20221218_feedback_0009

 

 

活動內容

 

 

發表於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已標籤 , , , , , , , | 期刊選擇全攻略:從需求出發的評估 已關閉迴響。

2025 / 7 / 19(六)線上報名

 

  1. 請先線上刷卡,早鳥 / 老朋友價 41000 元。不註冊綠界帳戶也可刷卡。
    發票一經開立無法更換,請詳閱「活動內容」「刷卡發票」部分。
    【一次付款】https://p.ecpay.com.tw/515E0C2
    或【分期付款】https://p.ecpay.com.tw/46ED21B
    * 分六期 0 利率,可支援銀行:兆豐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上海銀行、富邦銀行、國泰世華、台灣企銀、台中銀行、匯豐銀行、華泰銀行、臺灣新光銀行、陽信銀行、三信商銀、聯邦銀行、遠東商銀、元大銀行、永豐銀行、玉山銀行、凱基銀行、星展銀行(含花旗銀行)、台新銀行、安泰銀行、中國信託、台灣樂天
  2. 名額以刷卡為準,並請填寫以下表格。
  3. 承辦人員確認,回信告知,並分享 Dropbox 資料夾。
  4. 業務聯絡人:廖婉君 innovarad.inc@gmail.com

 

發表於 20250719_第七十二梯次課程記錄 | 2025 / 7 / 19(六)線上報名 已關閉迴響。

互動實作時間:親手跑出全套統計圖表

 

 

05_MEPA_interactive2025

 

 

新思惟課程的互動實作時間,一直是業界類似課程中很特別的存在,因為我們內容設計讓同學們在中午時間也能覺得有趣,全神貫注地去解決問題,而且有非常高品質的老師與助教群,能夠持續協助。

 

 

在自己的電腦上做出整套圖表

 

更特別的是,我們請同學們帶自己的筆電來,而且確定你能在上面做出全套圖表。這樣你才能夠有把握,今天學會之後,回去用這樣的硬體、這樣的軟體,就能夠再練習 5 次。日後遇到自己的臨床資料,也才懂得如何探勘、如何統計、如何製圖製表,而且是 SCI 期刊等級的水準。

 

為什麼「一舉手就有老師可以問,而且在你的電腦示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因為太多人在自學的過程中,一個按鈕找不到而卡關,一個觀念不懂就此耽誤,兩個禮拜,或甚至兩個月就這樣過去。又因為太頻繁的卡關,半年完全沒成績,就開始對自己失去信心,於是放棄。

 

但其實這些在你自學過程中耽誤兩個禮拜或甚至兩個月的問題,在現場有老師示範給你看,只要兩分鐘你就懂了,那種「在面前,用你的滑鼠電腦完成」的衝擊性很大,因為你將會近距離感受到,其實自己也做得到。

 

正是因為這樣的差異,在互動實作時間結束後,所有同學都會感受到煥然一新、醍醐灌頂,瞭解到,自己只是欠栽培,並不是資質差。一個規劃良好的課程跟一群願意幫助同學的老師,會改變很多很多事情。

 

 

不只統計,還學資料探勘!

 

每天課程開始的時候,所有同學幾乎都是半信半疑的,他們總會懷疑,我昨天才剛把軟體灌好,今天中午真的能夠讓我做出 SCI 等級的圖表嗎?真能理解這些統計之後要用在哪裡嗎?

 

這樣的懷疑一次又一次地被破解,到中午時都會煙消雲散。因為在自己的電腦上真正看到自己的雙手能夠做出那些統計數值跟統計圖表,是非常令人雀躍的。

 

這次的互動實作,最特別的在於,我們除了教各位如何操作統計軟體之外,更帶入了許多資料探勘,以及觀察圖表找出有趣切入點的細節,讓大家真正把統計軟體變成一種工具,在大量臨床資料裡面找出有趣的點出來做寫作。

 

除此之外,也能夠讓大家理解,一個科學研究者如果懂得統計之後,在媒體識讀以及破除謠言上會有很大的幫忙。因為你會開始理解到,連續個案容易造成認知偏差,局部觀察也容易讓人得到錯誤的解讀,只有拿出數值、拿出比例、跑一下統計,才能夠真正看到事情的全貌。

 

統計是很好玩很有趣也很實用的工具,歡迎一起來學!

 

 

 

20210821_feedback_00002

 

20220925_feedback_0001

 

20230917_feedback_0002

 

 

活動內容

 

 

發表於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已標籤 , , , , , , , , , , , | 互動實作時間:親手跑出全套統計圖表 已關閉迴響。

聽得懂的統計教學:以應用為基礎,很好懂!

 

 

04_MEPA_boost2025

 

 

為什麼我們在大學和研究所都上過統計課,但還是沒能讓統計變成自己能自由運用的工具,沒辦法做出好看的圖表,沒辦法寫出論文?

 

因為,只是用看的,只是用聽的,是學不會的。

 

 

先試著投出時速 100 公里的直球,穩穩進入好球帶。

 

就像只是「看」大谷翔平的比賽,我沒有機會變成世界一流的投手,我也不會變成世界一流的打者。即使大谷翔平投得很棒,打得也很好,就像資深老師的發表很棒,聽他講我也覺得厲害,但不是我的,就不是我的。

 

所以怎麼辦呢?

 

如果你真想打棒球的話,要從學校社團開始打,從社區棒球隊開始打,先不要把標準訂在時速 160 公里的快速球,先試著投出時速 100 公里的直球,穩穩進入好球帶,是比較務實的開始。

 

 

一堂課的時間,學會臨床常用到的醫學統計。

 

你需要的不是大谷翔平的教練,不是大聯盟等級的講評,你需要的是長期懂得如何啟蒙新進者的專業耐心教練,能看出你出什麼問題,不會不耐煩,在你舉手發問的時候總能協助你提升到下一個境界的這種教練。

 

統計當然有一些核心知識必須要先掌握,我們在這一堂課會用很短的時間帶過一次,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所講述的內容,都是等一下你就會實際操作的,只有當你看到聽到之後馬上去做,感受到自己實務能力上的落差,才是進步的開始。而且這時候並不是放任自己在挫折與沮喪之間停滯,而是舉個手就有更厲害的人能夠拉你一把、支持你,直接示範給你看,讓你知道,其實你也做得到。

 

不要放棄自己,也不要放棄統計,給我們一次機會,帶你一起飛。

 

 

 

20200509_feedback_00004

 

20200613_feedback_00002

 

20200726_feedback_00002

 

 

活動內容

 

 

發表於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已標籤 , , , , , , , , , , , | 聽得懂的統計教學:以應用為基礎,很好懂!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