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王博醫師團隊,關於使用鉍金屬作為兒童 X 光防護之研究,獲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刊登!

 

 

01_BRI_WangB_02

 

 

 

文章介紹

 

醫學上常使用 X 光作為診斷之用,不過 X 光也可能造成敏感器官的 DNA 受損,導致些微的致癌機率上升,所以,對於敏感器官的防護,尤其在對輻射更為敏感的族群,如兒童,一直是個重要議題。不過,在這個領域的研究,並不是簡單的遮蔽 X 光就好,而是要在 X 光提供的診斷價值與輻射劑量之間作平衡。

 

王博醫師與其團隊,想知道重量較輕,且可作成順型遮蔽的鉍金屬,是否能比傳統較重的鉛,能更有遮蔽效果,並保持影像的診斷價值,於是有此研究。

 

研究以兒童的骨盆腔輻射劑量假體作研究,並於生殖器處量測實際暴露劑量。研究發現,傳統的鉛遮蔽,生殖器暴露輻射劑量可降低 67.45%,而鉍金屬遮蔽,從單層到四層,降低幅度為 76.38%、84.01%、97.33%、99.34%,而單層與雙層,仍能保持影像的診斷品質,三層與四層則不行。

 

作者認為,這類的實際量測資訊,對於日後開發輻射遮蔽器材有幫助,尤其鉍金屬較輕,患者順從性較好,比較不會躁動,也可避免因移動假影而重複拍片。

 

 

恭喜王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快訊] 王博醫師團隊,關於使用鉍金屬作為兒童 X 光防護之研究,獲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刊登! 已關閉迴響。

新思惟提供兩大研究工具,學術生涯再創里程碑。

 

作者:高雄長庚醫院 精神科 許智維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 Valproic Acid 治療躁鬱症之最佳濃度研究,獲 eClinicalMedicine 刊登!

 

 

DMCp_20190323_603

 

 

這篇論文是我近期研究的另一個里程碑,集結自己這幾年來一些重要的事情。

 

  • 研究方法,橫向整合。
  • 深度合作,提升技術。
  • 對國科會計畫有交代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60228_第十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 新思惟提供兩大研究工具,學術生涯再創里程碑。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關於洗腎患者使用不同種類 beta-blocker 之死亡率統合分析,獲 PLOS ONE 刊登!

 

 

01_PLOSONE_ChenJY_05

 

 

文章介紹

 

洗腎患者常合併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使用 beta-blocker 的族群不在少數。因為 beta-blocker 有很多種,對於洗腎時,藥物是否能通過透析膜,其特性也有所不同。

 

當不同透析程度的 beta-blocker 因洗腎而導致濃度差異後,長期來說,患者的存活率會不會受影響呢?究竟是可透析移除的 DBB,會因為身體中的濃度低,導致治療效果較差。還是不可透析移除的 NDBB,因為劑量相對高,導致可能低血壓。目前並無定論。陳醫師團隊預計根據這個主題,做統合分析。

 

收入了 4 篇觀察性研究共 75193 人後,分析發現,使用 DBB 跟使用 NDBB 的患者,其總死亡率、總心臟病變數、急性心肌梗塞數,都沒有統計差異,不過,使用 DBB 的患者,心臟衰竭的比例較少。是很有意思的分析。

 

作者認為,雖然統合方向如此,但目前的研究數目尚少,日後可考慮做更大型的臨床研究,繼續探究。

 

 

恭喜陳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關於洗腎患者使用不同種類 beta-blocker 之死亡率統合分析,獲 PLOS O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陳昭賢醫師團隊,驗證 rCAST 分數在臺灣的準確性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meta-analysis_award_20170311

 

 

文章介紹

 

到院前如果曾經心臟停止,經急救後救回,若仍在昏迷狀態,目前建議可用低體溫治療,能有效減少神經損傷。rCAST 分數,則是用來預測神經學預後與死亡率的指標。不過,截至目前為止,rCAST 分數只有在日本經過驗證。陳醫師團隊,對於在臺灣應用 rCAST 分數,是否能得到一樣的準確率很有興趣,於是有此研究。

 

研究收入了 2015 到 2021 共 108 位心臟停止後經低體溫治療的患者,並根據 rCAST 分數分成低、中、高嚴重性三組。結果發現,預測不良神經學預後的 AUC 為 0.806,預測 28 天死亡的 AUC 為 0.794。與日本的原始報告相比,臺灣的經驗只有低嚴重性的這組病人,有比較好的神經學預後。作者總結,rCAST 分數用在臺灣,其準確性大概是中等。

 

對於其他國家發展出來的醫療技術,直接移植應用後,如果覺得不如預期,可以做些分析統計,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邊。這個過程對於增進本地患者的照護策略,或者日後研發更適合的預後分數系統,都有幫助!

 

 

恭喜陳醫師!

 

 

最新活動

 

 

期刊介紹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JCM)是創刊於 2012 年的全電子版、open access 期刊,出版商為瑞士的 Multidisciplinary Digital Publishing Institute(MDPI)。JCM 於 2021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4.964。在 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 類,為 Q2(54/172) 期刊。

 

 

陳昭賢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陳昭賢醫師團隊,驗證 rCAST 分數在臺灣的準確性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楊尚育博士團隊,關於使用居家照護服務之長者,其疫情期間之寂寞感研究,獲 Psychogeriatrics 刊登!

 

 

01_psychogeriatrics_YangSY_09

 

 

文章介紹

 

疫情對所有人都是衝擊,包括使用居家照護服務的老人們,楊博士團隊在疫情之初就注意到這個族群的困境,於是設計了研究,並做分析。

 

研究收入了 178 位接受居家照護的長者,分析之後發現,跟居家照護長者的寂寞感相關的因素有:性別、晚餐有沒有人一起吃、社交媒體使用、自認經濟狀況、人際互動能力。較為特別的是,隨著時間過去,男性的寂寞感增加較多。

 

疫情對全人類都是衝擊,但這類公共衛生的衝擊,往往也是學術研究的熱點,因為太多事情我們並不知道。這類把握機會執行的研究,對於我們認識在艱困狀況下,那些族群跟那些特質的人需要更多的扶助,很有幫助。

 

 

恭喜楊博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楊尚育博士團隊,關於使用居家照護服務之長者,其疫情期間之寂寞感研究,獲 Psychogeriatric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朱為民醫師團隊,關於疫情期間臺灣醫護過勞與憂鬱之研究,獲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刊登

 

 

meta-analysis_award_20170311

 

 

文章介紹

 

朱為民醫師與其團隊,長期專注於社區醫學與各種族群之身心評估,這次他們執行了一個針對台中榮總員工的過勞與憂鬱研究,研究起自 2019 年,追蹤過程剛好經歷了 COVID-19 疫情,醫療工作環境有顯著的變化,於是,他們也將疫情期間增加的過勞與憂鬱,與其工作狀做分析,觀察有哪些主要的危險因子。

 

研究收入了 2019 位受試者,包括主治醫師、住院醫師、護理師、醫事技術師等,經校正後,發現與憂鬱程度相關的有睡眠不足、每天工作超過 8 小時、工作壓力。而個人過勞程度,則與睡眠不足、缺乏運動、工作壓力有關。護理師則比較特別,年輕、睡眠不足、缺乏運動,與工作過勞有關。

 

整體來說,幾個需要注意的特徵為,睡眠不足、缺乏運動、長時間工作、護理師。為了維持醫院提供的醫療品質,管理階層可針對這些領域做協助與關懷。

 

疫情期間的醫護壓力非常大,能有這樣的研究協助分析,並介入協助,對醫護與其所照護的患者們,都是好事!

 

 

恭喜朱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朱為民醫師團隊,關於疫情期間臺灣醫護過勞與憂鬱之研究,獲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