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介紹
醫學上常使用 X 光作為診斷之用,不過 X 光也可能造成敏感器官的 DNA 受損,導致些微的致癌機率上升,所以,對於敏感器官的防護,尤其在對輻射更為敏感的族群,如兒童,一直是個重要議題。不過,在這個領域的研究,並不是簡單的遮蔽 X 光就好,而是要在 X 光提供的診斷價值與輻射劑量之間作平衡。
王博醫師與其團隊,想知道重量較輕,且可作成順型遮蔽的鉍金屬,是否能比傳統較重的鉛,能更有遮蔽效果,並保持影像的診斷價值,於是有此研究。
研究以兒童的骨盆腔輻射劑量假體作研究,並於生殖器處量測實際暴露劑量。研究發現,傳統的鉛遮蔽,生殖器暴露輻射劑量可降低 67.45%,而鉍金屬遮蔽,從單層到四層,降低幅度為 76.38%、84.01%、97.33%、99.34%,而單層與雙層,仍能保持影像的診斷品質,三層與四層則不行。
作者認為,這類的實際量測資訊,對於日後開發輻射遮蔽器材有幫助,尤其鉍金屬較輕,患者順從性較好,比較不會躁動,也可避免因移動假影而重複拍片。
恭喜王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