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受用一輩子,投資自己要趁早。

 

作者:高雄長庚 教學部 郭連雄 醫師

 

 

MEPA_20181215_0498

 

 

在學生時代,沒有人要求我們撰寫論文;到了臨床,有的老師要求我們學好臨床即可,也有老師覺得研究只是一個方向,不一定要深究,即使有老師指導論文,也無法給予適當的意見。

 

 

同儕產出論文了,我還停留在原地。

 

到了各個醫院,寫論文的同學很多,漸漸地周遭已經有人發表文章於期刊,相較之下,參加面試的我,發現自己除了跟過幾個講不太出方向的醫學會之外,簡直是阮囊羞澀。

 

個人所待的學校和醫院,剛好對論文的要求不大,但是看到服務於有名的醫學中心的同事,他們可以接觸到比較好的學術環境,產出論文的機會和產量真的比較多,自然十分羨慕,無奈沒有緣分進入這些地方,難免心中一涼,不知道要怎麼樣才能突破瓶頸。

 

 

首次接觸新思惟

 

半年前,當兵的時候,我在網路上閒逛,剛好有同事對新思惟的課程按讚,因為切中個人需求,便報名了《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跟大多人一樣,在 22K 的時代,當兵的時候只有 1 萬出頭的薪水,即使要付出 3 萬,還是想辦法來上課。

 

那時,授課的老師們口條清晰,通俗又不落於俗套的表達方式,讓我對大環境中多數人都講不清楚的簡報起了興趣。原來簡報是可以自己設計的,困境是有突破口的。

 

 

這門課,投資的是自身未來。

 

因為對那次課程的良好印象,又再次報名了《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課程》和《統合分析工作坊》,付出 6 萬塊。

 

如果開一輛 100 萬的車,一年之內報銷,應該每個人都會覺得貴,但如果將耗損拉長到 10 年甚至 50 年,歷久不衰,維修的費用不會太離譜、每天都要用的話,那又有誰會覺得昂貴?

 

何況,我買的課程也許受用一輩子,那麼,眼前的小錢,還是錢嗎?可能,就是走向美好未來的門票。

 

 

課程由內到外,巧心設計規劃。

 

因為自己選擇當外科住院醫師,課程中,首先吸人眼球的,就是課程的封面設計,呈現豬肉 / 豬腸子被執行外科手術操作,例如:resection、ligation 和 anastomosis 等。

 

蔡校長開門見山,說明為何要辦論文課程之後,第一堂課,陳醫師破題告訴我們,每段論文的重要結構是什麼、該怎麼寫。

 

雖然統計是另外的概念,吳醫師也教我們如何設計需要的統計數據。最後,由校長畫龍點睛,雖然看似輕鬆,卻展現許多前輩面對困難時,自己是怎麼一一克服。

 

 

學術起步,沒有捷徑。

 

我們知道醫師台上一分鐘,台下可能一輩子都在兢兢業業。

 

校長表達了自己艱苦的起步過程,堂堂主治只能在很小的空間工作,旁邊的影像設備也是別人借的重組拼貼版本,跟現今越來越多人所知道的蔡校長,形象稍微有些落差。我想,這就是每個成功人士背後必然的歷程。正因為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所以容易引人共鳴。

 

我很開心自己加入新思惟的大家庭,也許個人將來不會大有名氣,也未必能夠像前面的校友一樣,從零開始只要數個月就有自己的論文,但是參加這門課,替自己指出一條新方向:有人給了張門票,而我願意走過去兌現嗎?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81215第二十四梯次課程紀錄,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並標籤為 ,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