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知識從來都沒有聽過,統計還可以一天學會!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病理部 林昀姍 醫師

 

 

MEPA_20201108_0360

 

 

依照自己的喜好寫作,完全沒重點。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第一堂是一銘醫師介紹論文每段應該怎麼寫,雖然在臨床上也讀過不少 paper,一樣都知道架構是 introduc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result 和discussion,但是每次都是依照自己的喜好或習慣來敘述,根本不知道 reviewer 想要看的重點是什麼。

 

老師用簡單的投影片點出每一項該寫那些重點,糾正我們 introduction 開始就喜歡講古介紹歷史,應該要先破題,點出目前的困境,然後引導到為什麼需要我的研究,與後面的內容呼應。

 

在 materials and methods 要清楚交代實驗設計與方法,還有可以參考一些文獻資料,除了可以寫研究中的定義外,最困擾我的敘述統計法與軟體,也可以利用這樣的資料幫助我們寫作。

 

在 results 部分就是依照結果順序來呈現圖表,做出來的圖表能夠不看內文,就能使讀者了解要表達的意思。最後 discussion 就可以把我們的結果應用在臨床價值上,然後別忘了提到 limitation 與未來方向。

 

上完這堂課忽然覺得寫論文好像不難了,依照老師上課所提的這些格式,再將自己的研究套用進去,應該很快可以寫出一篇。

 

 

Reviewer 都在想什麼?哪個環節他們不明講?

 

第二堂是爵宏醫師用幽默風趣的語調,來分析 reviewer 都在想什麼(內心小劇場),還有圖表與文稿怎麼編排才能免除被丟在一旁的命運。我才發現到,原來 reviewer 也是很任性的啊!常聽人家說第一印象很重要,想不到連投稿也一樣,除了文章有很大的錯誤外,reviewer 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他也不會回覆你,到底是哪個點讓他看不順眼(哭)。

 

所以重點就是要投其所好,先掌握一些視覺原則,粗體、字型也有訣竅,能呈現出簡單專業最好,然後整體看起來舒適容易閱讀,才能抓住審閱者的心,至少讓他看完論文再評斷好壞。

 

 

生統都忘光了,居然還可以得獎!

 

第三堂是一銘醫師簡單介紹統計的概念,本來生統就沒多強,大二上完課後,早就將知識還給老師了,每次晨會報 journal,只要牽扯到複雜的統計腦袋就一片空白。

 

但是這堂課當然不是在三十分鐘裡,介紹所有的統計方法,而是挑出重要的、常用的,搭配不同變項來做介紹和舉例。雖然一下子還是有點似懂非懂,不過只要照著老師的整理表格,應該就不會用錯統計方法了。

 

中午到下午的時間進行的是互動實作,用模擬的情境題,讓我們在 MedCalc 上實際操作,我覺得比起前一天的《統合分析工作坊》的 CMA,MedCalc 操作比較容易。在製作圖表的同時,助教也會提醒哪些細節需要再留意。後來很榮幸能贏得統計製圖大賽的獎項,真的給我很大的鼓勵,對於製圖不再害怕。(釔編按:恭喜林昀姍醫師獲得「統計製圖大獎」)

 

在了解如何寫作、用什麼統計方法、如何跑統計、如何製作圖表後,再來當然是該投哪一個期刊呢?

 

 

投稿不是從最高分的開始投嗎?

 

以前孤陋寡聞的我,只知道幾個 impact factor 在前幾名的期刊,但是初次投稿,這無異是以卵擊石吧!所以一銘醫師跟我們分析了投稿期刊有哪些考量,可以去哪裡找可投的期刊,以及期刊審稿的速度,幫助我們在投稿時能做出比較有利的選擇。這些知識都是以往上課或是學長姊不曾分享過的,真的受益良多。

 

再來就是比較輕鬆的課程,爵宏醫師分享他個人的經驗,怎麼多元參與,多方投稿不同文體,享受研究、教學的過程等等。最後是蔡校長分享自己過來人,怎麼開始寫 paper、工作環境、時間分配等等。事實證明,只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無論什麼時候開始起步都不算晚。

 

最後謝謝新思惟國際,讓我擁有一個非常充實愉快的周末。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01108_第三十四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