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紹
原發性高醛固酮症(PA)的確認性試驗,在篩檢時出現偽陽性醛固酮 / 腎素比(ARR)的患者中有重要作用,可避免他們接受侵入性的亞型分類程序。黃醫師團隊建議在 ARR 測試呈陽性的患者中,除了存在明顯 PA 表型(如自發性低血鉀,血漿醛固酮濃度 >20 ng/dL 且血漿腎素活性低於可檢測水平)的患者之外,應至少進行一項確認性試驗以確認或排除 PA 診斷,然後再進行亞型研究。雖然對於何項確認性試驗應作為黃金標準尚無定論,但文中推薦在台灣廣泛使用的鹽水輸注試驗和卡托普利挑戰試驗。
研究顯示,PA 患者合併自主皮質醇分泌(ACS)的患病率較高,ACS 是一種腎上腺病變導致皮質醇分泌略多的生化狀態,但不具有明顯的典型庫欣氏症臨床特徵。合併 ACS 可能導致對腎上腺靜脈取樣(AVS)的錯誤判讀,並可能在腎上腺切除術後導致腎上腺功能不全。研究建議,對安排進行 AVS 檢查和腎上腺切除術的 PA 患者,進行 ACS 篩檢,並且推薦隔夜使用 1 毫克地塞米松抑制試驗,作為檢測 ACS 的篩檢方法。
黃醫師團隊的這篇文章,提供了關於原發性高醛固酮症(PA)診斷的確認性試驗和合併自主皮質醇分泌(ACS)篩檢的建議,這些測試和篩檢可以協助醫生確定 PA 的診斷,避免誤診和適當治療。這不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程序,還可預防腎上腺切除術後的併發症。研究結果對於臨床醫生在處理 PA 患者時的決策和治療方案制定,具有指引意義。
恭喜黃醫師!
期刊介紹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JFMA) = Taiwan yi zhi(臺灣醫誌)是「臺灣醫學會」的官方期刊。JFMA 的 impact factor 從 2016 年的 1.969 躍升至 2021 年的 3.871,在 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 領域排名為 Q2(61/162) 期刊。
《臺灣醫誌》是本非常傳奇的雜誌,發行超過一百年,其內容本身,就是一部臺灣史的縮影。
其前身為 1899 年發行到 1901 年的《臺灣醫事雜誌》(簡稱《醫事雜誌》)。之後 1902 年,臺灣醫學會成立,並發行《臺灣醫學會雜誌》(簡稱《臺灣醫誌》)。所使用的語言,曾有古日文、日文、中文與英文,見證了臺灣的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時期。
其中日治後期,許多醫師會員響應改姓名運動,在「會員動靜」中也詳細記錄了這些改名對照與過程,能看到一代知識份子的認同轉變,非常有歷史感。
台大的歷史研究團隊,找齊了所有的刊物,作了數位化,並完成資料庫建置,是相當浩大的工程。
「日治時期許多細菌名、病名是以德語發音拼出之日文片假名,所以不僅當時的人對同一名稱有不同寫法,而當時名稱又與現在用語不同,加上 1899 年創刊時正是處於日文文言文時代,所以現在的人很難看懂,更何況是醫學方面的專有名詞。所以,1945 年以前的篇名之下附有中文翻譯,方便使用者利用,也藉此可以將不同的日文名稱,全部用現代醫學用語統一起來。」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參考這篇:「百年臺灣醫學史(1899~1999)」資料庫序文
黃建維醫師與新思惟
- 黃建維醫師所參加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第一梯次
- 黃建維醫師所參加的《健保資料庫工作坊》第二梯次
- [快訊] 黃建維醫師參與團隊關於抗凝血劑用於腎梗塞患者的臨床預後研究,獲 QJM刊登!
- [快訊] 黃建維與許智維醫師參與團隊探討末期腎病合併「不寧腿症候群」治療方式的統合分析,獲 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刊登!
- [快訊] 黃建維醫師參與團隊探討無刺激腎上腺靜脈取樣,對單側原發高醛固酮症手術之預後研究,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