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這篇研究,我能理解感控醫師為何這麼辛苦又認真地在做感控工作了。

 

作者:義大醫院 內科部 新陳代謝科 曾秉彥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軒、曾秉彥、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抗黴菌藥治療口咽食道念珠菌症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刊登!

 

 

MEPA_20201220_0593

 

 

隔行如隔山,我也希望能練成隔山打牛的絕技。

 

回想起當初我在大哥(曾秉濤醫師)的鼓勵之下(其實我很想寫淫威),開始陪公子(曾秉軒醫師)讀書,在閱讀這篇文章相關文獻的過程中,我聽到了我兩位哥哥的對話,他們好像對於這篇文章能夠改變臨床醫師治療的習慣很有信心,這樣子的對話,聽在我一個小小住院醫師的耳裡,一點感覺都沒有,因為我一直都不覺得自己的一篇醫學論文,能夠影響世界到什麼程度。

 

據我兩位哥哥的說法,這個研究論文如果發表出去,能夠提供臨床醫師新治療方向的參考,甚至有機會改善現在 fluconazole 抗藥性念珠菌越來越多的困境,我越聽越覺得他們其實是在講《熱病》,因為在我身為新陳代謝科醫師的腦中,能夠改變我開抗生素習慣的,只有《熱病》裡面記載的內容,其他的恐怕沒那麼容易。

 

但是我記得大哥他們不是《熱病》的主編呀,怎麼可能有那麼大的能耐?(我當時想,他們可能是書讀太多,腦袋壞掉了。)誰知道後來隨著研究架構越來越清楚,文章內容逐步補充上來,我才察覺,原來我正在參加一個多麼重要的研究計畫!

 

 

實證醫學的架構裡,設計良好的統合分析是最高等級的證據之一。

 

如果根據實證醫學(evidence based medicine)的架構來看,證據等級最高的幾個證據包括:系統性回顧文獻(systematic review article)與統合分析(meta-analysis)等,而現今許多臨床治療指引(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都是參考這些高等級證據來擬訂的,因此,系統性回顧文獻與統合分析如果寫得好,會常常被這些臨床治療指引所引用。

 

倘若以這個角度出發,或許兩位哥哥說的「有機會改變世界上臨床醫師開藥的想法」,這句話是真的可能會發生的!而且根據大哥說的,他寫的這些統合分析,曾經獲得該領域的專家學者好評

 

 

希望能藉由自己的小小發現,幫助更多的人。

 

這篇文章之所以會被兩位哥哥重視,主要是因為他們注意到,這 10 年來因為各種原因(當然,如果根據那些前輩大師的回顧性文獻說的,就是大家都習慣性地拿 fluconazole 去治療 HIV 患者的口咽部念珠菌感染),所以 HIV 患者口咽部的念珠菌感染越來越難治療,因為對於 fluconazole 有抗藥性的念珠菌種越來越常見,所以過往有效的 fluconazole 漸漸開始沒效,而其他種類的抗黴菌治療又處於效果妾身未明的狀態,導致臨床醫師在治療這類患者的過程有些阻礙。

 

而我們這篇統合分析,就是為了這個困境而誕生的,我們特別針對 HIV 患者做調查研究,尋找各種神奇的治療(連檸檬汁都拿來治療了,還不夠神奇嗎?),終於找到一些對於念珠菌有顯著療效的治療方式,甚至還獲得審稿者的大力肯定!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01220_第三十五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