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楊為巽醫師研究,鼻咽癌患者經放射治療後,產生顱內動脈瘤之機會的確有所增加,獲 BMC Cancer 刊登!

 

 

01_BMCC_YangWH_05

 

 

文章介紹

 

作者的臨床上觀察,與零星的個案報告都顯示,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後,產生顱內動脈瘤的機會似乎較高,但目前缺乏大型研究佐證。於是,楊為巽醫師團隊,決定使用健保資料庫的大量數據,做進一步確認。

 

首先,作者將健保資料庫的患者分成三群,鼻咽癌經放射治療(NPC with RT)、其他頭頸部癌症經放射治療(non-NPC with RT)、其他頭頸部癌症沒有做過放射治療(non-NPC without RT),後兩組為對照組。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鼻咽癌的標準治療包括放射治療,幾乎沒有「不做放射治療」的患者,必須另找對照組。選擇其他頭頸癌症來做對照,則有雙重意義,一個是不做放射治療,另一個是有做,但照射範圍與鼻咽癌靠近威利氏環的照法不同。這樣的比較,可以得知「有無照射」,與「照射位置不同」的差異。研究也排除掉在癌症診斷之前就有動脈瘤的患者。

 

追蹤發現,NPC with RT 組,產生動脈瘤的風險比,明顯比其他兩組要高,達 2.57。不過,高血壓也是其中一個風險因子(2.14)。NPC with RT 組,從癌症診斷到形成顱內動脈瘤的時間,平均為 4.3 ± 3.1 年。

 

作者建議,在鼻咽癌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長期追蹤時,應考慮篩檢是否有顱內動脈瘤。

 

 

期刊介紹

 

BMC Cancer 是一本 open access、peer-reviewed 期刊。主要領域為癌症研究,包含癌症的病態生理學、預防、診斷、治療。2017 年 impact factor 為 3.288。

 

 

再次恭喜楊醫師!

 

 

楊為巽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