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 revision 的機會,拚出 SCI 和升等。

 

作者:台中榮總 婦產科 林俐伶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俐伶醫師團隊,關於人工生殖培養皿遭精液細菌感染之個案報告,獲 Taiwa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1107_0771_TJOG

 

 

回首五、六年前,這篇文章的起源是在我住院醫師第二年的時候,主任為了鼓勵我們投稿年會所交辦的任務。

 

 

成功的 revision,職涯升上主治。

 

還記得當時,連摘要都不知道怎麼撰寫,甚至在查了幾篇相關文獻後(印象中我是利用挑婚紗的空檔),衝往實驗室向學姊們求救,然後在逼近的截稿時間前,終於有了論文初步的模樣。

 

第一次在學會刊登海報的欣喜不久後,主任交派了第二個任務,需要蒐集和整理更多的案例,然後準備投稿。這一寫下來,我生了兩個小孩,歷經了一次專科考試,為了給自己和主任一個交代,終於完成投稿。

 

老實說,我並沒有想到後面會有 revision 的機會,我也沒有想到它幫助我升上主治醫師,更沒有想到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回饋新思惟國際。對於這受到祝福的起步式,我充滿感激!

 

 

如何回覆 reviewer,是投稿的致勝關鍵。

 

我記得上第一堂《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恰巧在我投稿後的幾天,我的心得文應該充滿悔意。等待回應的時間雖然煎熬,但其實也就一眨眼,直到第四個月遲遲沒有消息,跟投稿單位詢問之下,才發現原來有些信件的通知只有寄到通訊作者的信箱中,其實早在投稿後第二個月就請我回覆了。還好在投稿單位的諒解之下,我用最快的速度蒐集資料、完成回覆,才鬆了一口氣。

 

因為有新思惟講師的指引說明,一開始比較清楚該怎麼回覆 reviewer 的問題,然後再花些時間去補齊資料和潤飾文字後,使我的文章內容更加完整周全。另一方面,雖然文章中要處理的圖表不多,主要是整理多個個案的特徵,但也秉持蔡校長傳授的美感原則,讓繁瑣的表格顯得簡明扼要。

 

當時訂定的這個主題,是從臨床觀察和解決問題出發,但因為是實驗室操作為主,一開始要去咀嚼這些不熟悉的文字和過程是很吃力的。除了實驗室的學姊們大力協助外,也得靠反覆閱讀和整理文獻,才能逐漸化為自己可以隨心運用的資料。

 

 

清楚呈現的個案經驗,也能被世界看見。

 

由於我們沒有創新的做法和發現,只是將自己的經驗整理分享,起初也覺得被接受的可能性不高。不過後來我推測,一來可能因為原本可以參考的文獻資料就少,二來需要「家醜外揚」的勇氣,反而久久提出來討論一下的題目,在審閱者的眼中說不定有特別的重要性,促成這篇文章的刊出。

 

我們時常先入為主地認為這不夠好,於是在還沒嘗試前就放棄了。我的這段投稿心路歷程,希望可以鼓勵遇到相同問題的人們。

 

最後,我要感謝自己願意投資自己,來向新思惟取經;我也要感謝家人的支持和支援,讓我無後顧之憂可以努力一搏;另外,我也要謝謝主任和實驗室團隊的指導和陪伴,幫助我踏出這重要的第一步。

 

接下來,肩頭的責任將會更加重大,職場的學術氛圍也不同以往,希望在這樣的助力之下,我可以持續分享更多的精采故事!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00613_第三十一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