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介紹
原發性高醛固酮症(PA)的確認性試驗,在篩檢時出現偽陽性醛固酮 / 腎素比(ARR)的患者中有重要作用,可避免他們接受侵入性的亞型分類程序。黃醫師團隊建議在 ARR 測試呈陽性的患者中,除了存在明顯 PA 表型(如自發性低血鉀,血漿醛固酮濃度 >20 ng/dL 且血漿腎素活性低於可檢測水平)的患者之外,應至少進行一項確認性試驗以確認或排除 PA 診斷,然後再進行亞型研究。雖然對於何項確認性試驗應作為黃金標準尚無定論,但文中推薦在台灣廣泛使用的鹽水輸注試驗和卡托普利挑戰試驗。
研究顯示,PA 患者合併自主皮質醇分泌(ACS)的患病率較高,ACS 是一種腎上腺病變導致皮質醇分泌略多的生化狀態,但不具有明顯的典型庫欣氏症臨床特徵。合併 ACS 可能導致對腎上腺靜脈取樣(AVS)的錯誤判讀,並可能在腎上腺切除術後導致腎上腺功能不全。研究建議,對安排進行 AVS 檢查和腎上腺切除術的 PA 患者,進行 ACS 篩檢,並且推薦隔夜使用 1 毫克地塞米松抑制試驗,作為檢測 ACS 的篩檢方法。
黃醫師團隊的這篇文章,提供了關於原發性高醛固酮症(PA)診斷的確認性試驗和合併自主皮質醇分泌(ACS)篩檢的建議,這些測試和篩檢可以協助醫生確定 PA 的診斷,避免誤診和適當治療。這不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程序,還可預防腎上腺切除術後的併發症。研究結果對於臨床醫生在處理 PA 患者時的決策和治療方案制定,具有指引意義。
恭喜黃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