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韓晶彥教授團隊,觀察虛擬實境模擬應用在護理系學生照護訓練之研究,獲 JMIR Medical Education 刊登!

 

01_JME_HanCY_05

 

 

 

文章介紹

 

在 COVID-19 疫情爆發前,護理系學生很少有機會進入負壓隔離病房,直接參與傳染病患者的照護訓練。然而,疫情的衝擊,凸顯了這類訓練的重要性,也讓全球更關注如何培養護理人員應對傳染病的能力。隨著科技進步,虛擬實境模擬(VRS)教學成為護理教育的新工具。這種方式提供學生一個安全且具臨場感的學習環境,並能即時獲得回饋,提高學習成效。

 

韓晶彥教授團隊想瞭解 VRS 是否能有效幫助護理學生提升照顧感染症患者的理論知識、學習動機與態度,並了解學生對於這種學習方式的體驗。

 

研究招募了台灣某大學護理系的三年級學生,並將他們分為兩組,一組採用 VRS 進行教學,另一組則以傳統方式學習。

 

研究方法包括兩個階段:

 

  • 透過筆試、學習動機量表與態度問卷,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
  • 訪談學生的學習經驗,針對參與 VRS 課程的學生,進行深入訪談,以了解他們對這種教學方式的看法。

 

研究結果顯示:

 

  • 兩組學生的理論知識都有提升,但 VRS 組的進步幅度 顯著高於 傳統教學組。VRS 學生的 專注力與學習信心 也較高,表示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更能吸引學生投入學習。
  • 在訪談中,學生表示 VRS 讓他們更能將理論知識應用在臨床照護中,並提升他們對感染控制的熟悉度與信心。

 

透過研究,韓教授團隊認為,VRS 不僅能有效提升護理學生的感染控制知識,還能增加他們的學習動機與自信心。在 COVID-19 疫情之後,這種遠距教學的護理教育,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臨床環境,未來可望成為護理訓練的重要工具。

 

 

恭喜韓教授!

 

除了用臨床經驗與學理推測找出變數,還有其他方法能事先預測嗎?一起來看看講師怎麼說!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20820_第四十八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快訊] 韓晶彥教授團隊,觀察虛擬實境模擬應用在護理系學生照護訓練之研究,獲 JMIR Medical Education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張耕閤醫師團隊,研究肝硬化患者深頸部感染的病原體及預後,獲 Laryngoscope 刊登!

 

 

01_Lary_ChangGH_20

 

 

文章介紹

 

同時有肝硬化和深頸部感染(Deep Neck Infection, DNI)的病人,跟只有深頸部感染的病人,他們感染的細菌有什麼不一樣?肝硬化是否影響感染的細菌種類,以及這些病原菌是否會影響治療效果與死亡風險?這些都是張耕閤醫師團隊想知道的!

 

張醫師研究團隊分析了長庚醫院的資料庫,從 2004 年到 2018 年的資料,總共找到 11455 個深頸部感染的病人,其中 76 個同時有肝硬化。研究發現:

 

  • 有肝硬化的病人,比較常需要開刀清創,也比較常住進加護病房,而且容易有縱膈腔炎。
  • 雖然兩組的死亡率差不多,但因為縱膈腔炎而死亡的比例,有肝硬化的病人比較高。
  • 細菌培養結果發現,有肝硬化的病人,最常見的是「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而沒有肝硬化的病人,最常見的是「草綠色鏈球菌」(Viridans streptococcus)。
  • 厭氧菌方面,兩組都是「微小消化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micros)和「中間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比較多。

 

肝硬化患者的深頸部感染病原菌與一般患者不同,最常見的是克雷伯氏肺炎菌,而非草綠色鏈球菌。因此,對於這類患者的經驗性抗生素治療,應選擇能有效對抗「厭氧消化鏈球菌」與「厭氧菌」的抗生素,以提高治療成功率並降低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張醫師研究團隊認為,面對肝硬化合併深頸部感染的患者時,應特別警覺其感染的細菌種類不同,治療策略需有所調整,以改善患者的預後。

 

 

恭喜張醫師!

 

當論文資料很多,需要使用大表格時,怎麼呈現會比較好看?來看看講師遇到類似狀況都是怎麼做!

 

 

 

 

最新活動

 

 

期刊介紹

 

Laryngoscope 是創刊於 1896 年的耳鼻喉專科期刊,以頭頸部為主要領域,歷史悠久,目前是下列三個美國相關學會之官方期刊:The Triological Society(即 American Laryngological, Rhinological and Otological Society)、American Laryngological Association、American Broncho-Esophagological Association。2023 年 impact factor 為 2.2,在 Otorhinolaryngology 領域排名 Q1(16/66),在 Medicine, Research & Experimental 領域排名 Q3(113/189)。

 

 

張耕閤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發表於 20160409_第十一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快訊] 張耕閤醫師團隊,研究肝硬化患者深頸部感染的病原體及預後,獲 Laryngoscop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針對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比較腎上腺切除術與藥物治療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刊登!

 

 

01_JAHA_ChenJY_12

 

 

文章介紹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 PA)」源於腎上腺皮質分泌過多的醛固酮,不僅讓血壓升高,還可能導致血鉀過低、影響心血管健康。過去的研究已發現,PA 患者罹患心臟病、中風、心臟衰竭的風險遠高於一般高血壓患者,但目前仍有許多未確診的個案,導致患者錯失適當的治療時機。

 

為了探討 PA 患者接受不同治療方式後,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率是否有差異,陳鋭溢醫師團隊彙整了全球 20 項研究,分析 16,927 名 PA 患者的健康狀況;這其中 5,939 人做了腎上腺切除手術,10,474 人接受礦物皮質素受體拮抗劑(MRA)的藥物治療。研究團隊希望找出哪種治療方式對於降低心血管風險更有效,並進一步探討年齡、糖尿病病史及「腎素活性(PRA)」是否會影響治療效果。

 

結果顯示,接受治療的 PA 患者心血管風險仍然比一般高血壓患者高,但是,治療方式有顯著影響;接受腎上腺切除手術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為每 100 人年 2.00 次,而使用 MRA 藥物治療的患者則是 3.30 次。此外,年齡較大(p < 0.001)及患有糖尿病(p = 0.001)的患者,心血管風險更高,需要特別關注;而治療後 PRA 維持在 1.0 至 2.0 ng/mL/hr 的患者,心血管風險最低。

 

研究提供了明確的證據,證實手術比藥物治療更有效降低 PA 患者的心血管風險,也發現 PRA 可作為評估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讓醫師能精確地監測病情,進一步調整治療策略。

 

 

恭喜陳醫師!

 

為什麼在進行統合分析時,通常建議至少收集五篇以上的文獻?是否是因為較少的文獻數量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檢力來驗證研究假設,進而影響結果的穩定性?來聽聽張凱閔醫師的建議!

 

 

 

 

論文寫作 / 統合分析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80505_第二十一梯次課程紀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針對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比較腎上腺切除術與藥物治療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林裕民醫師團隊,關於 GLP-1 受體促效劑與 SGLT2 抑制劑,在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療效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European Heart Journal-Cardiovascular Pharmacotherapy 刊登!

 

 

01_EHJ_LinYM_02

 

 

文章介紹

 

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像是心肌梗塞、中風等,不僅影響患者生活品質,還可能危及生命。更棘手的是,這類疾病經常與糖尿病、腎臟病或心臟衰竭(HF)同時發生,讓治療變得複雜。

 

近年來,醫學界發現兩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GLP-1 受體促效劑(GLP-1 RAs)和 SGLT2 抑制劑(SGLT2is),除了降血糖,還可能幫助降低心血管風險。

 

為了確認這兩種藥物應用於不同族群的 ASCVD 患者是否有效,林裕民醫師團隊展開了一項大型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納入 26 項隨機對照試驗,共 151,789 名患者,來評估 GLP-1 Ras 和 SGLT2is 對 ASCVD 患者的影響。

 

研究關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含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塞與非致命性中風,還特別分析這兩類藥物對不同族群的療效。研究結果顯示 GLP-1 Ras 和 SGLT2is 都能有效降低 ASCVD 患者的 MACE 發生率,而且細分不同族群,效果有所不同:GLP-1 Ras 在周邊動脈疾病患者、曾發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中,效果較明顯;SGLT2is 對降低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心血管風險更具優勢;兩種藥物對於合併心衰竭的患者,皆有顯著的保護效果。

 

這項研究證實 GLP-1 Ras 與 SGLT2is 的療效與優勢,讓臨床醫師在治療時,能根據病患的共病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藥物,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恭喜林裕民醫師!

 

想要快速發表論文?選擇審稿快的期刊是關鍵!不同期刊的審稿速度差異大,有些期刊需要數個月甚至更久,有些期刊則能在短短幾天內給出回饋。想找到審稿速度快、具影響力的期刊嗎?來聽聽講師的建議!

 

 

 

 

論文寫作 / 統合分析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10912_第四十二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林裕民醫師團隊,關於 GLP-1 受體促效劑與 SGLT2 抑制劑,在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療效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European Heart Journal-Cardiovascular Pharmacotherapy 刊登! 已關閉迴響。

2025 / 5 / 18(日)活動內容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Medical papers writing hands-on workshop

陳一銘醫師 / 吳爵宏醫師 / 蔡依橙醫師

 

2025 年 5 月 18 日(日)9:00a – 4:40p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2024_01-1_banner

 

 

說到寫論文,你會想到什麼?是一片令人茫然的資料海,還是不知如何下手的空白文稿,或是令人懼怕的統計圖表?

 

這場工作坊,將告訴你如何組織文章架構、有效率地進行四大段落的寫作。我們不會重複那些無聊的概念性闡述,而是直接舉例讓你理解,怎麼寫是錯的、為什麼錯、怎麼寫才是對的。

 

而在新思惟饒富盛名的互動實作時間之前,我們會簡單介紹一下基礎統計概念,只教你上路絕對會用到的,然後開始實際操作,讓你用一個中午的時間,親手跑出統計圖表。

 

在圖表文稿完成之後,文章的去處也相當重要,好高騖遠容易導致發表時間延後,趕不上考試 / 升等 / 畢業期限,而降維投稿可能讓你的文章吃虧。課堂上將與大家分享,找出最有效率、合適期刊的投稿策略。

 

最後,會分享一些社會與合作的細節,常有同學反映,明明找了老師,以為從此一帆風順,最後卻無疾而終。這中間究竟發生什麼事、如何防止,以及正確的做法,將一一告訴各位。

 

全天的課程圍繞著「學術新進者想知道和必須知道的事情」,這樣的核心去設計,全部白話解說,不怕你不懂,有問題都能問。不管是醫學生或主治醫師,是藥師、治療師或護理師,都很適合。

 

如果你是資深的論文指導老師,也會希望來找自己的學生,擁有這些基礎實力。

 

 

立即報名 5/18(日)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50518_第七十一梯次課程記錄 | 2025 / 5 / 18(日)活動內容 已關閉迴響。

2025 / 5 / 18(日)課程記錄

 

 

MEPA_20250216_0560

 

 

2025 / 5 / 18(日)活動內容

2025 / 5 / 18(日)課程講者

 

 

最新活動

 

 

發表於 20250518_第七十一梯次課程記錄 | 2025 / 5 / 18(日)課程記錄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