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寫作和統計技能,往獨立研究者邁進!

 

作者:三總 泌尿外科 周孟翰 醫師

 

 

Mepa_20210508_0840

 

 

回想過去曾進入的誤區,就是當有靈感時,埋頭搜尋大量的文獻,看其他人針對這個主題怎麼寫、研究怎麼做,往往光是閱讀文章就花費大量的時間,最後可能就進入文思枯竭、力不從心的狀態。

 

 

不只提供 reviewer 的觀點,還有寫作的切入點。

 

經過陳一銘醫師的引言,透過閱讀標題及摘要,短時間吸收文章的精要,一開始就從 introduction 著手,在內心想好架構流程後,單刀直入地破題,不要再流於冗長的疾病介紹(畢竟 reviewer 也是次專科出身)。

 

課中也無時無刻地提醒自己,要從 reviewer 的觀點去看自己的文章,是一個很好的警醒與提示。趁寫作時思慮連貫,哪怕是用中英文夾雜的方式,一鼓作氣寫完所有架構,對於非母語者的我們是值得參考的方式。

 

除了介紹文章各段的書寫長度,以及文章的可架構化,來克服內心對論文寫作的恐懼與心魔。講師還提供我們,從收案族群(亞洲人)或者次族群分析、探討目前未知的發現或過去文獻的矛盾衝突處、發掘有意義的 p-value,都是很不錯的寫作切入點,這些都能在未來的文章有辦法同中求異,殺出一條血路。

 

 

不良的圖表,投稿容易落入敗部。

 

吳爵宏醫師提到「如何讓審稿者不要進入到系統二」,要注意到的各項細節很多都是過去自己沒有注意到的。透過簡單大器的圖表,來呈現出 novelty 及差異性,其實都反映出科學文章的一絲不苟。

 

過去自己常犯的錯誤,就是一拿到統計軟體製作出的圖表,直接拿來投稿,殊不知這樣做,圖表會充斥著一堆雜訊,無一不觸動審稿者找理由把你丟到淘汰區的衝動。

 

 

成為獨立寫作者的關鍵,就是自己會跑統計!

 

中午的實作課程,可以說是自己最不曾想過的「跑統計」。上這門課,我想第一個最主要的衝擊,就是可以有機會從頭到尾自己完成!

 

雖然現實中,並不是隨時都有資源可以去做結果統計,進而找到有顯著意義的 p 值,無論用什麼方法跑統計可能還是需要 double-check,但慢慢有自信可以把文章的主導權拿到手中,覺得對我們這種初學者是很重要的一步。

 

期刊的選擇策略,聽完陳一銘醫師不藏私的分析,真的令人印象深刻。如何好好做足次專科的功課,發現也是平時該累積的基本工,相信對於以後自己找投稿標的會更有信心。

 

 

優化自己的論文寫作,在 PubMed 留下作品。

 

對研究計畫的書寫,吳爵宏醫師分享很寶貴的經驗。過去自己常進入的誤區是把每道實驗環環相扣,沒想過中間可能卡關,其實能用不同的面向、寫不同的目標(aims),讓自己的實驗都能順利進行。期許自己能夠透過寫計畫來爭取研究經費,謀定而後動,求得事半功倍,馬到成功。

 

最後則是蔡校長的勉勵,用「如何讓飛機起飛」來比喻很是貼切,其實寫不出來或者被拒搞時,發現自己的內心戲就是會找出一堆理由,有時內心的無助感還很強烈。

 

由衷希望上完這次課程,可以把自己過去的書寫習慣及常踏入的誤區,做一系列改進,成功讓稿件被接受,並在 PubMed 留下自己的作品。很謝謝講師們不藏私地分享,很開心能夠踏入這個聖殿參與學習。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10508_第三十八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