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紹
江杰穎博士團隊想要研究在探討舉重訓練中,用「體重百分比」來決定訓練重量,是否能取代傳統的「單次最大重量(1RM)百分比」,特別是在頸後推挺這個動作上的效果。
研究找來 16 位有運動習慣的男性參與者,讓他們分別用兩種方式來決定訓練重量:一種是根據他們的 1RM 來計算;另一種則是根據他們的體重來計算。
每個人都要做從 40% 到 80% 強度的頸後推挺動作,每個強度做 3 次。研究團隊用力板來測量各種數據,包括速度相關的指標(最高速度、平均速度、動作時間)和力量相關的指標(最大力量、平均力量、最大功率、平均功率、衝量)。
研究結果發現,在速度表現方面,用體重百分比或 1RM 百分比來決定重量,其實沒有明顯差異。也就是說,如果你的訓練目標是著重在動作速度的話,用體重百分比來安排訓練重量是可行的,這樣做起來也比較簡單方便。
不過在力量輸出方面就不太一樣了。所有跟力量、功率相關的數據,用 1RM 百分比來安排重量的效果都明顯比用體重百分比來得好。這表示如果你想要追求最大的力量和爆發力表現,還是應該用傳統的 1RM 百分比來決定訓練重量比較理想。
恭喜江博士!
面對 AI 工具百花齊放,ChatGPT 還值得花錢?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最新活動
期刊介紹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 Medicine 創刊於 2002 年,2024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2.4,在 Sport Sciences 領域為 Q2(46/133) 期刊。
江杰穎博士與新思惟
- 大學教授碰到論文卡關,一日工作坊高效突圍!(2020/2/15 @ MEPA)
- [快訊] 江杰穎博士團隊,使用反向跳評估動態離心肌力強度之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刊登!
- [快訊] 江杰穎博士團隊,使用反向跳表現參數評估高強度柔道訓練後之疲勞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刊登!
- [快訊] 江杰穎博士團隊,關於台灣大專男子跆拳道奪牌與非奪牌選手,下肢肌肉伸縮循環在垂直與水平方向表現之研究,獲 Journal of Functional Morphology and Kinesiology刊登!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