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碰到論文卡關,一日工作坊高效突圍!

 

作者:國立體育大學 技擊運動技術學系 江杰穎 副教授

 

 

MEPA_20200215_0252 

 

 

對現狀不滿?我的 SCI 文章不夠多啊!

 

我是國立體育大學競技學院的老師,目前已經在大專教書五年,也順利在去年夏天升等成為副教授,但心中總覺得對於現狀不滿。

 

不滿的地方並非學校資源,也不是研究生(過去五年,已經指導超過十位研究生),事實上,我與國際學術往來很頻繁,透過各種計劃每年固定邀請歐、美、澳學者來台訪問演講,自己也在前年底,受邀回美國博士班母校進行專題演講,但每年檢討自己的工作還是有些空虛不踏實。

 

經過一天的課程後,我終於明確知道這些負面的感覺來自哪裡,答案如同蔡校長在課堂上不斷強調的:「PubMed 不是沒有我的名字,是不夠多啊!」

 

 

別讓論文難產,阻礙自己的學術生涯。

 

約莫在兩年前第一次看到新思惟的資訊,有種驚為天人的感覺,似乎自己長久以來對現狀掙扎可以有所突破了。

 

身為大學教師、肌力與體能教練,生活圍繞著教學、訓練、研究,加上兩個小孩相繼出生,每天忙得焦頭爛額,雖然持續指導研究生、參與國內外研討會,但學術生涯剛剛起步的我,卻一直生不出 SCI 文章,對於出國拿 Ph.D. 學位的自己,是一種很痛苦、很窒息的感覺。

 

回想起國外求學時,指導教授不斷拿我們的工作與醫師做比喻,醫師要看診、要教學也要研究(與世界同步)更要長期的累積經驗,用證據當作 decision-making,這些日常換成運動科學家(sport scientist)的角色幾乎是一模一樣,只不過我們的對象是運動員。

 

看到校長能在這樣的環境下突破重圍,用研究的能量與世界接軌,心裡那股聲音也越來越強烈:「這就是我需要上的課!」

 

 

從講師變學員,感受課程用心。

 

上課當天一到會場,馬上就感受到主辦單位對於每個細節的用心。除了學校工作,我也是許多協會的課程講師,也曾經在集思開過課,但從來沒有一個主辦單位能像新思惟的工作人員一樣,主動帶位、主動替你接上筆電的插頭、用高效率且流暢的方式引導。

 

拿出講義後,馬上就感受到蔡校長對「品質」的要求,課程資料精緻得像高級的書刊雜誌(捨不得做筆記啊),仔細地翻閱內容,馬上就可以看到校長在課堂中強調的每個小細節,低調又真實的呈現,讓這次轉換身分變成學員的我,重新審視研習課程的價值,想像未來如何讓自己的課程價值超越價格,還沒開始上課的我已經接受了第一個震撼。

 

 

唯有千錘百鍊,才能從容應對。

 

聽蔡校長上課,跟看他的網路文章、粉絲專頁還是有落差,因為,實在太精彩了!

 

聽蔡校長說話真的很有趣、很吸睛,投影片上的文字與講述內容完美搭配,學員們每個該停、該笑的地方,彷彿被校長精準計算過,學員的提問對校長而言好似反射,精準不囉唆地回答。

 

同樣身為講師的我感受到的第二波震撼。因為我深深知道,唯有經過千錘百鍊的人生,才能如此從容應對在台上的每一分鐘演出(如果蔡校長部落格讀得夠多,你就可以理解瘋狂練習 POP,對於選擇學術期刊作圖的字體有影響了)。

 

 

課程有用嗎?PubMed 篇數見真章。

 

我只能說,自己上課的體驗已經說明了一切,至於上課內容有沒有用、課程有多棒,口說無憑,我要用自己的未來,在 PubMed 上的篇數作為證明!謝謝新思惟、謝謝蔡校長,大家一起努力讓世界看見!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00215第二十九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