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醫學部 陳逸婷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逸婷醫師團隊,「抗憂鬱藥物引發之抗利尿激素不當分泌症候群」的個案研究,獲 Case Reports in Psychiatry 刊登!
第一作者的學妹,當時是大五的學生,她來到科內見習,找我幫忙刊登作品,以幫助她未來順利申請住院醫師。然而,對於一位從未正式發表過論文的醫學生,我該如何協助她呢?
帶新手起步第一關:個案篩選
我希望能按部就班教她,成功打造屬於她自己的小小方舟。因此,我選擇她曾經照顧過的病人(沒有什麼特殊性),而不是我認為比較有賣點、可能刊登的個案。
身為第二作者的住院醫師學弟還問我:「這種 case report 能順利發表嗎?」
但一思考到將來學妹申請醫院時,評審會非常重視作者在文章中實際的貢獻度,若有時間,一定會鉅細靡遺詢問她寫作論文的歷程或心得。因此,想要成為第一作者,此時只有 case reports、letter to the editor、short communication 之類的文體比較適合她快速上壘。
我先請她回去,把病人這次住院前後的病史追蹤清楚,詳細依據用藥史、實驗室檢查、腦部影像等,依時序盡量圖表化、表格化,並且統一 lab data 為 SI 單位(並跟檢驗部門確認參考數字的閥值),一方面釐清因果關係,另一面也反思 reviewer 可能追殺的問題。
有新思惟帶路,寫作投稿都有方法。
我特地根據在新思惟學到的心得,寫了一篇如何選擇期刊的小秘笈給她,但尋找合適的期刊仍花費她至少兩個星期。據說,現在課程中加入分析期刊的特性,省了大筆時間跟精神,實在是莘莘學子的福音阿!
撰寫文章如同選擇掌鏡角度,讓觀眾(最重要的就是要吸引 reviewer 的眼球)清楚看見故事重點是什麼。其中,「創新點」是投稿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不過,若將經典菜餚重新包裝成新面貌,也是另一條路。
這篇小品文本來有 2 條線,一條是藥物交互作用(故事主線),而另一條是影像(故事支線)。本來擔憂找影像專家(第三作者)討論,加上文獻搜尋,都顯示病人的 CCF(carotid-cavernous sinus fistula)影像與臨床症狀無關,沒有特別吸引 reviewer 的紅利因素,但第一選擇的期刊並未限制字數,所以就將這條線也放入討論,只是篇幅較短。
至於影像處理、文字編排、字體應用等等各種小細節,以及課程送給我的影像編輯工具,則是我從新思惟學到覺得挺有用的部分。我之前發表論文,有朋友看了我的心得要跟我借工具,我就(直接幫新思惟招生,誤) 直接請他們來上課,比較有效。
與 reviewer 的攻防戰
投稿期刊屬英語系或美語系,就有不同講究。而與 reviewer 的魚雁往返,是過程中最艱辛的攻防戰。
不同期刊的不同 reviewer,想看見的故事面向都不同。其中遇到一位直攻影像的,即使我們費盡心力蒐集證據,跟他溝通說此病人目前的 CCF 狀態與他臨床的 SIADH 沒有關係,仍未受他青睞,而另一位則覺得只要強調故事主線即可。也有 reviewer 在我們請出腎臟科專家(第五作者)來解析後,還是拋出許多問題來質疑,這時,與學妹、第四作者腦力激盪後,我們決定調整航向,陸續轉戰其他期刊。
最後在時間緊迫下找到賣家,終於順利刊登,誠如蔡校長所言:「只要打開學術的能見度也不錯。」我也首度嘗試當通訊作者,一同分享她的喜悅!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