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研究所畢業門檻,只差兩篇 SCI 論文。

 

作者:順天堂中醫診所 陳書平 醫師 / 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系 博士候選人

 

 

MEPA_20231118_0205

 

 

論文登不了國際期刊,一度想放棄博士班。

 

民國 108 年錄取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博士班臨床組,選定老師後,滿腔熱血投入研究中,為的是想知道中醫介入是否可以降低雙極性情感病人的復發次數。

 

結果出來之後,也很快地寫出投稿論文,但一連投了好幾家期刊都被退稿;有時很快就得到回覆,有時好幾個月都沒消息,最後得到的結果還是被退稿。等待回覆的期間又不能一稿多投,終日魂不守舍,甚至考慮要不要休學。

 

但想著距離畢業門檻就剩兩篇總分合計為 4 分的 SCI 稿件,心中還有好多點子想去研究,遲遲不願按下「休學申請」,甚至是「退學申請」,這麼做很簡單,卻會否定自己選擇走的路還有他人對我的幫助。

 

 

參加過工作坊的同學順利畢業了,自己卻還在原地踏步。

 

其實多年前就知道有新思惟的課程,實驗室也有好幾位同儕上過相關課程,看到他們都有發表文章,心中羨慕不已。但總是自我安慰,自己除了要上班,還要兼顧家庭,花在學業上的時間不夠完整,很難與全職進修的同學相比較,只能用時間換。

 

眼看同學們陸陸續續取得文憑,心中很是著急,因此下定決心參加新思惟課程,審視這幾年學習成果。

 

 

在研究所搞不懂的統計,新思惟一天就教會我!

 

七小時的課程可總括多年所學,是門提綱挈領的課程。

 

遙想博士班課程有「統計」與「統計軟體操作」的相關課程,當時的我很努力聽,很努力試著操作,但能理解的內容實在有限。研究過程中,儘管我寫的研究計畫順利被採納,但資料的蒐集、統整與初步的分析,是學校的大數據團隊幫忙做出來的,原始檔案並不在我手中,整個學習過程中,統計與實作是我最缺乏的能力。

 

新思惟課程可貴之處在於有規劃互動實作時間。蔡校長一再強調,課程上沒有所謂的「小白問題」,也讓我勇於發問,按照「攻略本」人性化的文字說明,能夠讓自己逐步完成精美的圖文、表格。

 

互動實作遇到疑惑的地方,只要舉手,馬上就有老師到旁邊指導。相較之下,我的動作比其他學員緩慢,實作時間結束後,雖然沒有完成所有的圖文表格,但看到一張張做好的統計圖,心中的喜悅仍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拆解論文架構,寫作變成填空題。

 

博士班課程裡也有「醫學論文與專書寫作」的課程,大概知道段落怎麼寫,但總是缺乏一個更直截了當的方法,像是如何把論文寫作變成「填空題」。

 

而新思惟的教法就像是一把「尺」,將寫好的文章用這把尺度量之後,會發現文稿有多處可以修改得更加流暢、更具有邏輯性。

 

課後複習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唯有透過練習,才能熟悉新工具的使用方法,操作速度也會一次比一次快。但我仍有著難以突破的困境,一週的工作加研究時數應該落在五十到七十小時,但我左算右算,最多只能挪出一週十五小時的時間在研究上。面臨抉擇,真是進退兩難呀!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31118_第五十九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