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徵住院醫師被問起 paper,我有拿得出手的資歷嗎?

 

作者:希望自己能從 0 到 1 的 PGY

 

 

MEPA_20231118_0095 

 

在這個申請住院醫師都得講究論文產量的年代,無論學長姐或同事,在談到面試第一志願科別的時候,重點總是離不開「有沒有跟科主任寫過 paper」、「寫了多少 paper,題目跟某科有相關嗎」之類的話題。

 

每當想到自己至今還沒有任何一篇論文,而同事們已經找到指導老師且正在完成發表的路上,總希望自己能夠跨越這道門檻,讓自己的論文產量從 0 變成 1。

 

在沒有跟過老師、沒有統計或繪圖的實戰經驗的前提下,我看到新思惟提供的課程。

 

 

論文寫作變成填空題,善用 AI 加速流程。

 

上午陳一銘醫師的課程,清楚的介紹論文每一段裡分別有哪些概要、應該敘述的重點以及如何避免冗言贅字,用最務實簡短的話告訴審稿者此篇研究的目的和學術意義,「其實魔鬼總是藏在細節中」。

 

課程中,還巧妙地示範如何利用最新流行的 AI 工具 ChatGPT 幫忙創造出文章最前段的 Outline,而避免不小心落入所謂的「AI Hallucination」。

 

上完這堂課後,覺得一篇論文從 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 與 Discussion,就像是填滿空格跟回答問題一樣,過程不再那麼複雜、令人不知所措。

 

 

避開常見地雷,不再讓審稿者秒退稿。

 

吳爵宏醫師的投影片則是一步步教導文稿寫作,自最開始的字體、文字大小,到段落與圖片的編排,如何讓審稿者閱讀得比較流暢,不會踩到一些容易害自己被退稿的地雷。

 

大家在撰寫或編排時很常犯下的錯誤,都在這時候通通現形!藉著一張張清晰的投影片,我看到自己以往的排版觀念簡直是漏洞百出,期許今天之後投稿的文章不會被審稿者一秒 Reject。

 

 

清楚的指引步驟,研究小白也能快速入門統計。

 

整天課程的重頭戲,是學習如何跑統計和使用 MedCalc 統計軟體產出圖表。即使在準備醫師一階國考的時候已經略懂基本的統計觀念,但身為研究小白總是要學習實作。

 

這堂課準備的講義,對於統計操作這部分的講解非常詳細,Independent t-test、Paired t-test、ANOVA、單變項回歸、多變項回歸,還有最後的表格結果,都在講義裡面寫得一清二楚,包括我們某些步驟會遇到的問題。

 

在接近兩小時的實作過程,比較少需要舉手發問,雖然最後還是沒辦法在時間內把所有圖表做到盡善盡美,但是初步的印象和肌肉記憶已經形成,希望後面在家裡的實際操作可以更熟練徹底上手,以利之後研究上的實際應用。

 

 

課中來不及問的,課後還有 Office Hour。

 

至於投稿的期刊選擇和研究計畫申請,老師們提供非常多自身的經驗還有專業意見,像是每篇期刊從收件、審稿到刊出的速度,以及要在短期內發表文章的期刊選擇策略。

 

身為研究小白的我,對於這部分內容是感到十分有興趣,但對於每一篇期刊的特色、偏好接受哪一類型的文章等等細節,依然有很多疑問,有些還在似懂非懂的階段 XD,雖然課後有開放發問時間,但礙於時間不夠,所以沒發問。

 

希望日後有機會藉由 Office Hour 或是 Email 的方式向老師們提問,抑或研究的過程中能有管道跟老師交換意見。

 

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課程可謂受用無窮,收獲很多也進步很多,之後會繼續關注其他相關課程並推薦給其他同事。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31118_第五十九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