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了解如何有效率地完成一篇論文

 

作者:永康奇美 骨科部 陳冠廷 醫師

 

 

MEPA_20230514_0929

 

 

在上課之前,我已經有發表論文的經驗,但總是覺得沒有辦法「很有系統地」把整篇著作完成。最常遇到的問題是,introduction 要怎麼寫才能緊扣主題?Discussion 又該討論哪些內容?如何選擇適合的期刊投稿?令人相當滿意的是,以上的問題都在《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這堂課中找到了解答。

 

 

論文的撰寫首重邏輯

 

在上午的第一堂課,陳一銘醫師以精確、有條理的方式闡明「論文 16 段」的概念,每一段該寫什麼都清楚條列,我認為這是今天這堂課最大的收穫。以前在撰寫論文時,常常 introduction 越寫越多,寫到最後都已偏離文章主題。

 

此外,也很常在 discussion 卡關,不知道要寫什麼。上完今天這堂課後,我已經有把握能運用論文 16 段在接下來每一篇的論文。憑藉著邏輯寫論文,心中的踏實感增加許多,對於整篇論文的掌握度也提升不少。

 

這堂課也帶出我們如何借助 ChatGPT 幫助我們寫論文。我認為講師帶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觀念:AI 只是輔助。

 

透過講師的介紹,我明白我們這一世代的醫療工作者,可以如何運用人工智慧的協助加速研究的進行,包含請 AI 協助英修,以及擬定研究大綱等。更重要的是,講師同時也提醒學員須重視 AI hallucination的問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我聽完課後對於 AI 的想法。

 

 

細節決定成敗

 

吳爵宏醫師以 reviewer 的觀點出發,提醒我們這些投稿者避開哪些錯誤,才能深受 reviwer 的青睞。

 

體會最深的是,我們很常認為自己投出去的 paper 是完美無瑕的曠世鉅作,但對於一天可能收到數十甚至數百個 papers 的 reviewer 來說,只要有一點點小失誤,就可能對這篇論文按下 reject。

 

以前確實聽過論文的內容本身才是影響 reviwer 最大的關鍵。但上完這堂課後,我學到如何讓一篇論文從 99 分進步到 100 分。

 

 

統計教學後的互動實作,現學現賣。

 

雖然在上課前我已經有使用 SPSS 操作統計的經驗,但在陳一銘醫師用最簡單的語言協助我們理解「最常使用的統計方法」後,我覺得如魚得水,只要把上課秀出的統計總表存好,再搭配上好用的 MedCalc,相信醫學統計已非難事。

 

互動實作設定在中午,是這個課程最棒的安排。因為早上聚精會神地聽了三節課,大腦需要時間去消化,剛好利用中午互動實作的時間,可以讓我們針對早上提點的重點透過實作再做一次練習。另一個值得推薦的是,一有問題便有助教可以隨時幫忙,當下不懂的地方得以立即解決,大大提升學習效率。

 

 

這堂課比我預期的多更多

 

除了上述內容外,課程對於如何選擇投稿期刊以及如何 approach 老師談合作,都有給出實質上的建議。

 

剛起步的年輕醫師如我,上完這兩堂課後收穫良多,尤其在選擇投稿期刊方面,也有更深一步的認識。

 

最後,蔡校長也針對新手常見的「論文為什麼寫不出來」加以著墨,很多都是年輕一輩的醫療工作者容易遇到的困境以及盲點。我獲得最多的部分在於「時間分配」,當天上完課後我審慎檢查了自己一週「可利用的時間」,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能把上課所學付諸行動!

 

(釔編按:恭喜陳冠廷醫師獲得「統計製圖大獎」)

 

 

MEPA_20230514_1401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30514_第五十四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