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軍總醫院 神經外科部 楊韻如 醫師
看到許多同事、學弟妹甚至學長姊,參與過新思惟的相關課程,都有不錯的表現(發表文章或者漂亮的簡報),讓我一直很心動。但是身為一個週工時輕易破 100 小時的神經外科住院醫師,覺得都沒有時間睡覺了,哪還有其他空閒來上課呢?
學術生涯,不能只依賴貴人相助。
我還算是運氣比較好的住院醫師,遇到了願意指導的臨床老師,去年寫了一篇健保資料庫的文章,投在 IF 2 點多分的雜誌。
雖然發表了文章,但是對裡面的統計過程仍是一知半解,想想未來的路還很長,也不一定一直能有貴人相助,於是下定決心,在年前報名這次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還找了一個同事(學弟),一同鼓起勇氣來參加課程。
(鈺編按:一同前來參加的同事,正是陳奕安醫師,欲知他的上課心得,請往這邊走。)
缺乏效率,忙碌職人的寫作困境。
外科醫師大部分的時間,不是在開刀,就是在寫病歷、值班看病人,連所謂的帶狀、條狀時間都很難有(根本就是點狀時間了),要如何在如此片段、很累的情況下產出文章,就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了。
最常遇到的困境,就是終於下定決心、也有時間查詢文獻,整理好資料,剛開始寫文章,差不多一、兩點就要準備睡了,因為明天一早六點半要去醫院看病人,接下來去開刀,當天晚上可能要值班,值班一個晚上可能沒睡幾個小時,隔天接著上班,下班後又要趕快補眠,中間還穿插著 journal meeting 或者 case presentation,再下一次打開處理到一半的文章,進度又隔一、兩週,上次查的東西也忘得差不多了。
我的第一篇健保資料庫文章,就在這麼沒效率的方式下寫了八個多月,所以如何有效率且有條理地產出文章,對於忙碌的住院醫師而言就是關鍵!
傳授基本功,有經驗者也能受惠。
課程在一天內,由淺入深地傳授寫文章的基本功。對於初學者而言,比較不會猶豫、不知從何下筆,而對於我這種稍有經驗的學員而言,它提供了基本架構、撰寫方式,甚至從 reviewer 的角度,給予學員實際的建議,可以縮短走冤枉路的時間。如果當年早點下定決心參與課程,也許就不用花了八個多月,才把文章寫出來了啊!
中午課程也利用 MedCalc 這個軟體,讓我重新 review 學生時代不知道怎麼 pass 的生物統計。這門課很直接地切中大家的需求,沒有瑣碎難懂的理論,手把手帶領各位統計做圖,縮短了與統計之間的距離。
讓會寫又肯教的老師,指導寫作關鍵。
在醫學中心,不管你想不想,寫文章已經變成一種必須的過程,升總醫師、主治醫師的必備條件。
然而,大部分的老師都是給你一些很廣泛的 idea,就要你自己生出文章來。與其試誤學習、浪費時間來土法煉鋼,我會建議學弟妹,不如讓有經驗的前輩直接面對面指導,可以有效率地達成目的。當手邊有了工具跟方法,才有辦法高效生出文章。
最後,讓我覺得會心一笑的,就是蔡校長的這張 slide,實在是不能同意更多了!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