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中榮總 護理部/陽交大 研究生 王姿潔 護理師
我是個臨床工作者、研究生、兩個孩子的媽,即使身兼數職,有些疲憊,但也很享受每個角色帶來的成就感及甜蜜負荷。
論文登過 SCI 期刊,寫作仍是不得要領。
因為喜歡人與人間的互動,喜歡探索臨床現象,藉由探究現象的原因,進而提出介入措施。
在博士班的訓練過程,我深深覺得自己對這個領域充滿興趣,甚至是興奮(老師也認為我有這部分的天分),但當我順利寫完計畫案也申請到經費,並完成長達一年的介入型研究,接下來就是投稿了,心想做了這麼久的研究,不投稿實在枉費病人參與研究的意義,及自己長期介入追蹤的心血。
記得自己第一篇 SCI(我也只有這篇)是老師帶著我寫的,由於目前已是博班生,要求就會不同(不能再直接寫中文給老師了啦),但又怕自己寫得太爛,加上英文不是頂好,且距離上次登 SCI 應該快 10 年了,覺得自己應該要先了解投稿寫作的技巧及方法,寫出像樣的東西來,可能比較符合現階段應有的學習態度。
於是趁著九月中旬開學前,報名了自己期待及猶豫很久的新思惟《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研究新手和電腦生手,都能做出投稿等級的圖表。
新思惟總是帶給學員滿滿的正能量,傳授知識及經驗毫不藏私,這對在職的學員實在太重要了,我能在短時間內學習到寫作的竅門,抓到寫作的精髓,了解哪些是容易犯的錯,藉由醫師們課堂的經驗分享,可以讓我們少走許多冤枉路,省下許多時間(最貴的成本)。
此外,新思惟總是能根據學員的能力及程度作指導,無論是初學者或是對電腦不是很靈光的人,都能做出 SCI 等級美美的圖表。當然學習者日後的努力,我想才是能否成功的關鍵,畢竟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PS:如果上完課,我繼續每天追鄉土劇就……為了趕快畢業及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真的不能再追劇,要加油!)
很感謝新思惟的講師們(陳一銘醫師、吳爵宏醫師、蔡依橙校長),在互動實作過程中給予很多協助(我一直舉手舉到自己都不太好意思)。唉,雖然我的電腦真的很弱,卻能讓我在短短 2 小時之內完成這麼多 SCI 級的圖表,超開心,希望後續作業能把圖做得更好。
過來人的建議,讓我能順利走在研究路上。
蔡校長分享時間與資源安排,我覺得非常受用,除了增強寫作技巧外,其實時間管理及運用,也是能否成功完成投稿的關鍵。另外,如何同時兼顧家庭方面,藉著參與國際學術活動帶家人出國,不但達到旅遊目的,也讓帶孩子了解父母的努力,間接影響孩子,同時讓孩子了解如何讓世界認識台灣,太有意義了。
最後,感謝陳一銘醫師給予鼓勵、提供諮詢,讓我在臨床研究上多一位協助的師長,讓自己感到不孤單,希望未來跟老師有更多學習的機會;感謝蔡校長的正向鼓勵「當你變強,資源就會跟著來」,期待自己在研究起飛的路上,能逐漸茁壯,早日畢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