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投稿期刊選擇

 

作者:臺北醫學大學 教學部 蔡長洲 同學

 

 

MEPA_20170415_0586

 

 

下定決心那一刻,就是最好的時機。

 

早就耳聞《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口碑已久,由於之前參加過的《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對於課程的內容是沒多少猶豫,只是一直在想,對我而言,何時參加研究課程,才是最恰當的時機,一時衝動報了名,還在想著是不是太早接觸這堂課,終於在最後蔡校長的結語才發現,「現在」就是參加最好的時機!

 

不像許多早就提筆研究,對於各種統計分析軟體熟悉的同學或學弟妹,我對於統計大概僅限於科會 journal reading 所規定的那些 paper,常常省略 methods 中的統計方法,用上一堂《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的視覺化,報告每篇的 introduction、result 及 discussion,但就像一銘老師所說的,不去了解背後的原理,是來自於小時候對統計學的害怕。

 

而互動實作中對於 Wonder girl、Smart head 以及 Worker bee 的分析,不僅提供了各個鮮明的分析情境,光一開始的選題與目標就夠吸引人了,同時實作過程動手之餘,腦子還在想,有沒有其他方式能夠讓 InnovaRad Hospital 的介入性放射科有更好的科未來 XD

 

(橙編按:長洲院長好!XD)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短短的時間內投入 MedCalc 學習,就得到超乎自己預期的效果,我很慶幸至少在一開始的方向,不論是軟體操作與寫作概念上,不是毫無頭緒,邊走邊怕是不是自己又在另一條冤枉路上,感謝新思惟在架構上提供這些 check point 可以努力!

 

 

投稿順序看 IF?錯!是看 fu 啦!

 

而這些都還在地上作業的過程而已呀!真正開始投之前,爵宏老師也有說,學術歸學術,圖表文字排版更是另一種畫龍點睛,怎麼讓 reviewer 腦子不要燒到系統二的伺服器,藉由 evidence-based 證明了原來讓 reviewer 不開心真的會出大事,寶島台灣又是被國際特別關注的國家,英修都救不回來的缺點,爵宏老師一項一項剖析。

 

而學術品牌建立,只要專心在自己的研究方向,多種類 paper 投稿,更能顯示出作者對於自己專業領域事事用心,細節都有顧到。對於 journal 而言,熱烈的討論更能顯示出有人閱讀、回饋,學界變得親切起來,對大家都有好處的。

 

一銘老師對於 impact factor 的分析就像是 Spotify 或 YouTube 上的熱門影片或歌曲,不一定排行榜上的歌單我們都愛,但我們可以找跟我們頻率相近或主題類似的頻道,重點是我們平常就有在閱讀這個頻道並且也認為他是實用有幫助的。簡單地講,覺得有緣分有 fu,可以排個順序投下去,至少不是亂槍打鳥,而且投的心裡也舒服。

 

深耕自己在乎的領域

 

最後才是要起飛的時刻,我沒有經歷過並且也尚未準備好,接收了蔡校長想對大家傳遞的訊息,瞭解忙碌並快速衝刺,才是大家的真實日常,要如何做好工作安排、自我學習的時間分配並沒有定論,但只有全心投入的人,才能有所收穫。

 

片段式的時間,留給臨床上的其他 loading 與行政事務,下班後的私人時間,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想深耕的領域,不論是哪一種科別行業,能在自己最在乎的領域努力熬出一番成績,才是蔡校長最後分享的真意!再次謝謝新思惟團隊的付出,我對於課程教學的境界又再次被往上拓寬了。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70415_第十六梯次課程紀錄 並標籤為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