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新思惟的系統架構,這次不再停滯。

 

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家醫科 沈怡伶 醫師

 

 

01_innovarad_shenyl_MEPA_20171104_0677

 

 

不是不想寫,而是沒頭緒不知從何下手。

 

報名《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其實也是掙扎了一下,怕來了,若短期還是沒生出來不就很尷尬,想東想西的結果,還是乖乖的繳了新思惟幣,因為我想聽聽看有系統性且明確的解說,我想聽聽蔡校長、一銘醫師跟爵宏醫師,這些大師們親身的經驗分享。就上次參與《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的經驗,我應該可以理解大師們的分享。

 

一開始陳一銘醫師以論文架構相見歡,強調以 novelty 補足母數不足的劣勢,先對付 result 跟 methods 來避免卡關陣亡在 introduction 和 discussion。

 

接著由吳爵宏醫師以 reviewer 的觀點,分享投稿碰壁其實另有原因,「reviewer 不開心」。一篇論文,除了能寫將各段一一呈現出來外,在圖表方面,如果處理得宜,也會吃香很多。

 

 

實際 MedCalc 練功,讓自己有功力大幅上升的錯覺。

 

看到自己能按照教學一步步地完成統計圖表,真的有自信度升高,功力大幅增加的錯覺,彷彿自己就是先前帶領塞爾提克隊連勝的 Kyrie Irving。

 

雖然對寫作功力來說應該是錯覺沒錯,畢竟這不是一招能練成的,但我想,趁著這股又重新被激燃的寫文章衝勁(已陷入低潮期很久),近期應該能有點進度。

 

 

破除「用醫院的零碎時間寫論文」這個妄念

 

 

看到這張行程表

看到這張行程表

 

 

就決定先到這裡報到一下,再繼續幹活!

就決定先到這裡報到一下,再繼續幹活!

 

 

考完家專後,選擇留在醫院,即便我待的是區域醫院,仍有生論文的壓力。

 

每天臨床的業務幾乎塞滿了上班時間,想說用零碎的時間,像是門診的空檔來搜尋想做的相關主題,結果往往是筆電靜靜的躺在診間,打開個幾秒就被中斷了,每天上班揹筆電常是揹辛酸的。

 

經過下午蔡校長的當頭棒喝,我終於體認到,要用醫院零碎時間產出論文,是癡人說夢!雖然很殘忍,但事實證明,我進度停滯是因為一直有這個妄念。

 

不過校長的「帶狀時間」跟「連續時間」理論讓我有點嚇到,目前的我,可能無法完全付出這樣的時間,但也讓我了解到,要成為大師級的人物不是憑空得來的。

 

No pain, no gain!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71104_第十八梯次課程紀錄 並標籤為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