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足學校與現實應用的差距

 

作者:瀚群骨科醫療中心 張書豪 醫師

 

 

MEPA_20170218-350

 

 

為何許多人都去新思惟?

 

關注蔡校長的臉書新思惟社團已有好一陣子,始終好奇新思惟究竟有何獨門絕技?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醫學專業者們再次投入學習?報名這次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除了自己真的在寫作專業論文的技巧有許多不足之處,也希望能從新思惟師資群豐富的學術發表經驗中,學習到一些寶藏。

 

 

寫作是目前生存必要的能力

 

骨科醫師通常耐性有限,喜歡看到立即的治療成效。要骨科醫師靜下心做臨床研究,蒐集臨床數據、分析、寫作、校對,實在是有點違背大部分骨科醫師的天性。然而,學術論文發表,已成為在台灣要待在中大型醫院中,不得不具備的能力,也因而使我強迫自己刷卡來學習。

 

當天到了台大集思會議中心現場,看到同學們不乏有中壯生代的主治醫師,也說明了這門課程在醫界裡的需求,實在是有很大的缺口。

 

 

30 分鐘抵過一學期的統計課!

 

蔡校長於課程一開始就說:「台灣高等教育統計課程達到的最重要目標,就是讓學生害怕統計!」實在是說進心坎裡啊!

 

倒也不是說大學時代的統計課程教得不好,但是學用差距永遠是台灣教育的致命缺點。考完期中、期末考後,從理論到應用,大多數時候,只能靠學生自行摸索,就算是住院醫師訓練期間,journal reading 討論統計方法的成效對我來說也是有限。

 

好在陳一銘醫師精闢扼要地幫我們重新複習臨床所需的統計知識,半個小時的時間,瞬間把大學統計一學期的課程 outline 出來,且加進臨床醫師所需知道的真正重點。

 

 

曾經我嘗試自學,但是……

 

曾經試著自己買 SPSS 的書與下載軟體來自學,卻在掙扎了幾天後放棄。原因不外就是因為 SPSS 並非為了醫學統計所專門設計的軟體,而且也缺乏使用的情境訓練。

 

新思惟的系列課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有兩個多小時的實作課程,讓我們真實模擬從 Excel 數據轉換成可投稿的 figures 或 tables 的過程。而這,才是學校與真實研究生涯間,沒有被補足的差距。

 

 

成功不是憑空,多元策略,建立品牌。

 

吳爵宏醫師多元研究參與的課程分享,也讓人看到策略彈性發表的巧妙運用。原來,不是只有 original article 才能展現價值,個人的品牌建立,不一定只能透過研究能力來定義。適當地運用其他發表文體,也能展現與同儕醫師不同的臨床診斷或治療能力。

 

最後一段課程是蔡校長親自上陣演講,看到蔡校長把簡報整理的功力、視覺效果的呈現、口語表現的感染穿透力,完美呈現,有如看完一齣如 La La Land 般的精采好劇,震撼人心!帶狀塊狀的時間,瞬間超高濃度的研究精力投入,才能真的有產出。果真,成功絕對不是憑空而來,也讓人對於蔡校長的學術成就感到心服。

 

以一位骨科醫師來說,骨科的醫材開發,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 clinical unmet need。而蔡校長的新思惟團隊,無疑就是在醫學學術研究的培育領域裡,找到真正的 researchers’ unmet need!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70218_第十五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