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住院醫師,第一次出手就 impact factor > 7。

 

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 外科部 林偉傑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偉傑醫師參與團隊關於腸壁囊狀積氣的影像分享與回顧,獲 Radiology 刊登!

 

 

00_FB_MEPA_20180505_0466

 

 

本身是外科住院醫師,外科部老師們希望我們不只是會開刀,也要有心靈上的提升(大家都要寫 paper),因此參加了新思惟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上完課後,一直想要開始寫 paper,恰逢主治醫師王愷晟醫師提議:「有個 case 很有趣,要不要寫寫看?」於是,展開這次的投稿旅程。

 

 

資料蒐尋,找到投稿亮點。

 

在 PubMed 上,腸壁囊狀積氣(PCI; pneumatosis cystoides intestinalis)相關文章並不少,把範圍侷限在 acarbose 也有 10 來篇,因此這疾病是少見,但並不罕見。

 

跟主治醫師討論後,我們的 case 有非常高契合度的大腸鏡與電腦斷層的影樣,就以這個當作我們投稿的亮點。

 

 

如何選擇合適的期刊?

 

要投什麼期刊?我的選擇策略就跟挑另一半一樣,最好的先挑,分數高的優先考慮。從 JCR 排名上 IF 高的先選,再看看我們的文章合不合適。

 

第一個當然看 NEJM,發現在 2011 年,我們院內的醫師有類似的 case 發表在「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單元,而且 2017 年,一位日本的醫師也有同樣的 case 電腦斷層發表。評估 NEJM 對相同的疾病,應該不會連續一、兩年發表,因此立馬放棄。

 

再來,我選擇的領域有腸胃科、影像科和外科,均從高分往下找。在影像科前幾名的期刊 Radiology 發現有個「Image in Radiology」單元,他們偏好一張影像科的影像(CT, MRI, sono)搭配一張非影像科的圖片(內視鏡,病理檢體),跟我們的 case 非常符合,便決定從這本期刊開始投稿。

 

後續也決定第二、第三順位期刊,如果被 reject,就按照順序繼續投稿。

 

 

寫完並非結束,投稿後才是剛開始。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的老師有說到,很多人覺得 paper 寫完就結束了,其實投稿出去才是剛開始而已,自己投稿後對此深有體會。

 

很幸運的,editor 對我們的 case 感興趣,讓我們 revision,在書信往返過程中,來回補齊很多資料,也學會了論文相關 e-mail 書信怎麼寫。

 

過程中也有卡關,上 Facebook 社團「新思惟之友」求救,大神們也都願意拔刀相助。現在回想起來,很慶幸在這過程中,期刊社沒有等得不耐煩而直接  reject,最後文章也順利 accept!

 

 

心懷感恩,跨出研究生涯的第一步。

 

感謝新思惟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讓我跨出研究生涯的第一步。感謝  Radiology 期刊,在我第一次投稿沒有直接 reject,對論文寫作的小小幼苗給足很大的信心。

 

感謝王愷晟醫師,給我這個機會投稿,最後也有好結果,也感謝科內和外科部的老師們指導,讓我另一篇 original article 也順利 accept。希望自己之後繼續有論文 publish,不要這篇文章就是生涯顛峰了 XD

 

最後我要說,新思惟真的超有效率,我的文章在 publish 後,不到 24 小時就聯絡我要不要寫心得,再不到一天就完成導讀。

 

新思惟的課程內容不僅豐富,做事效率也值得我學習(這樣寫論文,我就不會再拖稿了 XD),期待自己可以繼續參與新思惟的其他課程。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80505_第二十一梯次課程紀錄, 共享榮耀,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並標籤為 , , , , ,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