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如何按部就班做研究?

 

 

Q17_

 

 

答:(吳爵宏)

 

就臨床研究來說,流程通常是這樣:遇到困難 → 搜尋文獻 → 確認問題 → 提出假設 → 設計試驗 → 執行試驗,再根據結果撰寫成論文並投稿。

 

做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決問題,因此我認為這幾個步驟中,「確認」問題最為重要,不是只有「找到」問題而已,還要提出足夠精確的假設;所謂足夠精確,就是要有辦法在一小段文字中,描述出主要收案條件、介入方法(如果有)和成效評估項目等。

 

因此,若你對自己將要做的研究(也就是將要回答的問題),都無法明確的表達出來,討論再精巧或複雜的試驗設計,都是空談。

 

建議多閱讀 NEJM 的文章(JAMALancet 也可以),看多了就會有感覺,如果時間有限,可以先閱讀 original article 中,abstract 的 background 部分以及 introduction 的最後一段就好。

 

以下舉一篇登在 NEJM 的文章給你參考:

 

「Once-Weekly Semaglutide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短短的題目,就說明主要收案條件(Adults, Overweight or Obesity)、介入方法(Once-Weekly Semaglutide),而成效評估項目是 weight loss,從 Overweight or Obesity 就可以猜出,因此也不用寫出(若成效評估是心臟功能,那就會寫出來)。

 

「Obesity is a global health challenge with few pharmacologic options. Whether adults with obesity can achieve weight loss with once-weekly semaglutide at a dose of 2.4 mg as an adjunct to lifestyle intervention has not been confirmed.」在 abstract 中的 background,簡短講出已知現況及問題:肥胖是大問題,且沒什麼藥物治療。並簡述治療劑量及用法,以及提出成效評估是 weight loss。

 

「This 68-week trial evaluate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emaglutide as compared with placebo as an adjunct to lifestyle intervention for reducing body weight and meeting other related end points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and without diabetes.」在正文中的 introduction 最後一段的重點句,把主要收案條件、介入方法和成效評估項目又更精確的描述出來。

 

當你能夠把自己的研究想法精鍊成簡單的文句,接下來的答案(或找到答案的方法)就會順勢浮現,即使沒有,和相關的專家討論時,讓對方了解你的想法,也能更精確給你適切的試驗設計建議。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學員提問 並標籤為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