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各位舊雨新知的支持,《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9 / 17(日),現已報名截止。
若您對我們的各種課程有興趣,歡迎追蹤新思惟國際,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訊息。
追蹤訂閱
問:校長好,我真的很需要在明年 ______ 月之前有文章刊登,好應對應徵住院醫師時的書面審查 / 次專科醫師考試 / 博士班畢業資格 / 教職升等,請問往前推的話,我應該在多久之前開始準備上課跟寫作?
答:(蔡依橙)
這個問題很常見,但可惜沒有辦法有一個確切的數字。如果簡單的回答,我會建議一年半比較保險。
但你一定也有聽過,有人三個月寫出來,有人六個月刊登,有人兩年就生出 18 篇寫到履歷。同時你也會聽過,有人認真準備了一年半,最後卻一篇都沒有。也有人文章寫好,但遇到一些狀況,兩年後還是沒辦法刊登,甚至也有人寫了三四年,依然沒寫出來的。
這個問題的本質,很類似你去問老師說,我一定要考上第一志願,請問我該多久以前開始準備?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酪氨酸激酶抑製劑(EGFR-TKI),常被用作晚期 EGFR 突變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
目前研究指出,肺癌患者經常伴隨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併發症。這些併發症可能會影響治療決策、藥物副作用和治療結果。嗜中性球和淋巴球之間的比值(NLR)是一個可以反映全身的發炎指數,也與肺癌患者的不良預後有關。然而,卻很少有研究討論肺癌患者的 NLR 與生活品質之間的關係。
因此,陳鍾岳醫師團隊進行了一項多中心、前瞻性、觀察性研究。研究結果顯示,EGFR-TKI 藥物的毒性副作用、病患的併發症,以及嗜中性球和淋巴球之間的比值(NLR),都與生活品質下降相關。
根據研究結果,作者總結,建議在使用 EGFR-TKI 治療時,應密切監測並積極管理藥物的副作用,以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恭喜陳醫師!
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是一種非侵入性的腦部刺激技術,藉由簡短而高強度的磁場穿透頭顱,在大腦皮質組織中產生電流。過去有許多研究探討以 rTMS 來治療精神疾病,目前美國 FDA 和其他幾個國家已經批准使用 rTMS 對憂鬱症患者進行治療。
然而,rTMS 的治療效果可持續多久仍未有定論,而且目前也尚未有研究顯示持續接受 rTMS 治療的患者,其憂鬱症發展是否不同於未持續接受 rTMS 的患者。
為了理解這領域的現況,許智維醫師團隊有系統地檢索各種電子數據庫,包括 PubMed、Cochrane CENTRAL 和 EMBASE(從每個數據庫的創建開始,直到 2022 年 10 月),收集在 rTMS 治療結束後至少三個月內的憂鬱評分結果,最終,從 24 篇研究中納入了 911 名患者,進行統合分析,追蹤 rTMS 對重大憂鬱症狀的長期效應。
統計後顯示,持續接受 rTMS 治療的患者,在治療後的前五個月憂鬱症狀相對穩定,但之後有上升趨勢;而未持續接受 rTMS 治療的患者,憂鬱症狀也有輕微上升。
恭喜許醫師!
問:校長好,我自己問了一下學長姐,發現 PGY 就算立志想要在應徵之前生出論文,最後失敗的比例其實不低,而且原因五花八門,當然有人成功,也有人不只成功發表,甚至還連發。請問,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差異?到底 PGY 寫論文,困難在哪裡?
答:(蔡依橙)
這件事情是個多重因素,如果能夠把每一項因素都處理好,應該是蠻有機會發表的。
以下的分析,是來自於許多醫學生或 PGY 時期就來上課的校友,以及詢問我們許多合作的老師,指導過數百名學生,所整理出來的結論。
2023 年 11 月 18 日(六)9:00a – 4:40p
台北捷運忠孝復興站旁 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
陳一銘醫師 / 吳爵宏醫師 / 蔡依橙醫師
【最新公告】2022 年新思惟研究課程校友,論文發表數突破 1000 篇!
精進自己,補足學術能力。努力拚一篇,應徵、評鑑、升等通通用得上!
有許多人正在運用 AI 工具來加速論文寫作,你也想跟上這波浪潮,將 AI 整合進自己的研究流程嗎?
新思惟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不只提供系統化的學習方法,讓你用一天的時間,輕鬆掌握寫作、投稿、統計製圖、申請研究計畫等必要技能,課程更與時俱進,融入 AI 工具的應用,講師將不藏私地分享第一手的使用經驗,告訴你如何善用 AI 提高工作效率與精確度,優化論文撰寫到發表的生產線,快速拚出 SCI!
當你具備了這些基本技能,成為一個懂得統計怎麼算、數據圖表怎麼做、文章怎麼寫的稀缺人才,在學術領域不管是單打獨鬥還是團隊合作,都能展現自己的價值。
每月都有校友登上 PubMed 的論文工作坊,開班超過 50 梯次,協助超過 1500 位同學,提供「最好的論文寫法」、「直覺的統計軟體」、「高效的投稿策略」,讓你日後寫論文,不再是申論題,而是填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