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錢穎群醫師團隊,關於結核病感染治療的配合度及其對預防結核病復發影響之研究,獲 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Public Health 刊登!

 

 

01_JIPH_ChienYC_06

 

 

文章介紹

 

錢穎群醫師團隊想要了解結核病感染治療對預防結核病復發的重要性。許多病人因為藥物副作用而中斷治療,但治療完整性對結核病復發的影響一直不太清楚。

 

研究團隊回顧分析了台灣某醫學中心在 2016 年到 2021 年間的 1432 名病患資料。他們將結核病感染的病人分成三組:完全沒有開始治療的 N 組、治療不完整的 IC 組,以及完成完整治療的 C 組。另外還有一組對照組,是曾經接觸過結核病但沒有感染的人。研究追蹤這些病人最長三年,觀察結核病復發的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整體的結核病復發率是 2.3%,也就是 1432 人中有 34 人復發。但各組的復發率差異很大:沒有治療的 N 組復發率最高,達到 6.1%;治療不完整的 IC 組復發率是 2.1%;完成完整治療的 C 組復發率最低,只有 0.5%;對照組的復發率是 0.7%。

 

統計分析發現,接受結核病感染治療能夠顯著降低復發風險。跟完全沒有治療的病人相比,治療不完整的病人復發風險降低了 68%,而完成完整治療的病人復發風險更是大幅降低了 95%。更重要的是,研究發現治療配合度每提高 10%,復發風險就會降低 23%。

 

這項研究涵蓋的病人中,有 67% 開始接受治療,但只有 38% 完成完整的療程。

 

研究結論指出,結核病感染治療確實能夠大幅降低復發風險,特別是配合度高的病人效果更佳。因此,提高病人的治療配合度非常重要,尤其是年長者和有其他疾病的病人,這樣才能讓結核病感染治療發揮最大的效果,有效預防結核病復發。

 

 

恭喜錢醫師!

 

Reference 總是被審閱者質疑?其實有解法!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錢穎群醫師團隊,關於結核病感染治療的配合度及其對預防結核病復發影響之研究,獲 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Public Health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林奕瑱藥師參與團隊,關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與心血管事件之研究,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01_SR_LinYC_03

 

 

文章介紹

 

林奕瑱藥師與團隊想要了解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不同降血糖藥物時,血糖控制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係。

 

過去的研究發現,使用磺醯基尿素類(sulfonylurea)或胰島素的患者,其糖化血色素(HbA1c)數值與死亡率呈現 U 型關聯,也就是說血糖過高或過低都不好。但是對於使用較新型、比較不會造成低血糖的藥物患者,這種關係到底是如何,目前還不清楚。

 

研究團隊分析了 2009 年到 2020 年間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資料,總共納入了 6789 名病人。

 

他們把這些患者使用的非胰島素降血糖藥物分成兩大類:高低血糖風險藥物(包括磺醯基尿素類和 meglitinides),以及低低血糖風險藥物(包括腸泌素類似物、SGLT-2 抑制劑、thiazolidinediones 和 acarbose)。其中 3191 人使用低風險藥物,3598 人使用高風險藥物。

 

研究結果顯示,不管是使用哪一類藥物的患者,糖化血色素與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都呈現 U 型關聯。這意味著血糖控制得太嚴格或太鬆散都不好,維持在中等範圍最安全。

 

具體來說,使用低低血糖風險藥物的患者,當糖化血色素維持在 6.7% 時死亡風險最低,維持在 6.8% 時心血管事件風險最低。而使用高低血糖風險藥物的患者,糖化血色素在 6.8% 時死亡風險最低,在 7.2% 時心血管事件風險最低。

 

研究發現,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控制並非越嚴格越好。過度嚴格的血糖控制可能增加低血糖的風險,而血糖控制不佳則會增加各種併發症的機會。不論使用哪種類型的降血糖藥物,維持適中的血糖控制才是最理想的策略,這樣可以同時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恭喜林藥師!

 

文獻搜尋有什麼方法,如何有效率的整理?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林奕瑱藥師參與團隊,關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與心血管事件之研究,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問:投稿後分數下滑可以撤稿嗎?

 

 

 

officehour_151

 

 

問:一篇不錯的文章投稿出去,審查很久,剛回來,給了 major revision,但意見非常難回。剛好新版 impact factor 公布,該期刊分數下滑,且從 Q2 變成 Q3,覺得有點虧,請問可以不回 revision,或者直接撤銷投稿,改投其他雜誌嗎?

 

答:(蔡依橙)

 

這是個很實際的問題,所以我們也會用實際的角度來回答。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問:投稿後分數下滑可以撤稿嗎?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周睿信醫師團隊,關於敗血症相關肝功能異常會干擾血中 PCSK9 濃度與死亡率之關聯性之研究,獲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刊登!

 

 

01_JCC_ChouRH_19

 

 

文章介紹

 

周睿信醫師團隊想要探討一種叫做 PCSK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9)的蛋白質,在敗血症病人中的角色。PCSK9 原本是降膽固醇藥物的作用目標,但研究團隊發現它可能在敗血症的病程中也有影響。

 

不過,它能不能作為預測病人預後(生存機率)的指標,目前還不清楚,所以這篇研究特別關注 PCSK9 與「敗血症相關肝功能異常」(SALD)的關係。

 

團隊收集符合 Sepsis-3 診斷標準的病人,在入院 24 小時內抽血測量血漿 PCSK9 濃度,依照濃度高低分成三組,並追蹤 28 天的存活情況。研究還用 Cox 比例風險模型和restricted cubic spline 進一步分析 PCSK9 與死亡率的關係。

 

總共有 415 位病人參與研究。結果發現,PCSK9 濃度最低的那組,28 天內的死亡率最高。進一步分析顯示,在肝臟 SOFA 分數(評估肝功能的器官衰竭評分)≥ 1 的病人中,PCSK9 濃度與死亡率呈「反向直線關係」,濃度越低,死亡率越高;但在肝臟 SOFA = 0 的病人中,則呈現「U 型關係」,濃度太低或太高都不理想。

 

不過,如果把 INR 和肝臟 SOFA 分數納入調整後,PCSK9 與死亡率的關聯在整體病人中就不再顯著。

 

結論是:敗血症病人中,低 PCSK9 濃度與較高死亡率之間的關係,可能受到敗血症相關肝功能異常的影響。未來在研究 PCSK9 在敗血症中的角色時,需要考慮肝功能對 PCSK9 合成以及病人預後的影響。

 

 

恭喜周醫師!

 

ChatGPT 和 Perplexity 該用哪個?寫研究論文的話。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周睿信醫師團隊,關於敗血症相關肝功能異常會干擾血中 PCSK9 濃度與死亡率之關聯性之研究,獲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從新手村到進階,帶著行動藍圖離開教室。

 

作者:小港醫院 骨科 沈柏因 醫師

 

 

01_innovarad_pyshen_MEPA_20250810_546

 

 

從資深村民到恍然大悟

 

8 月 10 日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對我這位「新手村資深村民」來說,收穫真的超乎預期。

 

坦白說,我是在親身經歷過論文撰寫、製圖、投稿,甚至進到修改階段後才報名。

 

雖然起步比其他人慢,但正因為完整走過每個艱辛的環節,課程中的每個細節都顯得格外有感。當老師講解到那些我曾卡關的點時,頓時有種「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感,甚至上完課後,我就能直接動手修改自己的論文。

 

這種「即學即用」的成就感,是任何事前的想像都無法比擬的。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50810_第七十三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 , , , , , , , , | 從新手村到進階,帶著行動藍圖離開教室。 已關閉迴響。

一邊動手跑出圖表,一邊讓 AI 幫我加速,第一次覺得真的能投稿。

 

作者:林口長庚醫院 呼吸治療科 林玫君 呼吸治療師

 

 

01_innovarad_MCLin_MEPA_20250810_255

 

 

從一開始就有方向感

 

今天參加《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對我而言非常有價值。課課程緊湊且完整,結合了概念講解、實務技巧、案例分享與實作練習,補足了我在統計繪圖與投稿策略上的知識缺口。

 

開場的「今天學什麼:協助你知識吸收更有效率的介紹」。講師清楚點出論文寫作的核心挑戰與盲點,並建立明確的學習路徑,讓我知道每個技能如何串成一條完整的產出流程。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50810_第七十三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 , , , , , , | 一邊動手跑出圖表,一邊讓 AI 幫我加速,第一次覺得真的能投稿。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