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也能跑出圖表,論文產出不是白日夢。

 

作者:阮綜合醫院 外科 廖凡霆 醫師

 

 

MEPA_20230709_0255

 

 

雖然實習醫師時期就有耳聞新思惟的課程,身邊參與過課程的同事,不約而同表達新思惟是對寫論文或是統計方法毫無頭緒,卻又渴望完成著作之入門磚。當時並沒有意識到寫論文的重要性。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0819_第五十七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零基礎也能跑出圖表,論文產出不是白日夢。 已關閉迴響。

研究功虧一簣,幸好有當初在新思惟的學習,讓論文成功發表。

 

作者:匿名

 

 

CLIP_20200412_1165

 

 

感謝新思惟國際給我這個機會能分享論文發表的一些心得,並且能諒解我暫時不適合對這件事情太過高調的難言之隱,並非刻意對於這樣的分享吝嗇……

 

能將這篇文章投稿成功,有很大一部分要感謝當初在剛當住院醫師時,就決定來上新思惟論文系列課程的自己。上過的課程包含 CLIP(《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和 MEPA(《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一開始只覺得可以投資自己看看,如果能在茫茫論文之海中有個令人安心的道路可以參考,相當吸引人,沒想到這樣的決定,對於我能好好完成這篇文章貢獻卓著!

 

 

人算不如天算,從前景一片看好到突發變故。

 

既然決定匿名,那我就稍微寫詳細一點點了。當初前老闆給我這個題目的相關資料時,雖然除了論文的主題發想以外的資料,我都必須從頭自己收集,但當時前老闆擁有自己的實驗,也有幫前老闆經手過很多論文的助理學長姐能夠幫忙處理統計資料、諮詢期刊投稿的意見,在奧援與有經驗的前輩如此多的情況下,我對於論文撰寫前景是感到相當樂觀。

 

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這篇論文大略剛完成初稿時,前老闆的團隊因故在短短半年內被裁撤,並輪調許多助理與個管師,最後想當爾,前老闆就悻悻然的離職了。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研究功虧一簣,幸好有當初在新思惟的學習,讓論文成功發表。 已關閉迴響。

2023 / 7 / 9(日)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MEPA_20230709_0359

 

 

論文發表與許多人的職涯發展息息相關,無論是面臨升等或應徵住院醫師,學術履歷都成為別人評價你的一部分。然而,對於許多人而言,寫論文是一個充滿挑戰和困惑的過程,初學者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有鑑於此,新思惟推出《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協助各位克服起步的逆風。

 

初學者友善,像簡易的論文發表說明書,希望有早點來上課!

 

這門課為初學者和專業人士提供全面的論文寫作指南,從文章架構、投稿策略、統計製圖、研究計畫、AI 工具等關鍵議題,通通都有教!循序漸進地引導各位搞懂「寫論文」是怎麼一回事,並親手在自己的電腦上做出 SCI 等級的圖表,全方位掌握寫作、投稿、統計三大核心技巧。

 

今日不算短之紮實課程,學習 MedCalc 的基本應用及論文書寫之格式及規則。最令人耳目一新是 AI 例如 ChatGPT 之協助與使用,讓研究初學者有新工具作輔助。

 

目前有一些 idea 和 data,認識的師長同仁都說可以找醫學統計或公衛同仁幫忙,但與其等人家給魚吃,還不如學會用釣竿自己釣,也訓練對 data 的處理。

 

講師作為過來人,在課堂上分享很多實際執行面的建議,讓各位新手上路,一出手就能避開初學者常犯的錯誤,並減少盲目摸索的時間和金錢。唯有掌握學術寫作的規則,徹底擺脫菜鳥味,才能寫出審稿者願意多看一眼的文章,最大化被接受的機率,從 reject 邁向 accept!

 

善用工具,再把想法經由組織化,有條有理地呈現,是今天學到的重點。接下來就是實際行動了。謝謝新思惟,幫助我啟動論文寫作!

 

2022 年新思惟研究課程校友成績創下歷史新高,全年發表共 1037 篇!超過一百位校友是發表人生中第一篇 SCI 論文,且半數為住院醫師或實習醫師。校友成績證明,成功登上 PubMed 非難事,越早來上課越早見效。

 

關於外科系的研究課程,歡迎參考我們的《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從統計內容到講師,都是針對外科領域所打造,有外科雜誌 editor 與 reviewer 角度分享、有限個案數相關的統計、survival analysis 統計製圖、如何有效回覆 reviewer 等不同主題。

 

 

對統合分析,或者個案報告、技術發表、文獻回顧等不同文體有興趣的朋友,我們也有相應的課程喔!主題不同,一樣高品質、一樣好口碑、一樣充實內容!

 

 

來到工作坊上課,不但不會感到無聊疲累,還覺得內容易懂好吸收,為什麼新思惟的簡報跟演講可以如此清楚有效的傳遞知識呢?如果你想知道好簡報的秘訣,歡迎參考以下兩種工作坊。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你!

 

 

關於課後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專屬於新思惟工作坊校友的線上 Office Hour,開辦囉!課後應用遇到問題,想問問校長的意見嗎?歡迎你來。

 

 

期待未來您也能與我們分享,論文被接受那一刻的喜悅

 

一起來回味,活動當天的精彩時刻。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0709_第五十六梯次課程記錄,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已標籤 | 2023 / 7 / 9(日)課程照片記錄 已關閉迴響。

環境中沒有足夠資源時,新思惟能提供最大的幫助。

 

作者:奇美醫院 放射科 楊傑宇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楊傑宇醫師團隊,關於不同磁振造影條件對金屬植入物校正效果之研究,獲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 刊登!

 

 

MEPA_20191201_1304

 

 

新思惟國際的課程,在醫界已經是家喻戶曉的等級,不需要過多介紹,而對於研究資源較為匱乏的地區醫院及診所醫師來說,依然是個理想的選擇。

 

剛轉換跑道到放射科,我隨即報名了《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過去在地區、區域醫院工作時,未有足夠的資源能請教,對於有志於寫作論文的人來說,新思惟國際的課程無疑是必要的。

 

 

新思惟不只有精實課程,校長也提供與時俱進的見解。

 

現在我已經進入訓練的尾聲,深刻感受到醫學中心相較於小醫院,在研究資源上確實擁有更多的優勢。訓練會有定期的時段,對住院醫師介紹研究的基礎知識,或有人分享自身的研究成果。當初我認為工作坊的重要部分,如論文架構和圖表製作,院內的前輩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且樂於分享,即便關注的細節不盡相同。儘管如此,很多前輩都參加過新思惟的課程,也會向年輕醫師推薦。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91201第二十八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環境中沒有足夠資源時,新思惟能提供最大的幫助。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楊傑宇醫師團隊,關於不同磁振造影條件對金屬植入物校正效果之研究,獲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 刊登!

 

01_JCAT_YangJY_01

 

 

文章介紹

 

隨著醫學治療的進步,現在能夠透過手術和金屬植入物治療越來越多的脊椎疾病,包括退化性疾病和創傷相關疾病。磁振造影(MRI)和電腦斷層掃描(CT)是重要的影像檢查方式,用於追蹤和評估復發病變和植入物相關併發症。

 

相較於 CT,MRI 能夠提供更多關於軟組織、骨髓和神經根的資訊,然而金屬偽影的問題,可能導致影像品質不佳,包括平面內和平面外的失真,限制了疾病的評估,故減少金屬偽影是 MRI 的重要任務。

 

研究顯示,傳統用來減少金屬偽影的方法,例如減少回波時間和增加頻寬,效果相當有限,因此研究者們開發了一些更有效的方法,包括切片編碼金屬偽影校正(SEMAC)。

 

切片編碼主要用於減少平面外失真,許多研究顯示,SEMAC 相比傳統 T1 和 T2 加權成像序列具有更好的影像品質,然而,在脊椎 MRI 中,對於檢測骨髓和椎旁軟組織水腫非常重要的抑制脂肪 T2 加權影像中,通常有更多金屬偽影。

 

在減少金屬偽影的標準方法中,Short-Tau 反轉恢復(STIR)成像最常推薦用於改善金屬植入物患者的脂肪抑制影像品質,卻很少有研究比較 STIR 和 SEMAC 影像。只有三項針對 3.0T MRI 的研究,探討了使用 SEMAC 和 STIR 序列進行抑制脂肪成像的優勢,至今尚無研究比較 1.5T MRI 下獲得的 SEMAC 和 STIR 影像。

 

因此,研究的目的是探討使用 SEMAC 序列減少金屬偽影的影像品質,並在有金屬脊椎植入物的患者中,比較 SEMAC 和 STIR 序列進行 1.5T MRI 的效果,去了解使用 SEMAC 序列是否能更有效地減少金屬偽影,有助於醫療人員在診斷和評估時,能夠選擇最適合的影像檢查方法,為脊椎疾病患者的影像診斷提供更加準確可靠的依據,來改善他們的治療方案。

 

研究結果相當正面,確認了 SEMAC 在 1.5T MRI 的優異表現。

 

 

恭喜黃醫師!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91201第二十八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楊傑宇醫師團隊,關於不同磁振造影條件對金屬植入物校正效果之研究,獲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林伯翰醫師團隊,關於台灣老年人接受經導管或外科主動脈瓣膜置換之一年和五年預後結果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01_JCM_LinPH_01

 

 

文章介紹

 

林伯翰醫師團隊研究台灣老年患者在不同風險群組中,進行 TAVI(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或 SAVR(外科主動脈瓣膜置換),並提供實際結果數據。

 

團隊從 2011 年 3 月到 2021 年 12 月,在一家醫療中心進行 177 名年齡 ≥70 歲的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的 TAVI 或 SAVR。根據 STS 評分,將患者分為三組,然後比較臨床特徵、手術併發症和全因死亡率。

 

在所有風險組中,TAVI 組和 SAVR 組在住院期死亡率、1 年和 5 年死亡率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在所有風險組中,TAVI 組的患者住院時間較短,主動脈瓣旁漏率較高。在單變量分析中,BMI<20 是 1 年和 5 年死亡率較高的風險因素。在多變量分析中,急性腎損傷是預測 1 年和 5 年死亡率惡化的獨立因素。

 

結果顯示台灣老年患者在 TAVI 組和 SAVR 組之間的死亡率沒有顯著差異。然而,在所有風險組中,TAVI 組的患者住院時間較短,主動脈瓣旁漏率較高。研究結果有助於臨床醫師制定治療決策和改進患者預後。

 

 

恭喜林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林伯翰醫師團隊,關於台灣老年人接受經導管或外科主動脈瓣膜置換之一年和五年預後結果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