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羅育騏醫師團隊,關於以罪惡感的腦神經機制區分雙極性疾患與重鬱症患者之研究,獲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刊登!

 

 

01_CP_LoYc_03

 

 

文章介紹

 

雙極性疾患(BD)和重鬱症(MDD)在臨床上常被混淆,有 25% 的 BD 患者初期會被誤診為 MDD,這會導致用錯藥,延誤最佳治療時機。近年研究發現,「罪惡感」可能是區分這兩種疾病的關鍵,因為它與道德判斷及大腦特定區域的運作密切相關。

 

為了找出更好的方法來區分這兩種疾病,羅育騏醫師團隊設計了一項實驗,邀請了 111 名受試者,並將他們分成三組:35 名病情已經緩解的 MDD 患者,38 名病情穩定的 BD 患者,還有 38 名身心健康的一般民眾做為對照組。

 

研究團隊設計了兩種不同的影片情境:第一種是「痛苦情境」,比方說刺傷別人這種會讓人明顯感到愧疚的行為;第二種是「模糊情境」,像是用手碰觸他人臉部,而這類行為是否合適要看具體情境。

 

受試者在觀看影片時,需要想像自己是行為的執行者,同時研究團隊利用 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MRI)記錄他們的大腦活動,特別觀察與罪惡感相關的腦區,像是背內側前額葉(dmPFC)和前扣帶回皮質(pgACC),想要瞭解這兩種病人在面對罪惡感時,大腦反應是否有所不同。

 

研究結果顯示,在「模糊情境」中,BD 和 MDD 患者的大腦反應差異明顯:MDD 患者比較容易有強烈的罪惡感,相關的大腦區域(例如 dmPFC 和 pgACC)活性較低;而 BD 患者的大腦活動則更高,特別是在負責情緒調節的區域。研究發現利用這些大腦反應模式,準確區分 BD 和 MDD 的可能性高達 78.6%;但在「痛苦情境」下,兩組患者的大腦反應差異就不明顯。

 

這項研究讓醫生在診斷時多了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能更準確區分這兩種患者,也看到模糊情境在心理健康診斷中的潛力。

 

 

恭喜羅醫師!

 

你知道論文作者排序其實有潛規則嗎?第一作者該怎麼定?通訊作者又該如何選?如果是跨院或跨科合作,如何平衡貢獻度和合作關係?來看看陳醫師的建議。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50207_第五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羅育騏醫師團隊,關於以罪惡感的腦神經機制區分雙極性疾患與重鬱症患者之研究,獲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刊登! 已關閉迴響。

2025 / 4 / 19(六)活動內容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Medical papers writing hands-on workshop

陳一銘醫師 / 吳爵宏醫師 / 蔡依橙醫師

 

2025 年 4 月 19 日(六)9:00a – 4:40p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2024_01-1_banner

 

 

你是否曾因為選錯期刊,投稿後石沉大海?是否因為不清楚期刊要求而浪費寶貴時間?文章的開頭如何動筆?數據該如何呈現?指導老師的期待又該如何回應?每一步看似遙遠又艱難,但其實,學術的門檻沒那麼高。

 

新思惟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是專為初學者打造的學術起點,課程從文章架構到數據呈現,從投稿策略到團隊合作,為你系統化拆解每一個環節,幫助你從零開始,用最短的時間掌握寫作核心技巧。

 

初學者常見的問題,我們在這堂課一起解決,包括:

 

  • 文章架構混亂:透過系統化的寫作指導,幫助你掌握清晰的論文框架。
  • 統計圖表無法有效呈現:親手做出 SCI 水準的圖表,讓數據說話更有力。
  • 投稿與退稿挑戰:實用的期刊選擇與投稿策略,提升成功率。

 

特別是期刊選擇的部分,這時代,投傳統、還是投 OA,結果會差非常多,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投稿策略應該怎麼去規劃?在「這時代的期刊選擇全攻略」這堂課我們都會與你分享。

 

無論你是醫學生、醫師、教授,還是非醫療背景的專業人士,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研究成果盡快發表,這堂課是最佳的選擇!

 

 

立即報名

 

 

寫論文的第一大挑戰,就是如何組織文章架構。四大段落的寫作,我們不會重複那些很無聊的概念性闡述,而是直接舉例告訴你怎麼寫是錯的、為什麼這樣是錯的、該怎麼樣寫才是對的。接著我們會介紹,初學者在整理自己的稿件時,視覺上應該注意哪些?畢竟排版糟糕會讓審閱者一眼就討厭,圖表不知所云很難說服人家我們有能力寫出夠格被刊登的學術文章。

 

中午動手實作之前,我們會簡單介紹一下基礎統計概念,然後實際開始操作,讓大家真正把看到的、聽到的,變成肌肉記憶,親自去體驗這些知識的威力。下午,我們會分享期刊選擇該注意哪些事情,尤其是針對不同專業生涯階段的夥伴們,給予不同的建議。

 

最後一堂課,則是一些社會真實面的細節,告訴各位,老師們可能在想什麼,以及你該先準備好什麼。會特別設計這堂課,就是因為常有同學明明找了不錯的老師,但最後卻無疾而終,甚至鬧得不歡而散,在需要論文產出的期限前仍無法發表。究竟出了什麼事,以及如何防止這樣的悲劇發生,都是我們想跟你分享的。

 

全天的課程,就是圍繞著「學術新進者想知道和必須知道的事情」這樣的核心去設計,課程全部白話解說,不怕你不懂,有問題都能問,老師不會電人。不管是醫學生或主治醫師,是藥師、治療師或護理師,都很適合。如果你是資深的論文指導老師,也會希望來找自己的學生,擁有這些基礎實力。

 

 

立即報名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50419_第七十梯次課程記錄 | 2025 / 4 / 19(六)活動內容 已關閉迴響。

2025 / 4 / 19(六)課程記錄

 

 

 

 

 

 

 

2025 / 4 / 19(六)活動內容【台北班】

2025 / 4 / 19(六)課程講者

2025 / 4 / 19(六)報名截止

2025 / 4 / 19(六)課程滿意度 與 手寫回饋

2025 / 4 / 19(六)課程照片記錄

2025 / 4 / 19(六)「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

 

 

最新活動

 

 

發表於 20250419_第七十梯次課程記錄 | 2025 / 4 / 19(六)課程記錄 已關閉迴響。

2025 / 4 / 19(六)台北班 線上報名

 

  1. 請先線上刷卡,早鳥 / 老朋友價 41000 元。不註冊綠界帳戶也可刷卡。
    發票一經開立無法更換,請詳閱「活動內容」「刷卡發票」部分。
    【一次付款】https://p.ecpay.com.tw/7590190
    或【分期付款】https://p.ecpay.com.tw/9F12BF5
    * 分三期 0 利率,可支援銀行:兆豐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上海銀行、富邦銀行、國泰世華、台灣企銀、台中銀行、匯豐銀行、華泰銀行、臺灣新光銀行、陽信銀行、三信商銀、聯邦銀行、遠東商銀、元大銀行、永豐銀行、玉山銀行、凱基銀行、星展銀行(含花旗銀行)、台新銀行、安泰銀行、中國信託、台灣樂天
  2. 名額以刷卡為準,並請填寫以下表格。
  3. 承辦人員確認,回信告知,並分享 Dropbox 資料夾。
  4. 業務聯絡人:廖婉君 innovarad.inc@gmail.com

 

發表於 20250419_第七十梯次課程記錄,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2025 / 4 / 19(六)台北班 線上報名 已關閉迴響。

寫不出來?缺少架構與技巧,拖慢了我的論文進度!

 

作者:忙於學術兼育兒的醫師爸

 

 

MEPA_20250111_0174 

 

感謝新思惟一如既往推出高品質課程,且讓我們有分享自身心得的機會,但礙於個人因素暫時需匿名,還請大家諒解。

 

簡單介紹一下自身背景,提供給未來有興趣報名的人士做參考。目前為醫學中心工作者身兼學齡前好奇寶寶的家長,在課程前已有不止一篇第一作者的 original article 及 case report。

 

至於為什麼會在這個階段才迷途知返,擁抱新思惟?源於自身瓶頸的察覺及難以突破。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50111_第六十八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 , , | 寫不出來?缺少架構與技巧,拖慢了我的論文進度! 已關閉迴響。

想進熱門科?具備論文寫作能力,為你的履歷加分!

 

作者:雙和醫院 一般醫學科 陳韻如 醫師

 

 

MEPA_20250111_0597

 

 

發表論文已成為應徵、錄取的關鍵?

 

參加此次《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對我而言是一次相當難得的體驗,過去大學生涯及實習中,很少有撰寫論文方面的課程,使得我自認在這方面的能力一直極為不足,但現在的趨勢,發表論文成為許多醫院及科別評斷醫師優劣及是否錄取的標準之一,這其實對我帶來相當大的壓力,若想要熱門科就不得不在此方面充實自我,雖然盡力嘗試尋找老師撰寫論文中,但在過程中還是遇到不少挫折,讓我想參加這次工作坊尋求幫助。

 

這次參加工作坊後,我覺得對於未來要如何努力有更明確的方向,對於將來會遇到的問題也更有心理準備與自信,包括 AI 議題,雖然知道可以使用 AI,但明確有人能分享 AI 使用經驗及需要注意的地方,讓我能少走不少彎路。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50111_第六十八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 , , | 想進熱門科?具備論文寫作能力,為你的履歷加分!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