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雄長庚醫院 一般科 蕭賢維 醫師

作為一名還在掙扎踏出於論文寫作領域中步伐的初學者,在這次的工作坊中,收穫了實用的論文寫作技巧、架構,以及最為重要的心態建立。
在報名前,曾因為高昂的報名價格而感到卻步。然而看到網站上許多學員分享的心得,卻讓我益發增加對於課程內容的好奇心。正好,也遇到與論文指導老師溝通卡關,在論文寫作上遇到瓶頸的階段。將年終獎金的一部分存起來後,便毅然決然的參加了年初的第一場工作坊。
作者:高雄長庚醫院 一般科 蕭賢維 醫師

作為一名還在掙扎踏出於論文寫作領域中步伐的初學者,在這次的工作坊中,收穫了實用的論文寫作技巧、架構,以及最為重要的心態建立。
在報名前,曾因為高昂的報名價格而感到卻步。然而看到網站上許多學員分享的心得,卻讓我益發增加對於課程內容的好奇心。正好,也遇到與論文指導老師溝通卡關,在論文寫作上遇到瓶頸的階段。將年終獎金的一部分存起來後,便毅然決然的參加了年初的第一場工作坊。
作者:台中榮總 婦女醫學部 蘇筠涵 醫師

自從考完專科醫師,本以為可以順著學長姐的路,寫論文,投稿,接著升任主治醫師。沒想到文章寫完,卻在投稿這個階段不斷受挫,隨著一次又一次投稿被拒,當初的滿腔熱血、研究魂等等的也漸漸熄滅,甚至隱隱有了離職的想法。
其實早就耳聞新思惟的論文與簡報課程許久,寫作時也會搜尋蔡校長的文章找尋建議,看到臉書跳出年後第一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的消息,便決定給自己一個機會。
來上課前本來惴惴不安,自己年紀老大不小,還一點學術成就都沒有,實在有點汗顏,但後來轉念一想,來上課程的,絕大多數都是新手,大家立足點其實也都差不多,是也沒什麼好丟臉的!
(婷編按:的確!本梯次同學的年齡分布為 25-49 歲,無發表經驗的同學占約八成,我們的課程也是標榜讓有無經驗者都能有所收穫,請不必擔心~)
作者:一般科 吳毅鈞 醫師

很早之前,就已經在社群網站上瀏覽過新思惟的課程,原本是抱著瞭解一下的心態閱讀網站上的介紹,並不認為是當下自己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在畢業到工作的空閒時間裡也上過一些課,嘗試使用 Review Manager 來投稿實證醫學的海報,雖沒有得獎,但在經歷實作與投稿的過程後了解到,沒上課只靠自己摸索,是有著一定的難度。
作者:牙科診所 潘長榮 牙醫師

在出國進修前夕,運氣很好的看到《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開課通知,於是立刻安排時間報名上課,希望在研究所開始之前,對於論文寫作能有更多的認識,讓求學之路上可以事半功倍。
整天課程的安排非常充實,從論文的段落、統計圖表的設計,到統計軟體的使用,都有深入淺出的介紹,下午的課程更是提到了投稿期刊的選擇、研究計畫和時間規劃的安排,這是老師們多年來的親身體悟,聽完一天的課程,猶如醍醐灌頂。
作者:台中榮總 感染科 黃薇諼 醫師

身為一個醫中的 ID man,疫情這三年,被各種堆積如山的行政事務與防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paper 產出並不是很順利。雖然指導教授非常厲害,但常常抓不到教授的重點與文章的結構,一直都寫得非常辛苦,也浪費了許多時間,當 R & CR 這幾年前,也只有一篇 case report、一篇 original article 和一篇 narrative review。
在年前下班後的夜晚,FB 忽然跳出新思惟的頁面,很久以前就有耳聞同學與同事的參加經驗分享,各個都好評如潮,一直都半信半疑,真的像大家所說的這麼神奇,參加完就會使用統計變成寫手嗎 XD?
作者:匿名

四年前,曾上過新思惟的簡報工作坊,對於新思惟的課程安排與講師素質,印象非常深刻,即便如此,在報名論文寫作工作坊前還是讓我猶豫好幾年,主要擔心自己學術底子差,不確定能不能因此有所收穫。但在專科考前有發表的壓力,於是找了科內學術成就不錯的助理教授,開啟懵懂跌撞的學術之路。
(婷編按:這位同學之前參加的是《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主要是以醫學領域的應用為導向,透過系統化課程設計和實作,快速學會醫學簡報設計要素的課程。)
對於生統的概念與實際在統計上的操作,依賴著網路上各平台的教學,邊看邊做,勉強跑出一些結果,雖然最終去學會貼了海報,但很清楚如此的狀態,還是離 SCI 很遙遠。除了感受到自己分析資料與寫稿的窒礙難行外,也對老師每次滿江紅的追蹤修訂感到抱歉,於是報名了此次《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