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附醫 風濕病研究中心 李如璧 助理研究員
當初由基礎研究實驗室,到加入臨床醫師研究團隊,一開始自以為「努力」就可以有美好的未來(遙望遠視)。然而時光飛逝,年輕不再,目前雖然建立很多適合臨床應用的檢驗與實驗平台,也幫助許多病患的診斷與治療,但是自己設立發表論文的目標卻遲遲無法實現。
看著校友快訊,也想一圓學術夢。
「為什麼臨床醫師總是說實驗數據不夠?為什麼想法與實驗結果,屢屢被其他研究團隊先發表?為什麼臨床文章的發表,對我似乎遙不可及?」
職涯中有許多研究疑問縈繞於心,看到新思惟國際一再於各大通路廣發快訊,校友學術起飛、成功發表的案例,加上周遭親友們的大力分享,終於讓自己下定決心報名。我想,就當作是自己目前研究的投資吧!
課程實用,啟發深遠。
從陳一銘醫師介紹佛系研究者的開場,真讓我心有戚戚焉,原來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就變成了「我佛慈悲」族群的一員。
課程進到入門寫作指導,我感受到當年身為初學者的悸動,雖然現今仍在浩瀚的學術海中載浮載沉,卻回憶起自己對研究的初衷與發表文章的心願。吳爵宏醫師審稿與圖表的分享,也讓我不由得細細審視自己的經驗,相互反省與印證,覺得相當受用。
中午的實作,再次複習自己畏懼的統計分析,發現竟然能以簡易的分類來重新面對數據資料,並且初次接觸 MedCalc 軟體。有別於 GraphPad Prism 需要自己給予統計指令,MedCalc 預設的統計分類已解決了大部分所需要的分析。
非常謝謝助教們有耐心、條理的臨時救援,讓我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將課程預設的各個問題(自覺這很重要),一步步地按照互動手冊的教學,用資料數據作統計分析,完成多個美麗的圖表(自認為)。
工作坊練功後,有更多的發表期許。
下午的課程,從投稿期刊的選擇策略,到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提供了許多論文寫作與國際交流的經驗(小聲說:目前我只有論文發表的小小心願)。
最後來到蔡依橙校長的「過來人的時間與資源安排」,給予我諸多啟發,的確論文出刊前什麼都不算,就像蔡校長對印表機的實際面需求,資源有限就該投資拚速度!
聽完一整天工作坊的分享與建議,自覺努力是需要再調整,必須克服自我的被動性,正視環境的實際面。由衷希望自己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論文(我不再是 0 到 1,我要更上一層樓),期待自己除了是校友的樣本數之外,還能夠成為學術起飛的一份子。謝謝工作坊的所有人員,謝謝校長!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