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義大醫院 胸腔內科 陳鍾岳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鍾岳醫師團隊,關於在 COVID-19 疫情期間如何保護患者與醫療人員之致編者信,獲 Journal of Patient Safety 刊登!
「機會,是為了準備好的人而存在。」
這句話真的是至理名言。說真的,跟很多優秀的同事相比,我對於臨床研究寫論文這件事情,並不是那麼在行。在大醫院裡,臨床、行政、教學三頭燒,想要靜下來完成學術工作,真不是那麼容易。
而寫完文章只是第一步,投稿又有很多眉眉角角,對於新手來說困難重重。如果在起步之前有人帶,不用自己摸索細節,會輕鬆不少。當初便是抱持這樣的想法,參加新思惟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的確對於寫文章投稿這件事,有了初步的概念。
課程傳授了完整的撰文架構及重要觀念
除了論文的基本架構介紹之外,「別讓 reviewer 不開心」應該是最受用的一句話了。整個文稿的編排、字體選擇、大小甚至行高,都有可能影響文章是否被接受。致使往後我在投稿的時候,即便是 manuscript 甚至 cover letter,都是審慎以對,深怕影響審閱者的心情。
而陳一銘醫師的雜誌投稿選擇心得分享,是另一個我認為收穫很多的部分,因為我相信很多時候,光是幫文章找到適合的雜誌投稿,就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要投到一般科或次專科雜誌,要不要投 Open Access,需要考量的點很多,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避開掠奪性雜誌。
吳爵宏醫師談多元參與的課程,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有時候不一定是 original article,如果有好的想法,就算是 image 或是 letter to editor,都是值得鼓勵的。尤其現在接受 case report 的雜誌不多,letter to editor 算是另一種分享的管道。
因疫情讓我們重新檢視醫療資源
自從年初 COVID-19 爆發以來,防疫相關的文章,在許多雜誌都是相當熱門的題材,尤其台灣在疫情方面的控制算是優等生,許多醫院針對防疫的方針與做法,都有值得學習與討論的地方。
剛好我是胸腔科醫師,擔任醫院防疫病房的病房主任,參與了防疫病房的整體規劃,包括收治條件制定、病人動線和感控措施等。這些不同於平時的做法,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去重新審視,我們對於病人安全與醫護人員安全的措施是否足夠,以及如何利用有限的量能,達到足以防堵新冠肺炎的擴散。
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努力
這些寶貴的經驗及成效,值得我們和世界其他的國家分享。因此在長官的支持協助下,很快地在兩週內完成初稿,英修及投稿。COVID-19 的文章非常多,也有很多的經驗分享,我們不同於其他人,由病人及醫護「安全」的架構出發,並且選擇醫療品質相關的雜誌投稿,很幸運地沒有經過 revision,就直接被接受(而且是相關領域 75% 的期刊)。
雖然只是 letter to the editor,不過能有一個機會,讓世界看到我們的努力,還是非常的高興。也感謝蔡校長和新思惟,讓我先將自己準備好,遇到機會來臨的時候能把握住。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