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紹
由於 COVID-19 對人類是個全新的挑戰,對於其傳染動力學的研究尚少,於是鄭皓元醫師與台灣防疫團隊,根據台灣的隔離與疫情調查資料,嘗試找出疾病的傳染特性。
研究收入了 2020/1/15 到 3/18,所有實驗室確診案例,以及他們的接觸者,所有的接觸者在接觸了確診案例後,都居家隔離 14 天,這 14 天中,只要一有症狀(發燒、咳嗽、其他 COVID-19 症狀等),就會採檢。最後追蹤日為 4/2。
接著計算接觸者的有症狀確診率,並回溯接觸指標個案時,與指標個案出現症狀時間的關係,例如:接觸是在出現症狀前 3 天,或後 5 天。並記錄與指標個案接觸的場合。
研究總共收入 100 位確診個案,並接觸了 2761 人,最終有 22 位確認的有症狀感染,比例為 0.7%。進一步分析,會發現確診者在有症狀後的 5 天內,以及出現症狀前,都有比較高的風險傳染給別人。在各種接觸情境中,醫療照護的傳染風險較低,家庭與非家庭的接觸都較高。40-59 歲與 60 歲以上的兩個年齡層,被傳染風險也較高。
根據本研究,會發現 COVID-19 在出現症狀前,就已經有傳染力,所以只隔離有症狀患者是不夠的,或許要加上全民保持社交距離,才能抑制 COVID-19 無症狀患者造成的傳播。
清楚的疫調,加上高品質的分析,能得到許多寶貴的資訊,並能迅速根據資訊做出正確判斷。除了在頂尖國際期刊發表之外,鄭皓元醫師也在疫情指揮中心的每日直播上,介紹過本研究,請參考下方影片,時間已跳轉,可直接點擊觀看。
恭喜並謝謝鄭醫師與臺灣防疫團隊!
期刊介紹
JAMA Internal Medicine 創刊於 1908 年,由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發行,一開始的名稱為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在 2013 年時,由於 JAMA 品牌力已強,為了增加品牌綜效,改名為 JAMA Internal Medicine,併入 JAMA 系列期刊中。
2018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20.768,在 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 領域排名為 Q1(6/160) 期刊。
有意思的是,在這個領域中,JAMA Internal Medicine 第六,前面五名分別為:NEJM、Lancet、JAMA、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BMJ。等於 JAMA 集團就佔了兩名。
照國家分的話,英國 3 本、美國 3 本,剛好是人類近兩百年的兩個強勢文明,一個是從工業革命崛起的日不落帝國,一個是之後接棒,從一二戰崛起的新型態文化帝國。如哈拉瑞在《人類大歷史》所說,科學與帝國,一向是相輔相成的。
鄭皓元醫師與新思惟
- 鄭皓元醫師所參加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第一梯次
- 鄭皓元醫師所參加的《健保資料庫工作坊》第二梯次
- 「科學簡報」和「商業簡報」大不同(2014/12/21 @ GRSP)
- 鄭皓元醫師所參加的《新思惟論壇:跨界》
- [快訊] 鄭皓元醫師與團隊,關於臺灣在 COVID-19 疫情爆發初期,快速且積極的反應整理,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