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破蛋後,更要調整腳步,往更好的自己邁進。

 

作者:嘉義基督教醫院 泌尿外科 柯旭承 醫師

 

 

01_innovarad_hcke_MEPA_20220515_0396

 

 

當初會報名參加這次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是因為人生 SCI 論文數量終於破蛋,而希望撰寫的論文文體,不再限縮於個案報告,能朝向 original article 邁進。

 

課程一開始,由蔡校長對後續課程與內容進行簡介,讓學員大致了解今天能學習到各位講者寶貴的經驗。

 

 

系統性的優化論文寫法,新手不再無所適從。

 

討論論文各段要怎麼書寫,由陳一銘醫師主講,從第一段 Introduction 到最後的Discussion,陳醫師用他超過一百篇 SCI 論文的經驗,與聽眾分享。

 

對沒寫過 original article 的人來說,猶如「小麻」之於臨床醫師一樣,快速提供醫師當下應該怎麼做而不是了解疾病的全貌。書寫論文前,不一定要先全盤了解各段如何書寫,而是先知道論文的各段重點,依循指示,在真正寫論文時候,自身體會更多的細節與累積經驗,透過陳醫師分享各段論文的重點,也能避開讓雜誌審稿者一看就想 reject 的內容。

 

 

好的排版,幫審稿者一把,也順手拉起了自己!

 

接著由吳爵宏醫師主講如何潤飾圖表與文稿,增加被期刊接受的機會,如同蓋房屋,房屋梁柱結構完成後(對應論文各段),便要思考如何進行設計(潤飾圖表與文稿),最終讓消費者買單(被期刊接受)。

 

過程中,吳醫師也和我們分享擔任期刊審稿者時,從期刊社那邊收到投稿論文時的檔案,當下我看到這麼多的檔案以及英文字,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審稿者同樣身為人,難免有心情高低起伏,如果投稿論文所附的圖表讓人一看就是沒整理,文稿本身排列混亂,確實會讓人想按下 reject 的按鈕。這也讓我回頭思考,為什麼看 NEJMLancet 這類頂尖期刊的論文時,與其他低分期刊相比,在閱讀與舒適度上,真的都好很多,所以如果要被期刊社接受,文章內容雖是一大重點,但是排版、圖表製作這些潤飾,卻能左右審稿者按下 accept 或 reject 的按鈕!

 

 

大腦容量留著寫出好論文,統計交給專業軟體即可。

 

統計部分,上課開始的一張簡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常態分佈曲線最右邊 2.5%,是醫學系念完後僅剩的統計知識。

 

這也說明了,這堂課所講述的內容,並不是要讓聽眾下課時,另外 97.5% 統計知識回到大腦中,而是要讓每個人知道什麼時候、什麼變項該用什麼樣的統計方法就好了!統計怎麼跑,交給 MedCalc 處理,大腦功能應該保留給如何解釋得到的統計結果,並說成一個故事。

 

 

人都是被逼出來的,壓力越大,成長越巨大。

 

在第四節課結束後,進入實作環節,過程十分緊張,因為內容包括 independent t test、paired t test、ANOVA post-hoc test、regression 練習,同時每張製圖的當下,都要注意美觀,達到可以投稿期刊的標準。

 

但必須說,在壓力下的練習,講師與助教隨時在旁邊協助,這樣的學習效率真的很快,我相信課前課後進步的幅度差非常多,也讓我認知到,統計對醫師寫論文來說,只是工具,我們只要知道工具怎麼用,用熟了就可以了,深究原理則留待有興趣的人。

 

 

投稿建議完全符合炎上話題,真的實用。

 

下午關於如何選擇期刊投稿,陳醫師和我們分享他挑選期刊的經驗,並清楚附上如何查找某專科相關的期刊,至於每個期刊的特性,是需要投稿者自己深入觀察,像是期刊喜歡的是基礎研究還是臨床觀察研究等。

 

此外,課堂中也有提到近幾個月關於 Open-Access Mega-Journal 的狀況,要不要投 Mega Journal 有幾個實用的建議,如果是短時間需要一篇論文出來(如考取專科、升主治),就適合 Mega Journal 審稿快速的特性,但如果是做為升等的主論文,需要找傳統期刊。投稿者都可以依據自身現行狀況,去擬定策略與方法。

 

而關於研究計畫如何申請,對我來說,提出研究計畫這件事情,似乎在我未來 5-8 年並不會有這樣的狀況,因此主要以聽講與作筆記,至於心得的部分沒有想到太多,可能之後遇到研究計畫申請的需要時,再次報名課程學習。

 

 

經歷過成功發表,更是贊同校長的時間管理方式。

 

第七節課由蔡校長主講,分享如何做時間的管理、論文投出後的心態調整以及提升物質便利性增加論文撰寫效率。

 

其中有兩件事情十分認同,第一,「初學者不可能用零碎時間完成論文」,我的第一篇個案報告,是利用 PGY 社區外放的兩個月,躲在咖啡廳中寫出來的,只帶著電腦、手機與錢包,利用社區課程結束後的時光,一字一句,慢慢寫出來的,光是暖機進入論文寫作模式,我便需要大約 15-20 分鐘的時間,如果是利用零碎時間去完成,可想知,剛進入狀況便會被迫分心去處理其他的事情,導致論文產出速度堪憂。

 

第二件認同的事情是,「投出不是結束,刊出才是」,第一篇個案報告投出後,光和雜誌社書信回覆不下 10 次,其中的 4、5 次,都需要拜託與麻煩相關醫師協助回覆,甚至雜誌社一句,「希望有更多病理玻片的影像」,便要跑到其他醫院拿外送的玻片回本院,然後再請本院病理科醫師幫忙照相,後來我得到的結論是,有時寫文稿內容還比較輕鬆,但這些的回覆經驗十分寶貴,因為讓我了解個案報告撰寫有哪些程序與注意事項,讓我第 2 篇個案報告於 1 個月內便完成到可以隨時投稿的程度。

 

最後,蔡校長樂觀看待論文被拒絕的經驗,十分有啟發性,也因為蔡校長經歷過連續 5 次被拒絕,而清楚了解論文各個段落、文稿、格式排列、如何跑統計這些重要細節,與雜誌社的書信回覆,成為最寶貴的免費研究所經驗,謝謝蔡校長的分享。

 

當然希望之後我投稿可以順利,但如果被拒絕,我也會時常翻出蔡校長上課的筆記,繼續鼓勵自己向前!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20515_第四十六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