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市聯醫 急診科 陳介凡 醫師
對於一銘醫師的課程非常期待,因此報名了這次的課程,從過去的上課分享中,得知校友輝煌的成績,在去年底上了課程後,還沒有發表成功,是有壓力的,從以前上完課的經驗,我知道上完新思惟的課程,總能重新燃起動力,所以又報名參加了。
一銘醫師的課程內容,將論文寫作的段落內容說明得很清楚,其中應注意的細節也有所提示,的確是將論文該表達些什麼、如何表達,傳達得很清楚,離開講堂時,讓人能將壓力轉換為驅使的動力,繼續努力。
時間管理,竟然需要開課?
初看到課表有些驚訝,校長竟然將時間管理列為課程內容,上完課後,對於課堂的內容、期間的互動與回顧曾接觸的反應,忽然有了領悟:「性格決定一切」。
以下,有些是我這個老人的個人感觸(當天課堂,我應該是前 3 老的吧!XD)
(橙編按:經查詢確認,您的確是最資深的前輩!XD)
首先,很認同校長陳述的第一個重點:將工作的事留在醫院,在工作時間內,盡可能完成。無論是臨床業務、行政工作,隨著職務身分的不同,大家都會有個別不同的負擔。初為住院醫師,覺得有許多東西需要學習,是很正常的(贊同提問者的部分感覺)。
在這邊提供我自己的個人做法供大家參考:如果在病房門診單位,要到下個 section 之前,將其最常看到的 3-5 個疾病弄熟,相信即使是初次接觸,60% 以上應有所掌握,可快速進入該個 section 狀況,run 的期間總會遇到一些比較特殊的個案,遇一個學一個。等到第二次回到同一個 section,再增加次 3-5 個常見疾患,並且從頭再複習一次首 3-5 個疾病,那麼 8 成以上應沒大問題,第三次之後,應能掌控多數情況。
永遠學不完,是真的。
至於,「永遠學不完」這件事,我倒是非常認同提問者的感覺,因為真的會發現,在生活及工作中,總有許多可以再學習的部分!然而,隨著熟練度增加,可以空出的時間應該越來越多,這些餘裕便是完成其他相關工作的好時機。
若有管理職,那更要利用時間去想、推演、訂出策略與計畫,拿捏適當的時機執行,也會面臨更多突發的狀況,反正緊急狀況只能說是無奇不有,為避免情緒影響決定,個人認為「心境的轉換」是最重要的,無論如何,目標是在合理的時間點前,離開醫院。
與家人一同前進,感覺更好。
回到家,大家又會有另一個身份,以個人經驗來說,要處理 3 個小朋友和家裡生活大小事,在自認很有效率的做法下,每天晚上大約需要 2-2.5 個小時,方能就緒。另外,還需要真正的陪伴,不是自己看著 papers、盯著螢幕、敲著鍵盤叫陪伴;必須是坐在他們的身邊,跟著畫畫、組合積木、玩槍戰、丟球等等,這種每日重複也不覺得累的,孩子們才會覺得真是有陪她(他)。
我們家學期期間沒有電視(停租)、不能看平板、電腦,這當然會因著每個人的價值觀與利用方式而會有不同選擇,沒有絕對的作法,但寒暑假期間,允許使用電視、電腦與平板,還真的沒那麼累,哈哈。
接著孩子們要睡了,看到你沒睡,他們不會乖乖睡的啦,當自己也躺在床上時,白天工作的疲倦襲捲而來,說要等孩子們睡著再起來做事,嗯,騙人的。所以還蠻開心兩個小的今年上小學了,從此晚上就有大家共同的唸書時間,所有人,坐在書桌前一段時間,各自為自己的功課再次練習,這應該就是我可以爭取到的夜間時段。
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難題
這樣的作法,隨著年紀的增長,可發現「體力與專注力的下滑」,會明顯影響效率,光是上班期間,可以完成的行政事務,容易因臨床業務的壓迫,而延長處理時間,返家後,也較容易因上班的勞累而增加疲倦感,專注力也好像是會被白天工作消耗一般,有所不足。
所以,以偏 A 型性格特質的人來說,擠出帶狀時段並不困難,如何持續保持體力與專注力會是有了歲數之後的需求吧!也因此,需要有其他的方法,像是找幫手與規律運動。在醫院,事情要放手讓其他人完成;在家裡,家庭幫傭,是目前的作法。盡可能再抽出時間運動,無論是有氧或肌力訓練。然而那又是另一個課題了。
很妙的,上課之前,覺得最不需要的講題,在寫心得時,竟引發了最多的感觸。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