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就像一篇好 paper,讀起來美觀好懂又有重大意義。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內科部 腎臟系 江長城 醫師

 

 

01_innovarad_CCJiang_MEPA_20200613_0641

 

 

課程相輔相成,上完效果加成。

 

兩個月前參加了《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當天已經吸取了不少研究與論文發表的秘訣及技巧,在互動實作和回家練習時操作統計軟體、做出統計圖表的美妙經驗還記憶猶新。於是,我接著把目光投射到另一個課程,《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看了網頁上的介紹,發現上課的內容都是自己心中困惑已久的問題,而且跟《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的內容完全沒有重複,恰好六月有開課且時間能配合,便毫不猶豫報名了課程。

 

(婷編按:若想深入瞭解《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與《醫學論文寫作工作坊》差異,歡迎參考課程資訊中的常見問答。)

 

 

寫論文原來可以這麼有條理

 

上課前,內容充實的課前問答就讓我看了好幾遍,而更精采、詳細的內容更在上課當天呈現出來。

 

第一堂課講解了如何將論文拆解成四大部分 + 十六段,每一段的重點都講得清清楚楚,也點出在各段寫作常犯的錯誤,像是:在 introduction 講古,談歷史故事,或是在 discussion 做讀書整理報告等等,這些新手和菜鳥常犯的錯誤,很容易讓論文在第一關就被三振出局。而因為將論文拆解成十六段,寫作可以從任何一個部份寫起,就像拼圖一樣,破除了論文一定要照順序,從頭寫到尾的迷思。

 

第二堂講述了稿件文字和圖表的格式編排小技巧,乍看之下可能覺得沒什麼,事實上,編排不好的稿件很容易搞砸了第一印象,提高直接被三振出局的機率。

 

上次課程中最喜歡的統計課程和互動實作,這次同樣也讓我的時間不知不覺地溜走。蔡校長先簡單扼要地解說各種統計方法與應用時機,接著,互動手冊帶領著我一步步操作軟體,畫出一個個統計圖表,卡關時有助教適時的救援化解難題,這次速度上有進步,可以在時間內把所有圖表作出來。(這似乎暗示著,好用的軟體在功能熟悉和勤於練習後,真的能讓統計製圖的速度加快!)

 

 

課程處處點醒了我

 

下午的課程,其實碰觸的是許多課程鮮少觸及的範疇,蔡校長根據經驗,講述如何選擇投稿的期刊和順序,傳統期刊和 open access 期刊的差異,聽了這堂課才比較了解,同時也提醒我們:不同目標和不同的現實環境下,需要擬定不同期刊投稿策略。

 

吳爵宏醫師講的多元參與也很實用,首先提醒我們研究的文體可以多元,不一定只侷限在 original article,其他如 case report、letter to the editor、image,都可以多方嘗試,再加上參與醫學會的演講,以及和國外學者的交流,試著去建立自己獨特的研究品牌。

 

最後,蔡校長分享了時間分配觀念,聽起來雖然簡單,卻是最難執行,和最重要的環節,也讓我自己省思,之前效率不佳的原因出在哪裡,以及如何去修正。

 

 

新思惟就是如此有系統、不囉嗦

 

這次的課程,讓我又獲得了不少論文寫作的細節和技巧,回家後自己反覆練習和思考。個人認為新思惟課程的強項就是,有系統地把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講出來,不多說累贅的內容,而且能讓不同程度的參與者都能聽得懂、有所收穫!

 

新思惟的課程就像一篇好的論文,精確地協助學員能很快的 accept!

 

 

02_MEPA_20200613_1001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00613_第三十一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