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論文,是在組織生存的必要條件。

 

作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達文西微創手術中心暨一般外科 陳維信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維信醫師關於惡性乳房葉狀肉瘤以罕見方式呈現之臨床經驗分享,獲 Gland Surgery 刊登!

 

 

01_gland-surgery_chenwh_share_MEPA_20150517_350

 

 

不知道新思惟是用什麼方法,竟然有辦法察覺出我的 case report 刊登出來?

 

 

一開始的命運其實很坎坷

 

其實這篇文章前陣子曾投稿某一本有 SCI 分數之外科類期刊,經過兩次 reviewer 問題答辯 (major and minor revisions) 的機會。最後,其中一位認為沒有問題,但是另外一位硬是說文章中的致病機轉交代不夠清楚,他不滿意,因此主編最終給了 reject 的結果,當時心中真是有「一手好牌卻打到慘輸」的感覺。

 

結論:當論文得到答辯的機會時,並不代表文章就能順利被接受刊登。

 

 

方向對了,路就順了!

 

之後,因緣際會聽了蔡校長在中榮的演講,也報名了《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等其他課程,才從上課中學到如何對 reviewer 的問題釋疑、如何應對進退、如何不卑不亢的陳述,如同外科的名言:「永遠從別人的併發症來學習併發症,而不是從自己的病人身上獲得」。我想這是課程給我的最大收穫,別人踩過的地雷就不要自己再去踩一次。人家願意告訴你的經驗,對我來說是無價的。

 

跟之前有些朋友一樣,這篇文章在上一次挫敗後就一直躺在硬碟中,直到上課後才想再試投看看。但是,被 reject 的血總不能白流,上一本期刊 reviewer 的意見和評論,也是改文章的重點方向。稍加整理之後,重選一本期刊投稿,這次就順利多了。Reviewer 提出的問題,多半是一些小問題及英文要再修改之類的,經過一次答辯就接受了。

 

唯一沒注意到的,是期刊的 SCI 分數。接受刊登之後才發現尚未有 SCI 分數,僅是在 PubMed 可供搜尋。不過想到上課中所說,文章的影響力及有沒有讀者閱讀才是重點,心裡也就比較釋懷。

 

 

在組織生存的必要條件:寫論文

 

病例報告之寫作,相信是大家在住院醫師開始寫論文時,會先接觸到的文體,也是最好模仿的。以之前中榮外科為例,升外科部總醫師需要一篇 case report 等級以上論文,升主治醫師需要第二篇(後來改成要 original article)。因此,寫論文其實和我們在組織升遷很有關係。

 

之後轉職到了私立醫院,也被通知:新進主治醫師兩年內若無論文發表,則不考慮續聘,另外每個月扣兩萬元研究津貼。這是何等嚴重的事情,要在兩年內病例快速累積實在是有點困難,這時可以出來神救援的就是 case report 這種文體的小品文。

 

結論:寫論文是在組織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除非想和自己的前途和荷包過不去。

 

 

寫論文,從不得不,變成了不滿足。

 

當然,上完課,我也不僅於只滿足寫出 case report,同時也寫了像 image for surgeon 或 surgeon at work 這類的小品文來投稿,這也是上課帶來的啟發。然而,我更希望像台上的講者,寫出更具影響力的 original article。目前經過一段時間累積病例,也進入整理階段了。

 

培根說:合理的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看到蔡校長上課秀出那張 very busy 的 schedule,還可以著作等身,想想沒時間寫論文,還真不是藉口。而不會寫也不是理由了,因為上課會教給你方法,而這些方法如何運用,就看個人後續的努力及實踐了。所謂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大概就是這樣的意思。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50517_第六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