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瓶頸的研究得到方向,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作者:高雄長庚醫院 一般科 蕭賢維 醫師

 

 

00_FB_HWHsiao_MEPA_20230211_0943

 

 

作為一名還在掙扎踏出於論文寫作領域中步伐的初學者,在這次的工作坊中,收穫了實用的論文寫作技巧、架構,以及最為重要的心態建立。

 

在報名前,曾因為高昂的報名價格而感到卻步。然而看到網站上許多學員分享的心得,卻讓我益發增加對於課程內容的好奇心。正好,也遇到與論文指導老師溝通卡關,在論文寫作上遇到瓶頸的階段。將年終獎金的一部分存起來後,便毅然決然的參加了年初的第一場工作坊。

 

 

透過課程傳授的方式,寫出論文原來沒有那麼遙不可及。

 

上課期間,對我而言,我最重要的心得就是瞭解到:「寫出論文,是有跡可循的。」在摸索階段的自己,很容易將撰寫 original article 視為一件神聖而難以高攀的事情,然而在講師的拆解過程中,我逐一理解到,學術文章寫作是一件可以照著作業流程完成的事情,並不需要仰賴一時間的靈感,更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夠完成。

 

作為初學者,最應該要做到的事情不過就是為寫作論文保留足夠且連續的時間,找到適合的指導老師與適合的研究資料,靜下心來完成數據分析,然後依照著講師在課堂中分享的學術文長寫作段落、架構有邏輯的寫作,定期與指導老師更新進度,完成初稿後,就能邁入下一階段的尋找投稿目標期刊、與 editor 溝通修稿,並順利的完成投稿。

 

這些流程儘管過去可能模糊的都有所聽聞,但能夠聽到有豐富經驗講師,不藏私地分享過去的實戰經驗,就是最有價值的學習。

 

 

在沒有利益衝突的情況下,更能從講師身上獲得許多。

 

蔡依橙醫師常強調,課程的一大特色,在於指導老師與學生「沒有利益衝突」,因此更能不保留的教學。這也是我在本次課堂中相當有體會的。我能夠感受到指導老師在職場外,能暢所欲言學術寫作歷程中辛酸血淚的酣暢,而我也在這樣的環境中,更不害怕於職場上容易擔心的「問蠢問題」抑或「主動與講師搭話」。

 

畢竟誰也不認識自己,過了今天的工作坊,不會有人記得我問過的問題,或是與講師討論過的初稿、尚未完成的圖表。也因此對於我這一類初入職場,向任何前輩們請教都會生怕出錯、勿踩地雷的自己而言,參加新思惟工作坊就是很有價值的一件事情。

 

 

01_MEPA_20230211_0917

 

 

最意外的是,有可以向前輩請益的寶貴機會。

 

最後,我想感謝蔡醫師在課堂中,願意趁空檔時間主動向學員攀談。在職涯初期階段,往往感嘆於少有機會與願意聆聽(而不是單方面教誨)的前輩溝通。能在本次工作坊,拿出自己目前在學術寫作上遇到的瓶頸與蔡醫師討論,共同研討出可能的解決方法,是我在參加工作坊之前,所沒有預料到的意外收穫。

 

在課程結束後的幾天內,實際用學到的統計方法跑已有的實驗資料,也出現了讓自己興奮的好結果。期待自己能抓住工作坊結束後的衝勁,在新的一年產出人生的第一篇 SCI 文章。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30211_第五十二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